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探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04-23 11: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由专业领域进入普通百姓家,计算机的应用开始大众化,人们对个人数据、隐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计算机数据库的重要性受到高度的关注。操作失误、黑客攻击与软件故障均有可能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做好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及容灾备份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周刊

  《计算机周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开始大规模进入普通百姓家,普及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随之而来的,计算机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计算机数据库也越发重要。数据库存储技术由于能够进行大容量存储且交换及时,满足了数据查询网络开发需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因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数据库面临着随时可能被黑客攻击而使数据外泄的风险。同时,操作不当、系统故障等也会对计算机数据带来毁灭性破坏。因此,做好数据库的容灾备份工作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1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的英文为Database,这个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数据库的一般定义为: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其作用主要是共享数据库中的资源信息。数据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 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有别于传统的文件系统,它是一种复杂的面向组织结构的数据存储格式,能对所需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并对数据进行增、删、查、改,这是数据的结构化。

  1.2 数据共享

  数据库系统的另一大特性就是数据共享,它能较为方便地为不同用户提供数据交流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共享分析,回避了语言间的障碍,这是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特征。数据共享大大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和不一致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1.3 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其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它不会因一方的改变而改变,这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维护的工作量。

  2 备份的技术

  2.1 备份的类型

  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类型主要有以下两种,分别是静态备份和动态备份。第一,静态备份。所谓静态备份,通俗地讲就是在数据备份过程中,不能进行其他操作,不能实时改变数据,否则会造成数据备份失误,或者导致数据不完整。第二,动态备份。动态备份是指动态存取过程,在该备份过程中允许用户进行数据的存储修改,数据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是静态的,但交互性的增加,会导致计算机对性能设备提出更多要求。

  2.2 备份的方法

  计算机数据库常用的备份方法有四种。第一种,可以对数据库进行远程备份。这种备份方式主要是将本地计算机数据以网络的形式传输到远端备份机上。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库管理人员需要全方位了解并认识数据库的信息,当发生无法避免的危机时,能够第一时间将事故机数据调整到安全区域的备份机上。第二种,高性能数据备份。高性能备份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数据库数据进行交互,保证高性能传输速率。但是,高性能数据备份技术不能应用于低性能计算机,否则会因为溢出等问题导致系统崩溃。第三种,数据网络备份。近年来,互联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成为一种对数据进行备份的新平台,数据的网络化备份可以有效分流数据存储,进而减轻服务器的压力,从而有效缓解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资源压力。此种备份方法可有效解决数据空间存储不足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可靠性。第四种,数据归档整理备份。此种备份对不常用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备份,方便后期使用,满足数据计算机的信息共享。其多用于磁盘与服务器之间的管理传输,在实际应用中也较为广泛。

  2.3 备份的时间

  根据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时间可以将备份分成定期备份和不定期备份两种。不定期备份是按照数据库表结构的变动进行判断的,例如,增、删、查、改数据,会使计算机和数据库之间建立必要的数据沟通,并对现有数据进行有效备份。定期备份的原则是按照日常工作要求,科学确定较为合理的备份时间,防止频繁操作浪费大量的精力与资金。

  3 恢复的技术

  3.1 恢复的方法

  计算机数据库恢复的方法是把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前期备份进行妥当处理,当原始数据发生问题不能进行修复和使用时,需要备份数据,利用网络或者磁盘等将备用机容灾数据进行回传,修复计算機数据库,并维系计算机数据库与容灾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3.2 恢复的模式

  计算机数据库的恢复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针对个别缺失数据进行有效恢复。这种恢复模式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数据备份才可以实施恢复工作,操作简便,它通过浏览数据的目录或备份即可找到用户需要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然后开启恢复这个功能则可使计算机系统软件自动地存储至其他设备中,最后运用加载存储数据的方式恢复需要的数据文件。第二种是重定向的恢复模式。这种恢复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选择性,它是一种设定好的数据对比程序,不需要人为进行操作,而是按照特定程序要求对数据进行逐一对比。此种方法比较灵活高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数据的恢复工作。第三种是邮件和数据库的恢复模式。此种恢复模式对数据恢复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涵养要求较高,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为熟练的操作各种软件的能力,并能维护好各种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第四种是全盘恢复模式。当计算机数据库受到意外损坏时,若采用上述三种数据恢复方式都无法奏效时,可以对备份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全盘性恢复,这种恢复方式多适用于自然灾害等无法选择性恢复的情况。此模式操作简单,恢复有效,可以全面恢复数据。

  4 结 语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数据的访问及信息安全也越来越重要。做好数据库的管理工作,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在决策时能够拿出最优方案,因此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备份与恢复工作十分重要。

  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技术有多种,需要我们结合数据库故障类型及受损程度,科学选择行之有效的备份与恢复方法。我们相信,只要平时注重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技术的研究,定能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上一篇:浅谈行政法的司法适用 下一篇:新时期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