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6-24 08:50

  [摘要]粮食生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金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引擎,优化金融供给质量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重视当前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要,以增产、增效为目标,充分发挥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对粮食增产的积极影响。从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服务产品、做好风险防范出发,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粮食增产;发展影响;应用路径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纯单产增加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逐渐趋于平缓,粮食增产更多依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完善农业生产设备。因此,及时更新良种,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挥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撑”优势,已成为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举措。

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1传统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农业耕地面积减少,洪涝、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现象频发,农民粮食种植积极性减弱的背景下,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已成为影响安全的现实问题。从当前服务粮食生产的农村金融体系来看,无论是体系规模、参与数量和金融产品类型,还是粮食产业的金融需求,都无法有效供给。金融力量的薄弱和缺失,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体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产品单一

  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不完善,粮食生产活动赖以生存的金融基础极为脆弱。总体来看,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类型相对单一,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是服务农业生产的最基层机构,几乎没有证券、保险机构。从金融服务对象来看,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服务于规模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一般农户“贷款难、贷款贵”,不少农户依赖“民间借贷”。从金融服务产品来看,以小额金融贷款为主,缺乏与粮食生产相关的保险或证券、信贷产品。由于未能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缺乏对农户基本信息的有效收集,金融机构很难对农户的财务状况与信贷资格进行有效审核,在农户需要粮食生产资金信贷担保时,很难提供有效的金融供给[1]。

  1.2金融服务灵活性不足,金融资本“下乡”难

  在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由于市场化因素缺失,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多数金融机构缺乏拓展农村市场的意识,农村金融服务灵活性明显不足,依旧以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为主,电子金融、数字经济等新型金融业务发展滞后,影响了粮食的生产、营销等各项活动的资金需求。同时,受经营规模、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粮食产业发展升级的现实需要。在农业新科技与新设备系统化应用的背景下,粮食生产的金融“缺口”日益增大,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极为迫切。

  1.3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服务机制滞后

  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和信息封闭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金融资本缺乏支持农业发展的动力,农村金融市场极为脆弱,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影响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供给质量。在信贷管理方面,传统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户资金贷款审核较为严苛,加上用户财产抵押、担保困难,影响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信贷。由于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控机制,加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此外,传统农村金融体系缺乏针对粮食生产的保险产品,尤其在险种划分、理赔机制和保险项目界定等方面仍然不完善,影响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防控。

  2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对粮食增产的积极影响

  “三农”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举措,粮食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电商、数字经济向粮食领域延伸的进程中,开发出多种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构建风险小、实效性强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服务。

  2.1推动粮食产业从单一增产到增产增效,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往研究影响粮食产量因素时,多从农业科技应用和农民技术水平视角出发,未能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实际影响形成有效认知。当前在推进粮食增产、增速时,要充分关注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撑力量,塑造适用于粮食生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2]。农业生产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粮食则是农业经济的核心要素。在粮食耕种面积缩小、劳动力成本增加的环境下,想要有效增加粮食产出,就需要重视资金投入。通过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满足粮食产业增产增效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供血”作用,成为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出路。

  2.2合理把控粮食生产过程的金融风险,降低粮食产业的经营压力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进程中,通过丰富金融产品类型,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引入市场化力量,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政策扶植,合理把控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实现城乡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服务机制的公平化建设。通过改善粮食生产环境,加大粮食生产所需资金的有效投入,提升粮食生产过程中资金使用的风险防范能力,为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2.3助推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优化,实现粮食产业科学化、市场化发展

  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多元化、立体化资金供给机制,为粮食产业市场化发展奠定了核心基础。以农发行专项资金和政府财政补贴为主要来源的金融服务项目,能够有效保障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合理应用与设置农业保险,能有效保障农民粮食种植的安全性。推行“粮食银行”则加快了粮食产品的市场化流通,提高了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从整体上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动力,推动了先进农业生产设备、技术和优良品种的积极应用,加快了最新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充分满足了广大种粮农户的资金需求,有效助推了粮食产业的本质变革、优化[3]。

