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状态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2-11 08:34

  摘要:休闲农业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政府宣传以及人们消费水平和对休闲农业认可度的提高,休闲农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本研究对全国休闲农业状况进行分类说明,重点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纵向与横向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相应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对策

  1背景及定义

  随着人们收入、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已经进入全民休闲时代;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焕然一新的发展面貌;同时人们心底对土地、对农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也与日俱增,这就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国外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例提供参考与借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休闲农业的发展道路以来,不少专家关于休闲农业的定义不统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都认为休闲农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发展,并且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种功能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2008年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应、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以看出,推动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新课题[1]。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状态分析

  2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休闲农业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的发展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其发展符合社会、经济等发展规律,同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再次,休闲农业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1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提高农民收入,创造多个就业机会

  休闲农业涉及食、游、住、行、购、娱等多个行业领域,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基本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农产品加工、就业增产增收、观光旅游、文化传承、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拓展,从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各项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应的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比如负责产品加工的技术人员。观果园、民俗村、花园等景点的经营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接待服务人员,住宿服务人员,导游服务人员,娱乐服务人员以及交通服务与经营的人员。另一方面,休闲农业的发展还相应带动其他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产生不少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大大扩增农民的就业空间。休闲农业对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作用也很大,比如延庆千家店的百里山水画廊、密云县汤河的紫海香堤等,将农业的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进行有效拓展开辟现代农业建设及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新途径。

  2.2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休闲农业的大力发展,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生产要素逐步向农村流入,进而加快当地农民的产业意识,增强农民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以她独特的姿态走向市场舞台,参与市场经济,农村成为大舞台,而农民就是主角,城市居民是观众,休闲农业是农业、休闲、旅游、娱乐的有机结合,是农村、农民、农业的有机结合,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业的兴起,带动一大批农村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的逐步改善,这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休闲农业现状

  3.1全国休闲农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比如1995年的民俗风情游、1998年的华夏城乡游、1999年的生态环境游、2002年的民间艺术游、2004年的百姓生活游、2006年的乡村游等。一些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逐步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壮大,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建阳县黄坨乡蛇园[2];山东济南历城的仲宫月亮湾农业生态园、王家峪大樱桃观光采摘园、唐王百菜观光园、董家草莓文化科技园等等。近几年,休闲农业向多个板块延伸,由单一的功能向更加丰富的教育休闲体验发展,比如福州农家乐休闲教育山庄,使得休闲农业发展更加丰富、成熟。另一方面,休闲农业同时向品牌发展,例如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已成为消费者认可的休闲农业品牌。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14个省市区,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4303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823家,年实现收入806.7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159.5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2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3]。当前,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类型各异,各地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目前主要形成五大产业类型。具体为自然特色型,主要以丽江的农家乐为例;区位优势型主要以海南琼海春心园村休闲农业为例,春心园村面依长岭水库,背靠白石岭,位于官塘、白石岭、温泉三者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型主要以浙江安吉为例,浙江安吉上墅乡龙王村传统手工造纸揭示馆里,游客可以看见竹子如何成为纸的工艺流程:砍竹、削竹、断料、浆料、蒸料、翻摊、舂料、操纸、榨纸、晒纸等,同时还兴办53个农平易近艺术团,其中包括郎村的畲门风情演出,马家弄村的威风鼓锣、上舍村的竹叶龙、缫舍村的响嘁等;生态环境型主要以北京市延庆的百里山水画廊为例,山魂、水韵、奇石、风情、野趣,是对百里画廊的最好描述;经济发展水平型以浙江、福建为例,其规模、形式都较高,比如福建漳州瑞成休闲农庄。

  3.2北京市休闲农业现状

  北京市非常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2009年北京市投入3.5亿元发展沟域经济。沟域经济是北京市结合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寻找出的一条发展休闲农业的新路子,迅速成为休闲农业大军的领头雁。2009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延庆召开由北京市农业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承办的北京沟域经济发展论坛,期间对这一新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沟域就是山区的山沟区域。北京市旅游局通过对山区高差、村庄布局、交通水系等参数的分析,确定山区中长度超过3km以上的山沟有220多条。据北京市沟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有17条沟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发展沟域经济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在报告中还阐述沟域经济已形成的5种发展模式:一是特色产业主导模式,以怀柔区雁栖不夜谷为代表;二是自然风光旅游模式,以延庆县百里山水画廊为代表;三是文化创意先导模式,以密云县汤河沟域紫海香堤为代表;四是龙头景区带动模式,以房山区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为代表;五是民俗文化展示模式,以门头沟区明清古建筑群为代表[4]。2009年,北京市山区农民的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对于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3.2.1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变化

