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7-12-26 15:40
在武术运动中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怎样科学的培训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是需要重点讨论的事情。培训出武术运动员良好的柔韧素质是保障运动员在未来武术道路上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面文章主要研究科学的训练武术运动员的柔韧性质的方法,提升武术运动员的柔韧性质,促进武术运动员的柔韧性质与武术这项运动有效结合,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科学化训练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无论是武术中的哪一部分,都要求有较好的柔韧素质,因此,柔韧素质是武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柔韧素质决定了武术运动员能否在武术的道路上发展长久,那么,科学的训练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重点探讨了武术具有哪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一系列方案,对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进行提升。
一、柔韧素质在武术运动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生理方面的作用
运动员的生理条件是进行科学化柔韧素质训练的基础,柔韧素质的训练不仅要训练运动员每个部位的柔韧素质,而且必须训练出武术运动员每个部位的肌肉力量,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武术的作用。
(二)心理方面的作用
要想科学的训练好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就需要做好武术运动员心理上的引导,引导武术运动员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以及坚定的方向。由于柔韧素质的训练见效很快,但是若不经常训练又会退步的很快,因此就需要武术运动员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坚持着柔韧素质的训练,这个过程要求武术运动员必须坚持不懈,柔韧素质的训练过程枯燥无味,若能坚持下来,必定是一种美好的品格,故武术运动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武术的训练中坚定不移。
二、科学化训练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方法
(一)腿部的训练
武术运动员在进行腿部的柔韧素质训练时,分为动、静两部分的联系,静的练习部分包括正压腿、侧压腿以及后压腿,还有仆步压腿,这些种压腿方式相结合,从各个角度都训练了运动员腿部的柔韧性质。动的练习部分包括正踢腿、斜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后踢腿以及外摆腿,这些训练方式训练了运动员腿部的力量。
(二)腰部的训练
腰部的训练方式同样的分为动、静训练两个部分,静的训练部分进行柔韧素质的训练,动的训练部分在训练柔韧素质的基础上增加力量,那么,腰部的静态训练包括竖叉、横叉、前俯腰、下桥等,从各个方位训练了腰部的柔韧素质,动态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甩腰、涮腰、翻腰等,锻炼腰部的力量。
(三)肩部的训练
肩部的静态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压肩和拉肩,训练肩部的柔韧素质。动态的肩部训练主要包括单臂环绕、双臂相反方向环绕、仆步抡拍、握杆转肩等,肩部的动态训练既训练了武术运动员的肩部柔韧素质,又训练了肩部的力量。
(四)踝关节的训练
踝关节的静态训练方式主要包括跪压、正压腿搬脚尖,这充分的训练了武术运动员踝关节的柔韧素质。踝关节动态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绕环、单脚纵跳。双脚纵跳等,锻炼了踝关节的力量。
(五)腕关节的训练
腕关节的静态训练是压腕,动态训练是双手交叉环绕和搬腕,动静结合,训练了武术运动员腕关节的柔韧素质和手腕的力量。
三、科学训练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注意事项
(一)以专项化要求为训练的前提
在训练武术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时,必须考虑到运动员的关节构造以及可训练的最大范围以内进行训练,要以专项化的标准为前提,进行训练,若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已到达极限,就不能再过度的进行训练了,过度的训练会导致关节的变形,甚至会影响到运动的能力。故在进行柔韧素质的训练时一定要以专项化为前提。
(二)达到某一水平时,运动员还需不断训练、继续保持
在对武术运动员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到某一程度以后,一定要继续每天保持这种训练,所达到的柔韧素质的训练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达到某一水平后若不经常保持训练,这种水平就会逐渐退化,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武术运动员应对柔韧素质进行持续不断的训练。
例如:在训练武术运动员弯腰的时候,腰能弯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定要每天都保持这种训练,不能中途停止,一旦有一段时间不进行训练,再次进行训练时会远远地达不到这个标准,到那时,还需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恢复,这样费时又费力。
(三)控制好柔韧素质发展的限度
在武术运动中,柔韧素质是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专业素质,但在科学训练柔韧素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运动员的最大发展限度,在限度以内对运动员进行最大程度的训练,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将会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武术训练时的劈腿训练,有的运动员柔韧性较好,可将腿举过头顶,但是有些运动员只能将腿举到腰间,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训练时,训练到极限处就好,避免造成武术运动员身体上的损害。
(四)根据运动员特点进行训练
对武术运动员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应考虑到每个运动员的情况不一样,因此要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不同种方式的柔韧素质训练。
例如:有的运动员腿部所能培训的柔韧素质限度比较大,但是臀部较小,有的腰部的柔韧性质较好,但是腿部的欠佳,针对武术运动员的这些特点,应进行不同种的科学化训练,将每个运动员的长处发挥到极致,避免运动员的不足之处,防止对其造成损伤。
四、结束语
柔韧素质是武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武术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构造和所能承受的最大训练范围。探讨了科学化训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对武术运动员的重要性。科学化的训练要结合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来进行,并考虑到武术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的训练,这些内容,都是科学化训练武术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必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倩.科学化武术训练对提高基本身体素质的研究[A].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2016:1.
[2]王忠山.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技能的年龄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3]周维方.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群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核心组分训练理论体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
推荐期刊:中华武术杂志投稿格式
《中华武术》(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武术刊物。本刊旨在宣传和推广中国武术,传播武术理论、技术和知识,促进国际武术运动的发展。
上一篇:创新创业常态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改革建议 下一篇:电视从业者怎样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