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04-24 10:53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因此粮食种植面临诸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税收减免及农业补贴政策,这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实施农业补贴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我国实施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当前农业补贴的各种问题及改进策略。希望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农业展望》(月刊)创刊于2005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展望》是我国第一本以农业经济、农业贸易、农产品供需分析、预测和展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农业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经济分析”、“产品预测”、 “国际农业”、“数据信息”四大栏目。

  一、我国实施农业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农业补贴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4亿国民要获得基本的粮食保证,就需要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而言,粮食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是对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不仅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也会对工业、服务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而划定了18亿亩红线,而要确保这些农田的正常耕种,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实施必要的农业补贴,意义重大。

  (二)实施农业补贴是基于我国农业的弱质性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弱质性特征,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这些环境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且周期性一般较长,因此造成了农业生产的投资大、收益低,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其次,农业产品虽然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人口的持续增加,也推动了农产品需求增加,但是农产品的总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之中,同时由于农业发展的特殊性,其议价空间十分有限;最后,农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这造成了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双重挤压,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不稳定。

  (三)实施农业补贴是降低我国农业波动性的必然路径

  农业生产具有波动性,一方面农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产品销售的不稳定。而农户的种植决策,往往是根据预期进行的,而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也使得农户的预期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导致了其农业生产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实施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一)农业补贴对我国整体粮食生产的影响

  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粮食的生产与资本投入、农户家庭的劳动生产力、耕地面积及粮食的市场价格等因素,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而从目前的中国农业补贴的实施情况来看,中国农业补贴往往以现金的方式发放到农户手中,且现金数量与其种植面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这样的农业补贴政策,能够通过资金的发放,使得农民获得额外的经济补偿。这就给农民的耕种资金带来了一定的保障。通过实施农业补贴,在农户家庭的劳动生产力、耕地面积及粮食的市场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对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可能遇到的资金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能让农户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农业生产中,还通过补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我国整体粮食产量的提高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农业补贴对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往往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成本也相对较小。而中西部地区农业较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往往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而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地域上的贫富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通过资金补助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对贫困地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能产生良好的正面作用,因此,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具有更加积极的影响。此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还能帮助很多资金不足的地区,创造条件发展其农业产业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相应地区农业的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补贴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不足

  (一)农业补贴力度有所不足

  农业补贴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当前农业生产物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物资如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也在持续攀升,这也造成了农民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但反观农业产品价格却无法与之同步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致于不少地区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农业补贴方式单一

  目前的农业补贴单一,只以现金补贴这一种形式存在。但在农业生产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单一的资金无法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要求。据调查,有超过六成的农户,更愿意接受如良种补贴、技术补贴等不同方式的补贴,而这多种形式的补贴方式,不仅能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种子资源及技术支持,也能从各个方面提高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和种植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

  四、针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合理化建议

  (一)调整农业补贴的金额及内容

  农业补贴的意义重大,其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还对整个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工作。通过结合农业市场信息,对农业补贴的金额与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作,以促进农业补贴政策会更加符合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调整补贴标准。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不同标准的补贴,同时注意结合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农业补贴资金的最大化边际效应;其二,建立补贴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手段规范农业补贴行为,并在补贴过程中强化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务必确保补贴资金的专款专用与彻底到位。从而杜绝补贴资金流向不明、非法挪用等问题,提升补贴的实际效用;其三,丰富农业补贴内容和形势。通过资金补助、农业技术补助、种子化肥等物资补助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为实现农业的增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二)强化农民培训方面的补贴内容

  农民是发展农业的主要力量,对农业生产起到最突出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农业生产中的农民力量,在进行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做好农民知识培养方面的建设工作。通过培养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提高其农业劳动生产力。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发展其农业生产技术。针对农民的培训工作,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结合的培训方式,农闲时可安排种植技术推广和种植技术培训,农忙时则可以田间交流为培训内容。通过系统化的种植技能培训,为培育新型农民和完成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性保障。

  五、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却不是农业强国。面临人口多,粮食种植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通过良好的农业补贴政策改进,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连翠,柳同音.粮食补贴政策与农户非农就业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2).

  [2]洪自同,郑金贵.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福建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3]张淑杰,孙天华.农业补贴政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360户农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

  [4]霍增辉,吴海涛,丁士军.中部地区粮食补贴政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来自湖北农户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5(06).

  [5]吴海涛,霍增辉,臧凯波.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6]肖小华,刘滨,刘巧.不同类型农户农业补贴政策满意度比较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上一篇:新时期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的必要性研究 下一篇: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法律困境及出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