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双季稻病虫草害精准防控技术规程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27 08:39

  摘要:根据江西省双季稻田病虫草害发生为害的特点,自2017年以来,通过室内科学研究和田间试验示范,集成了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及化学技术等为一体的双季稻田有害生物精准防控技术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参阅有关技术文献,形成了一套适宜在江西省双季稻病虫草害防控上推广应用的精准防控技术。

  关键词:双季稻;病虫草害;精准防控;技术规程

  长江中下游东部双季稻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而江西省是此区域代表省份,是从未间断向输出商品稻米的唯一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超过90%,稻米商品化率超过50%,居全国首位。近些年本省水稻产量获得了稳步提升,但存在农业化学品投入量过大及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病虫草害是水稻生产中面临的大挑战,现阶段必须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控,通过精准施药技术可提高防控效果和农药使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投入,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稻米品质,促进维护主粮安全,推动我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在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影响生产的因素很多,结合江西省近些年来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制定针对性、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通过近些年的生产实践和对前人的工作总结,建立了一套针对江西省双季稻病虫草害发生特点的精准防控技术规程。现将其总结如下:

江西省双季稻病虫草害精准防控技术规程

  1江西省双季稻主要病虫草害种类

  1.1主要病害

  (1)稻瘟病。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危害部位,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3叶期前发生,多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在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穗稻瘟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常造成瘪谷甚至白穗[1]。

  (2)纹枯病。从水稻秧苗期起,到穗期均有发生,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生最为严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梢,发生严重时可侵入水稻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时,首先表现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若环境条件适宜,病斑边缘呈暗褐色,则呈灰绿色,扩展速度较快。若叶片发病严重,可致使稻株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向上蔓延至水稻穗部,造成秕谷增多,千粒质量下降,严重时可造成倒伏甚至整株枯死[2]。

  (3)稻曲病。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病原菌侵染稻穗部分谷粒。病原菌在颖壳内生长,一开始受侵害谷粒颖壳略张开,露出淡黄色绿色块状物,后逐渐膨大,直至将全部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曲球”。与此同时,“曲球”色泽变深,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而后表面龟裂,散布粉末状、墨绿色的厚壁孢子。一般每穗有病粒1~5粒,严重的可达20~30粒[2]。

  (4)黑条矮缩病。是由飞虱为传播介体昆虫的一种病毒病,可为害水稻、大小麦、高粱、玉米、粟、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等20多种禾本科寄主。该病毒染病后的典型表现为分蘖增多,叶片短而宽、僵直,叶片颜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开始表现蜡白色,而后变成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该病在水稻生长期的症状:秧苗期-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阔、僵直、浓绿,叶脉出现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而后转变为黑褐色,根短,植株矮小,不抽穗,且常会提前枯死;分蘖期-新生分蘖首先表现症状,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穗但较为短小,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剑叶短宽,穗颈缩短,结实率低,茎秆和叶背有短条状瘤突[2-3]。

  1.2主要虫害

  (1)二化螟。是江西省双季稻上的常发性钻蛀性害虫,以老熟幼虫在水稻、甘蔗、油菜、菱白和茭白等其它寄主植物的根茬、茎秆中越冬。一年发生三到四代,成虫昼伏夜出,白天一般潜伏在植株下部。二化螟成虫有明显趋光性,偏向于在嫩绿植株上产卵。水稻分蘖前,雌虫多将卵块产在叶片正面的中上部;圆秆拔节以后,则多将卵产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初孵蚁螟一般沿稻叶向下爬行或者吐丝下垂,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孔入侵。侵入的蚁螟先群集在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水稻秧苗较小时呈小股分散为害,受害叶鞘两到3d后变色,7~8d后枯黄,即为枯鞘期。叶鞘枯死后,叶片亦随之枯萎,发生倒伏,飘浮在水面上。幼虫发育至2龄后,开始蛀食稻茎,后形成枯心、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如遇食料不足,则分散转株为害。特别是在天气干旱、稻株缺水生长受阻时,幼虫转株频繁,为害加重[4-5]。

  (2)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以水稻为主要寄主,还可以大小麦、甘蔗、茭白、粟、薏仁等作物和稗草、游草、马唐、狗尾草等杂草为食。成虫多在颜色嫩绿、荫蔽且湿度大的稻田或生长茂密的草丛间群集,夜间活动,对金属卤素灯趋性较强;产卵多选在插秧密度大、植株嫩绿的田块,以倒二叶和倒三叶上最多。幼虫先在心叶及附近取食,2龄后开始吐丝,把叶片纵卷成筒状虫苞,在内部啃食叶肉,只剩下虫苞外表的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幼虫一生能结苞4~5个,如遇阴雨或惊扰时,转苞次数增加,危害加重。水稻受害后千粒质量降低,空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该虫爆发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4]。

