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统计评价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6-09 08:48

  摘要:物流发展水平是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江浙沪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物流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设计了一套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与全国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江浙沪在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与江苏和浙江相比,上海在人均经济和物流信息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江浙其余二级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法

  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工作的通知》等35条公告政策。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2020年3月5日,发改委从降低物流相关行业收费负担等方面进一步提出12条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

江浙沪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统计评价研究

  1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李平(2018)、XinZou(2019)等建立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笔者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物流需求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发展潜力5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将人均GDP等指标作为19个二级指标。

  1.1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此笔者以GDP,人均GDP,本年资金来源总计(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江浙沪物流业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1.2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

  完善的基础建设能加快物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物流业的竞争力。笔者借鉴金芳芳(2013)等长三角经济带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的指标,以具体的运输量等侧面的体现物流基础建设的成果。选取货运总量,货物周转数量,公路运营里程数和汽车拥有量(私人)作为评价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的指标。

  1.3物流需求水平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物流产业巨大的需求会给物流产业带来巨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同时压缩物流成本,能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因此,笔者选取人口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评价物流需求水平的指标。

  2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2.1江浙沪物流产业评价体系原始数据

  为了体现收集到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文中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统计局,选取江浙沪2017年的统计年鉴及其他28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并结合各省市统计局给出的统计年报和相关行业数据作为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原始数据。

  2.2对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2.2.1数据标准化。由于不同指标选用的单位并不统一,原始数据的大小差距较大。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统一对因子分析的干扰,首先要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其次进行数值可行性检验,由表2所示,经测算得到KMO值为0.794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统计值的显著率为0.00,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得出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大部分绝对值大于0.3,所以,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2.2.2因子提取。通过SPSS计算得到大多数的变量的公因子方差都大于0.7,说明原始数据都能被标准化后的变量较好地表达,其中变量X1、X2、X3、X6、X10、X11、X12的共同度甚至接近于1。说明原始数据可以构建出新的主成分,因子提取的效果较好。

  3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结果分析

  3.1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

  由表6可知,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得分,江苏省1.4,浙江省0.93,上海市0.35。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均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说明上海市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上受规模效益的影响。在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江苏省的得分是江浙沪地区最高的。这充分说明江苏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明显,物流产业的竞争力遥遥领先。江苏现在已经是江浙沪地区重要的支撑者,也是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的领跑者。

  3.2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优劣势

  江苏在综合得分上优于浙江和上海,但并不能说明江苏省在物流产业竞争力上完全超过了浙江和上海。在表6中可知上海市在主成分F2中超过了江苏和浙江,而浙江在主成分F2中超过了江苏。说明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各有优劣。笔者从不同的主成分因子解读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优劣。第一主因子F1,江苏、浙江、上海3个地区在这项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为1.64、0.6、-0.75,排名分别为第3、第10和第25名。由得分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江苏的第一主成分因子包含的14个指标上有个别大幅度领先于浙江和上海。说明江苏省在物流行业的基础建设以及人才储备上是领先的,江苏省是发展物流行业的一块沃土。而上海在物流产业等基础建设上还有待完善。应合理利用江浙两地物流产业的基础建设资源,尽快构建物流产业生态链。第二主因子F2,江苏、浙江、上海3个城市在这项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为1.15、1.67、2.56,排名分别为第5、第4和第2名。上海市的得分最高,这充分说明上海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物流信息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对新兴技术的接收能力强于江苏和浙江,物流产业效率较高。与上海市相比,江苏和浙江省在物流产业信息化方面仍有一定不足,需要在物流产业的革新和创新上加大研究和投入。第三主因子F3,江苏、浙江、上海3个城市在这项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为0.39、0.30、-0.294,排名分别为第3、第4和第24名。由此可见,江苏地区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很高,为江浙沪地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由表6所示江苏的综合得分为1.4,浙江省的得分为0.93,上海市的得分为0.35。由此可知,江苏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稍强于浙江和上海地区。江苏省在物流产业的基础建设方面完成得更好,而上海在物流产业信息化方面走得更快更远。说明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支撑和结构,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上海经济最为发达,但受规模效应因素的影响,F1和F3因子得分靠后。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较全面,三大产业均有涉足,在物流产业上逐渐成为全国最发达的物流地区之一。浙江省次之,位居全国第4。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基于江浙沪电子商务发达、快递量大的特点,笔者建立了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进行评价和研究。将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为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江浙沪物流产业基础及条件;江浙沪地区物流需求水平;江浙沪物流产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江浙沪物流发展潜力等5个一级指标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快递业务量等19个二级指标。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进行科学和客观地评价。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江浙沪在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基于3个主成分因子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苏和浙江在全国的排名较靠前,上海由于受规模效应因素的影响,主成分因子F1和F3的排名较落后。说明江浙沪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物流需求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发展潜力5个维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上海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信息技术水平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其余15个二级指标与江苏和浙江两省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综合竞争力稍落后于江浙。浙江在主成分因子F1上较落后于江苏,主要由于在物流产业潜力这一维度上能力较弱。江苏和浙江虽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信息化技术水平上逊于上海,但较全国范围内比较仍处于领先水平。

  4.2建议

  基于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①应升级现有的物流资源,寻找新的物流特色。分析结果表明,江浙沪在全国范围的物流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说明江浙沪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着中心作用。然而江浙沪物流产业各有优劣势,各省市之间发展差距不大,上海在经济和信息技术方面最为发达,江浙两地区应着重加强提升物流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本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跟上上海信息发展速度,实现江浙沪信息化同步,进一步提高江浙沪的物流竞争力。上海可以借助江浙的空间和资源优势,去除上海物流产业的空间发展限制,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信息化优势,实现三地的协同效应,引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②应着重加快物流教育培训,保留优秀人才。智慧物流、物流大数据已成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行业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零售背景下,需要能够在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物流决策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优秀的物流人才对地区的物流发展至关重要,缺乏物流人才,地区的物流发展很难跟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浙江地区的物流产业潜力水平较低,本地区的物流人才供给较少,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引进物流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升物流竞争力的问题。③应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开展符合江浙沪需求的物流产业规划。江浙沪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江浙应充分利用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物流发展规划。上海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水平的优势,将传统物流模式向“新物流”模式转换,反向促进“新零售”的发展。江浙沪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合理优化本地区的物流产业结构,提高本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物流产业竞争力,助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在新零售大背景下,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只有发挥江浙沪城市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才能实现“1+1+1>3”,实现规模与协同效应,更快、更稳、更强地推进江浙沪物流一体化,加强江浙沪的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XinZou,SekharSomenahalli,DerekScrafton.Evaluationandanalysisofur-banlogisticscompetitivenessandspatialevolu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20,23(5).

  [2]章艳华.长三角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竞争力比较———基于江、浙、皖、沪的实证[J].商业时代,2019(10):83-86.[3]金芳芳,黄祖庆,虎陈霞.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竞争力评价及聚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9):183-187.

  [4]刘艳,曹伟,王晏晏.“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物流业竞争力评价———基于熵权TOPSIS组合模型[J].技术经济,2016.

  [5]李平,谭群群,王维薇.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物流竞争力分析———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为例[J].物流科技,2018(10):95-104.

  戴进敏,孙玉玲

上一篇:基于智慧城市发展的智能建筑设计研究 下一篇: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