  由表1~2可知,近年来,北京市不论从休闲观光园情况还从民俗旅游接待情况看,经营收入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增长幅度也较大;服务人员与接待人次的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增后减,但是变化幅度不大;接待人次逐年增加,这与经营收入的变化也是一致的,反映出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力度与宣传力度较大,另一方面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消费者对休闲农业的认知度与肯定度也逐步增强。

  3.2.2北京市各区县休闲农业情况

  从表1~2反映出北京市2005—2010年休闲农业的纵向变化,表3是2008—2009年北京市各区县民俗旅游情况,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北京市各区县休闲农业的横向变化。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户、从业人员、民俗旅游接待人次和民俗总收入四个方面来看,北京市各个区县差别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各区县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等不同产生的结果。比如以沟域经济为例,海淀、朝阳等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各个区县要针对自己的定位及相应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

  4目前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尽管在国内发展较好,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1设施不完善、规划不合理

  休闲农业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规划不合理,并且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受季节性影响较明显,旅游经济效益低,数量虽多但是存在弱、小、散的特点。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单位的道路、停车场、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等旅游服务设施方面,还有郊区道路、郊区停车场、郊区照明设施、郊区环卫设施、郊区医疗救助设施、郊区邮电通信设施等公共设施不完善。整体的规划不尽合理,例如休闲农业中的乡村旅游,从业者不能正确把握度。一方面,一些农家乐把乐只放在吃上,一些具有农家特色的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很少,相反一些都市化氛围的现代化建筑设施越来越多,乡野气息淡化;另一方面,不重视项目的质量,粗制滥造,设施原始落后,条件差,城市游客很可能适应不了这种生活习惯。规划的不合理,还表现在一些休闲农业项目前期发展很好,但是到后期,由于缺少投资、科学规划以及市场定位,没有完善的设施体系,造成后期经营和管理上的困难,难以进行深度开发,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管理方式粗放、混乱,使休闲农业处于民间自我发展状态[5]。

  4.2休闲农业的品牌化程度低

  休闲农业不论从规模、经营面积还是实际投入上都相当可观,但是在优化产业经营资源、创建自我品牌程度、意识等方面与发达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品牌就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差异,就没有创新。这也是休闲农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的原因所在。

  4.3破坏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休闲农业的开发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同时农村的人文环境也受到冲击。在休闲农业的管理过程中,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方面超负荷接待游客,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对原本生态化、独特化的农村进行大量人工改造,使得当地的人文景观丢失严重。

  5对策建议

  5.1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休闲农业规划要注重三定位,即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各个休闲农业产区需充分考虑各自产区景观、自然生态、区位特点等资源,对应开发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休闲农业园区以及休闲项目,并且顺应社会时代发展,将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环保、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进行有机融合,科学合理规划,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5.2开拓创新、发展品牌

  通过高科技创新休闲农业市场的营销方式,大力实施休闲农业业态品牌营销,以绿色为核心进行营销理念升级,以网络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关系营销、媒体宣传等各种营销方式强化营销手段,同时强化营销主体的升级,确保休闲农业主题明确、有差异性、有特点、有品牌,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的余地。同时在管理上,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保证观光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6]。

  5.3保护农村特有的资源

  发展休闲农业只是农民致富的一种手段,一定要将生态保护意识放在首位,实现当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休闲农业,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旅游,其最大看点、卖点是农村中的民俗、民风、民间节庆活动与规划区的古建筑群,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资源,是最生态的资源。做到保护乡村原生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农耕文化,实现开发与保护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阮北平.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机遇与策略[J].农村经济,2010(10):60

  [2]钟春艳,王敬华.关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97-98

  [3]佚名.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EB/OL].农博网,

  [4]佚名.沟域经济:创新北京山区发展模式[EB/OL].

  [5]刘社,张发民,张承.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3):11

  [6]李江梅,王海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延伸[J].农业经济,2010(9):116

  周红,李华,赵素娟,苏卫良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杆件合并设置分析 下一篇:半导体材料在电子科学技术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