  (3)稻飞虱。是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为害江西双季稻的飞虱以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为主,近年来,我省白背飞虱累积虫量大于褐飞虱;赣南地区飞虱虫量大,其次为赣中地区,赣北最少;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飞虱虫量大于平原地区。稻飞虱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刺吸茎叶组织汁液。遇虫量大受害重时,可引起稻株干枯倒伏,形成枯死团,俗称“冒穿”,造成严重减产或失收。产卵时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同时,该虫还可破坏水稻输导组织,加重受害程度。此外,飞虱还可传播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诱发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4,6]。

  1.3草害

  稻田常见杂草种类近100种,其中江西省分布广、为害重的最主要杂草种类为:

  (1)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和双穗雀稗等;

  (2)阔叶杂草。鸭舌草、矮慈菇、节节菜、陌上菜、四叶萍、眼子菜等;

  (3)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等。杂草在稻田的发生规律一般为:多在播、栽、抛后10d(秧田一般5~7d)左右出现第一个出苗高峰,以稗草、千金子、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且发生时间早、数量大、危害重;播、栽、抛后20d左右出现第二个出苗高峰,以莎草科和阔叶类杂草为主。

  2精准防控技术

  2.1农业技术

  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和稻飞虱的水稻品种,淘汰易感品种,并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稻飞虱大发生的根本措施。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培育壮苗、合理密植、轮作倒茬、机械或人工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残体,清洁农田,减少病虫源;同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平衡施肥[7]。稻田耕沤灭螟:在早春螟虫越冬代化蛹高峰期(赣南地区3月20日前、赣中地区4月1日前、赣北地区4月10日前),对冬闲田、绿肥田灌水后立即翻耕,且需保持田水浸没稻桩7~10d,杀死部分老熟幼虫和蛹,使其不能正常羽化,达到降低虫源基数的目的。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的效果[8]。

  2.2生物技术

  稻鸭共育:于水稻分蘖盛期,每667m2稻田放养12~15只15日龄雏鸭,水稻破口前收鸭。通过雏鸭的取食与活动,减轻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害的发生[9]。保护利用天敌以虫治虫:可利用田埂种豆等措施保护和利用蜘蛛等天敌,选用对天敌伤害小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保护青蛙、释放赤眼蜂等稻田天敌,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10]。

  2.3物理技术

  防虫网育秧:于秧苗2叶1心期,用40目聚乙烯防虫网加盖在苗畦上,至插秧前撤网,可阻断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入侵秧田危害,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有效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的发生。性引诱剂诱杀螟蛾:使用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雄蛾,减少雌蛾正常交配繁殖的数量,减少下代害虫基数,减轻危害程度。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主害代成虫始见期,每667m2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隔30d左右更换1次),诱捕器应高出水稻30cm[11-12]。灯光诱杀害虫:每2~3.34hm2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可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可根据虫情在4月中旬—l0月上旬,每晚7点至夜间12点开灯[13]。

  2.4化学技术选用的药剂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20)的规定。

  2.4.1

  (1)无人机施药配套技术。使用多旋翼式电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作业,施药时要根据农田情况(农田地形、地况、土地类型等)、水稻生长期及生长高度、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自然风风向、风速等)等因素实时调整飞行参数(飞行高度1.5~2m,飞行速度4~5m/s,喷头流量1L/min),并配套纳米干悬浮剂、乳剂和油剂等农药剂型,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施药量,节约用工,降低施药成本[14-15]。

  (2)药肥基质育秧、种子包衣技术。使用含药肥的水稻机插育秧基质(杀菌剂粉和猪粪发酵物等组成)进行育秧,或采用种子包衣技术,种衣剂可选用精甲·咯·嘧、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虫啉等复配药剂(按厂家推荐剂量和时期使用)。以上两种技术兼具杀虫杀菌作用,可精准解决苗期大部分病虫害如恶苗病、稻瘟病、稻蓟马和稻飞虱等,减少药剂浪费,还能满足秧苗对肥料的需要,壮根壮苗,增加有效分蘖[16-17]。

  (3)缓释药肥颗粒施用技术。在水稻移栽后15d、二化螟卵孵化初期,施用一次0.4%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颗粒剂(缓释药肥)即可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且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该技术可提高药剂的持效期,兼治多种害虫,减少农药施用次数,降低农药流失。

  (4)推广使用新药剂。在双季稻田推广使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四唑虫酰胺、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肟菌·戊唑醇、精甲·咯·嘧、嘧草醚、双唑草腈、精噁唑甘草胺以及阿维菌素纳米干悬浮剂、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等新型药剂或新剂型农药(按厂家推荐剂量和时期使用),可有效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果。

  2.4.2

  (1)稻瘟病。稻瘟病俗名烂颈瘟、火风,在江西各稻区均有发生,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因为为害时期和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预防苗瘟、叶瘟在发病初期,可用三环唑预防,或用肟菌·戊唑醇、三环唑·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防穗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重发田块在齐穗期再施药一次进行防治。可用肟菌·戊唑醇、三环唑·甲基硫菌等杀菌剂兑水喷雾,重发田块在齐穗期再施药一次[18]。

