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8-03-14 11:59
随着生活、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站间距的影响因素,利用MATLAB确定了站间距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减少出行时间以及选取适当的站间距提供了参考。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1993年,是由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交通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及时反映教学、科研动态和成果,跟踪交通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材料。
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至2020年末累计投运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左右,届时轨道交通将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主体、骨干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点、速度快、舒适便捷等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客流。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过分依赖经验造成站间距设定不合理,阻碍了城市轨道交通朝着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合理的站间距受旅客出行时间、列车运行效率、列车能耗和车站在城市中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
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的因素
1.1 居民出行时间
当站间距设置的较小时,居民在出行过程中因停站较多,导致其出行时间增加;当站间距设置的较大时,居民到、离车站的时间加大,导致最后总出行时间增多。应选择合理的站间距,使居民总出行时间减少,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方便居民出行。
1.2 列车运行效率
列车运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起动加速、惰行、制动停车。启动加速是列车从静止加速到一定速度的过程,最终的速度高低取决于加速特性和站间距的长短。为了保持一定的惰性时间和制动停车,如果站间距过小,则列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运行速度较低。反之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较高。在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其技术技能的前提下,站间距的合理长度不能太短。
1.3 客流吸引能力
合理站间距对吸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很大。对同一条线路,较小的站间距可以将部分步行吸引范围外的客流转化为步行吸引范围内,因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步行客流。另外,就轨道交通吸引的总客流量来说,较小的站间距增加了换乘节点,提高了居民出行选择的灵活性,总客流量也会相应增加,而较大的站间距主要吸引的是中长途客流。
1.4 城市自身的格局与规划
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较高,有很多集散点客流,站间距宜设置的较小一些。而在城市郊区,则站间距较大为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目的在于服务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方便人们快捷出行。其路线的选择、车站位置的设定,站间距的大小都与城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站间距,还与列车运行能耗、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城市的人文地理条件等众多因素有关。
2 影响站间距因素的定量分析
假设居民从出发点到车站和离开车站到目的地都采用步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从车站起动后经匀加速至最高运行速度,匀速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匀减速进站直至停车。居民在城市出行的总时间为:
3 结束语
通过对居民出行时间与站间距的影响分析,得知不同站间距与居民出行总时间的定量描述,为适当提高最高运行速度、最高限度吸引客流,以及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对某条线路选择站间距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保华,李夏苗,王明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左大杰,王慈光.基于总出行时间最少的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2).
上一篇:乘客电梯设计要点中如何融入无障碍理念 下一篇: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创新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