  3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策略

  粮食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粮食增产增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想要实现粮食增产,就需要充分发挥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作用。因此,要面向大粮食、大产业,加快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要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创新,构建与粮食生产相匹配、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粮食生产高品质发展。

  3.1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充分满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金融需求

  要整合金融服务资源,形成金融服务合力,为粮食生产营造新的金融服务环境,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第一,要配合粮食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发挥金融体系的服务作用,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要以服务“粮食增产增效”为目标,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要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应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第二,要以优化粮食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经营目标,充分发挥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在粮食生产规模化、智能化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整合区域内金融资源,重点研究粮食生产中信贷发放与回收等现实问题,引入灵活的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发挥金融服务体系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第三,要从三农问题出发,创新金融产品类型,开发出符合“粮食生产”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调整优化现代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优化放款手续,充分满足粮食生产的金融需求[4]。

  3.2提高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充分做好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金融服务

  在推进粮食增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大银行以及现代金融市场化工具的应用优势,积极关注粮食增产,补充农业金融体系力量,提高金融服务的灵活性。第一,银行要针对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以农发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应将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为粮食规模化生产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业设施。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环境,探索新的粮食产业金融产品,将银行金融服务向粮食生产、存储和物流销售等全环节延伸,通过补充粮食产业链条上的金融服务短板,切实增加粮食产业生产效益[5]。农村商业银行要重视服务三农的经营定位,重点围绕粮食增产、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丰富金融服务类型,更好发挥其在服务三农方面的独特优势。银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拓展涉农业务,面向粮食规模化生产积极拓宽业务空间,将粮食增产、农业产业优化和农村市场发展纳入自身业务发展规划体系中。第二,金融市场化工具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灵活性方面的优势,积极创造更大价值空间。在证券产品方面,要鼓励、支持各种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面向市场发行涉农类信贷证券,证券企业通过对相关涉农企业进行辅导,帮助其面向市场发行融资券、票据等多种直接融资产品。在保险产品方面,要根据粮食作物保险的相关要求,针对粮食生产、种业研发等活动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产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生产方面的独特作用。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针对当前粮食产量强劲增长的客观现状,对农业保险服务给与补贴,提高农民参与粮食生产保险的投保率。通过政府实施保险费用补贴,加大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建设力度,鼓励农业保险市场发展[6]。

  3.3发挥理念创新优势,充分做好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要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将大数据、互联网和现代科技融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粮食增产过程中所需现代农业设备、科技的资金供给,构建符合粮食生产需求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7-8]。第一,针对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的问题,要探索符合农业产业实际的金融产品,如“农地贷”“农优贷”等支农惠农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发挥金融体系的资源优势,持续优化粮食生产体系,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第二,要重视市场要求,有效规避金融服务风险,积极开辟适合粮食生产的融资途径。保险公司要加大市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计划,通过利用现代科技优势了解农作物长势,并及时获取粮食生长的天气状况,加强粮食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银行要充分做好市场研究,尽可能减小农民在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方面的资金压力,通过开发多种贷款形式,满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政府要按照区域实际,稳步发展涉农类小额贷款公司,为粮食生产提供多类型资金支持。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探索多层次、多样化的资金担保机制。通过围绕粮食产业发展,持续提升粮食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以金融活力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粮食产业生产能力。

  4结论

  当前粮食产业面临经营成本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和市场风险不可控因素增多等多种挑战,保障粮食生产、扩大粮食增产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生产效率、效益与金融服务质量之间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应该从服务全局意识出发,构建高效服务粮食生产的金融服务体系,使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成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鹏,邹家骏.我国粮食金融化的特征、影响及对策分析[J].价格月刊,2018(11):88-94.

  [2]黄家军.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研究[J].农业经济,2017(3):92-94.

  [3]刘海燕,杨士英.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的发展方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8):101-103.

  [4]董晓林,朱敏杰.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4-18+152.

  [5]彭建刚,徐轩.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以湖南省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5):19-26.

  [6]张雨陶.发挥金融合力服务粮食安全[N].城乡金融报,2019-10-23(B01).

  [7]宋玉玲.农村金融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8):87.

  [8]李福新.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耿秋菊

上一篇: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 下一篇:新时期农业现代化视域下农村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