  (2)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一次药,重发田块隔10~15d再施一次药进行防治。可选择肟菌·戊唑醇、井岗霉素、噻呋酰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杀菌剂兑水喷雾[19]。

  (3)水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5~7d(稻肚发白或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的植株比例达到10%~15%)用药,间隔7~10d再施药一次。可选用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氯啶菌酯、噻呋·戊唑醇、苯甲·丙环唑、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杀菌剂兑水喷雾[18,20-21]。

  (4)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依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脊飞虱等传播,其中主要以灰飞虱传毒为主。飞虱一经染毒,即终身带毒,但不可经卵传毒。可用三氟苯嘧啶、呋虫胺、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噻虫嗪等杀虫剂兑水喷雾,防控传播介体。同时合理布局,连片种植,并能同时移栽。清除田边杂草,压低虫源、毒源[22-24]。

  2.4.3

  (1)二化螟。第一代二化螟幼虫在从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危害水稻,5月上中旬为害达到高峰,主要造成枯鞘、枯心;第二代在6月中下旬为害,造成白穗、或枯鞘;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有的年份至下旬为害,造成二晚枯心,中稻枯心、白穗。枯鞘是二化螟为害的最初症状,此时幼虫尚未侵入茎秆,是防治的有利时机。一般选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或水稻枯鞘盛期(即早稻5月10日左右、晚稻8月10日左右),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四唑虫酰胺、呋虫胺、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杀虫剂兑水喷雾[25-28]。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抗寒能力较差,在江西各稻区均不能越冬。每年春天,成虫自东南亚热带地区随季风远距离迁飞而来,随气流下沉降落,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则随季风迁回。此虫在江西年发生5~6代,每年5~7月成虫由南方地区大量迁入,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大致为:第二代在早稻穗期至乳熟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害;第四代在中稻田和双晚分蘖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间歇成灾。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或初见叶尖卷曲(新苞)时,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四唑虫酰胺、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多杀霉素、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杀虫剂兑水喷雾[26,28-30]。

  (3)稻飞虱。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具备长距离迁飞的能力,春季随西南气流进入我国,后逐步北迁,入秋后,风向改变,随东北气流向南回迁。稻飞虱在江西不能越冬,早期迁入虫源由不同地区迁飞而来,迁入时期受地理位置影响而存在差异。稻飞虱在江西南部稻区一年发生6~7代,在中部稻区一年发生5代,北部稻区一年发生4代。白背飞虱在赣南稻区始见期为4月上旬,赣中北部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主害代为第3代若虫(即5月中旬至6月);褐飞虱在赣南稻区始见期为4月下旬,赣中为5月上中旬,赣北为6月上中旬,主害代为第4代和第5代(即6月中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褐飞虱由江淮稻区向长江以南地区回迁,此时江西晚稻稻区承受本地居留种群和回迁种群双重压力,第7代褐飞虱若虫盛期(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此时对水稻产量威胁较大。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噻嗪酮、苦参碱等杀虫剂兑水喷雾[22-24]。

  2.4.4

  (1)移栽稻田。插秧前或插秧后5~7d,用吡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五氟磺草胺、丁草胺乳油等药剂拌细土或与分蘖肥同时撒施(注意搅拌均匀),然后田间保水5~7d(田间水层厚3~5cm,注意不可淹没心叶)。

  (2)直播稻田。播后苗前,可选用丁草胺乳油、二甲戊乐灵乳油、丁·恶乳油等药剂,土壤喷雾处理。秧苗2叶1心期,可选用氰氟草酯乳油、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敌稗乳油等除草剂,排干田间水层,对杂草茎叶均匀喷雾,药后24h灌浅水,然后保水5~7d[31]。

  (3)主要杂草防治药剂。禾本科杂草:稗草,新型除草剂精噁唑甘草胺、双唑草腈、嘧草醚,酰胺类的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二硝基苯胺类的二甲戊灵、仲丁灵,噁草酮、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千金子,新型除草剂精噁唑甘草胺、双唑草腈、嘧草醚,氰氟草酯、精噁唑禾草灵、噁唑酰草胺;双穗雀稗,五氟磺草胺、环苯草酮等[32-33]。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二甲四氯、苯达松、扑草净、五氟磺草胺等。

  参考文献:

  [1]马俊瑛.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2020,181(8):25-26.

  [2]谢联辉.普通植物病理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3]潘华,程奀莲,钟玲,等.江西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J].生物灾害科学,2014,37(1):83-86.

  [4]彩万志.普通昆虫学(第二版)[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5]何佳春,何雨婷,李波,等.水稻二化螟越冬代自然寄生情况[C]//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李小珍,舒畅,王建国,等.江西省稻飞虱发生特点及成灾机制浅析[J].植物保护,2008,34(6):121-124.

  [7]吴天琦,李保同,刘浪,等.氮肥运筹对江西省双季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6):1087-1098

  石绪根1,孙明珠2,况虹敏3,汤丽梅1,李保同4*

上一篇:园林观赏树木移植和修剪技术探讨 下一篇:浅谈冬季农业开发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