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账户设置方案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8-03-02 16:30

  人力资源是高校中的重要资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代表了高等院校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理,核算相关的成本并且预测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下面文章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构成要素,会计账户设置和相关处理方式,为高校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提供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一、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因素

  高校人力资源成本贯穿了高校管理的全过程,从人力资源进入高校一直到退出高校,整个过程中所耗用的成本都计入到人力资源成本中。故此将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因素分成四类,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培训开发成本、使用保障成本、离职成本。

  (一)取得成本取得成本=招聘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高校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应该归于资本性支出,作为高校的资产入账。

  (二)培训开发成本培训开发成本=在职培训成本+定向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因为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成本属于非经常性的支出,并且收益期大于培训过程中的一个会计核算期,所以培训开发成本应予以资本化,应该作为资产入账。

  (三)使用保障成本使用保障成本=工资和调剂成本+劳动事故保障+医疗保障+退休和养老保障+失业保障。鉴于高校人力资源的使用保障成本的支出稳定并且连续的特点,其不能当作资产入账,也不能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四)离职成本离职成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离职补偿成本的补偿对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动辞职的教职工,另一部分就是被高校辞退的教职工。

  二、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户设置

  依据四类构成因素的研究观点,需要设置以下七种账户:

  (一)人力资源取得账户,用来记录高校取得相关的人力资源所支出的金额,借方的发生额表示高校在获取人力资源时所支付的费用;贷方的发生额表示高校在获取人力资源时转入高校的资本。

  (二)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账户,用来记录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的增减以及费用余额。借方的金额变动表示高校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投入加大;贷方的金额变化表示高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成本转入高校资产之中,期末余额留在借方,表示高校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成本尚未转入高校资产之中。

  (三)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与上述的账户使用方法基本一致。

  (四)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用来记录高校在对人力资源使用时费用的增减情况,借方金额变动表示高校每月使用人力资源产生费用的增加;贷方金额变化表示每月转入的人力资源使用费用的增加,这类账户期末余额为零。由于每月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内容较多,故这个账户下可以设置二级科目。

  (五)人力资源保障成本科目同上使用。

  (六)人力资源待摊费用,是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培训成本的增加、减少和期末余额的收益性支出的账户。借方金额表示收益性支出的人力资源取得以及培训开发成本的增加额;贷方金额表示收益性支出人力资源取得以及培训开发成本。由于人力资源待摊费用内容较多,故这个账户需要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摊销”“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本摊销”等明细账计算。

  (七)人力资源损益,此账户表示由于高校人力资源的变化而给高校带来的损益,借方登记额表示当人力资源离开高校时的转销的人力资源成本还没有分期摊销的金额,贷方发生额代表人力资源离开高校时转销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多摊销金额。期末账户的借方金额一旦小于贷方金额,差额就要从借方账户转入“非限定性资产”的贷方。

  三、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户处理

  可以依据高校人力资源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列出下列情形:

  (一)高校在招聘、开发职工时发生的人力资源取得,开发培训成本1.收益性支出借:人力资源待摊费用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管理费用、应付工资等2.资本性支出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管理费用、应付工资等

  (二)高校提升人力资源拥有的知识或者技能而发生的费用借: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成本贷:现金或银行存款、管理费用、应付工资等

  (三)每个月给教职工发放工资,福利费等支出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贷:应付工资或应付福利费

  (四)高校在期末结转、记录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借:管理费用贷: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五)期末摊销应分摊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按照人力资源取得、培训开发成本分成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作出处理1.收益性支出借: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贷:人力资源待摊费用2.资本性支出借:管理费用其他支付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待摊、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成本待摊

  (六)职工离开高校发生人力资源待摊费用借:人力资源损益贷:人力资源待摊费用

  (七)高校人力资源退出高校时,支付的相关费用1.离职费借:人力资源损益贷:现金或银行存款2.赔偿金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人力资源损益

  (八)人力资源损益期末结转1.借方金额小于贷方金额借:人力资源损益贷:本年利润2.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借:本年利润贷:人力资源损益。

  四、结束语

  当今研究成果显示,在对大量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高校才能对其人力资源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管理方式,能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高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刘勋章,袁良蓉,邱真.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49-251.

  [3]梁进.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推荐期刊:人力资源开发期刊征稿

  《人力资源开发》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上一篇:城乡、教育差异对初婚年龄分布的影响 下一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及服务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