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4-21 13:54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求。传统以护理专业学生的技术训练为主的护理教育模式逐渐发展为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护理人才。文章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工作实践和专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护理学;综合素质;培养建议

  1.临床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必然性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古人云“医乃仁术”,自古就有医学、人文和谐统一的思想,护理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与人文密不可分,它不仅涉及“生物学的”人的健康维护,更需要兼余“社会性的人”心理、文化、信仰等属性方面的需求。护理职业要求护士要学会理解人、尊重人。近年来,国内外临床护理人员虐待病人甚至杀害病人的事例骤然增多,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该职业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的发展。到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国内医院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新诊疗技术的迅猛冲击,使病人的健康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及道德价值与经济价值间常产生冲突,有时对疾病和技术参数的过多关注而忽视病人的存在,忽视对病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性关怀,导致医患、护患关系的物化和人性化缺失。当前,护士人文素质的状况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78%的专业护士对人文精神的大概内容未知或知之甚少;91%的专业护士在校期间未接受过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或讲座;87%的专业护士无法说出人文科学知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另有数据表明,我国有40%医护患纠纷是与医护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缺乏有关,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文素养的缺乏、忽视与患者沟通所致。另外,在我国技术至上的教育背景下,护生专业知识、书本知识掌握很好,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把握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单一。各方面能力比如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心理承受、抗挫折能力等比较匮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难以担当跨世纪的重托。在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前,成为专业护士的关口上进行护理人文素养教育是紧迫而必要的。

  2新护理模式下护理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随着教育评价的兴起,护理学专业认证成为每个护理院校必须进行的任务。在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护理人文社科课程。明确指出要开设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职业态度和情感的创新性整合课程。专业认证工作的启动和实施对于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学生就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文教育便是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护理人文教育在逐渐走上教育正轨的同时,需要有数据性和纲领性的教育目标和依据,其主要的依据是来自不同群体的现象反射。研究护理学专业人文素养的构成内涵,可以发现当前护理人文素养构成的核心因子,找到教育的知识排序,进而明确护理人文教育的方向和核心,为构建理论知识框架提供依据,消除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护理人文教育质量。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即诞生,这使得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求。1994年7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院袁剑云博士,将整体护理的理念引入我国。从此,我国护理界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改革,我国的护理模式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进而发展为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这就强调护理人员必须以人为本,承认患者的主体地位、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一切医护工作都以患者为中心,这样的护理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适应护理模式的发展。传统护理教育以护理专业学生的技术训练为主,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在新模式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渐明显,高等护理教育必须顺应市场需求,转变培养模式,加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护理人才。

  3.加强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建议

  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研究是服务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文素质水平、提升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为最终目的。基于本研究的现有结果,在此从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教育体系、人文教育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完善教学内容,进行护理专业人文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从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社科类知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8.251%,是历史、政治等知识的公共因子。这对护理人文教育课程系统化设置提出挑战和要求。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人文和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开设繁杂不系统。通过研究护理人文素质构成因素,有助于构建护理人文课程知識体系,进行课程体系研究。中医护理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

  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促进康复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操作相对容易实现。开展“中医护理进社区”、“中医护理在农村”等实践教育活动即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可以使学生为基层群众服务中体会职业内涵、提高服务理念,培养理性思维、健全个人认知等。鼓励人人实践,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干部、社团协会的常规活动,更是每个大学生应该进行的必备课堂。作为护理人文教育者和学生管理者,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团体限制,鼓励人人参与,全体实践。帮助身边的人,走进身边的社区或医院,实行社会实践学分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人文课程,我国普遍采用笔试终结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的时代即将过去,我们将迎来综合分段多样性考核法。特别是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这类途径多样、形式活泼的教育类别,更要从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水平、民族意识、价值观与信念表现等多方面评估。坚持自评、他评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查文献、课堂讨论、设计实验、专题报告、撰写论文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横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2]王芳.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J].广东医学院院报,2004,12(24):69-70

  [3]吴美福,张秀伟.人文精神是建立护理专业信念的基石[J].护理研究,2006,20(15):1385-1386

  推荐阅读:内科护理学高级职称需要几篇论文

上一篇:分析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论文文献 下一篇:强化计量检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