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蔬菜种植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18 08:55

  摘要:概述了山西省应县农用残膜的现状及农用残膜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关治理建议。

  关键词:残膜;污染危害;现状;对策

  农村耕地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难题之首,其对我国水环境、土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都在产生严重的影响。农田残膜的“白色污染”对土地的污染众人皆知。作为重要的农业物资,农用地膜每年的使用量达100万t,但由于残膜清除回收技术的局限性与现实生产的矛盾一直无法突破,残膜已经严重超量地累积在耕地周围或土壤耕作层中,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下面对应县蔬菜种植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应县蔬菜种植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应县蔬菜残膜现状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共有土地256.1万亩(1亩约等于0.067hm),其中农业耕地2116.3万亩,基本农田82万亩。近些年,应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地理原因,蔬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城南,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量稳定在6.5亿kg上下,现已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整体产业重点县。随着蔬菜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农民获得了较大的利益,为农业增产增效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地膜的使用也使得“白色污染”日趋严重,菜地里的塑料残膜会对蔬菜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不能种植萝卜、胡萝卜等根菜类蔬菜,此类蔬菜以主根膨大为主,塑料残膜会伤害主根,使主根出现分叉现象,影响蔬菜商品性和产量。

  其次,塑料残膜会使其他蔬菜作物无法扎根,影响其根系的生长,导致蔬菜长势差,使土壤结构恶化,影响农机作业和作物生长发育,对农村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轻“白色污染”,确保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进一步落实生态立农,改善农田土壤和生态环境。

  2残膜污染危害

  2.1残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残膜不仅破坏了土壤的原有结构和平衡,阻碍了土壤水分下渗的连续性,而且影响了土壤对外界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了土壤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难以存活,破坏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最终使土壤板结,甚至会造成土地的盐碱化,使农作物难以生长。

  2.2残膜对农机作业的影响

  残膜会降低农机具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比如,在播种的时候,残膜会堵塞播种机,造成田间缺苗、少苗,更严重的地方会出现整垄无苗的现象;中期对田地施肥时,残膜会造成施肥机具施肥不均匀,使农作物因肥力不够而生长缓慢,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农机具耕地、耙地的时候,残膜会缠绕在农机具上,影响农机具工作的效率和连续性。

  2.3残膜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由于土壤中有残膜,若种子播在残膜上面,就会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不能发芽,导致种子烂芽和死种;若播在残膜下边,就会因难以穿透残膜,导致出现死苗现象。此外,残膜还影响农作物的根向下生长,农作物容易被风吹倒或生长畸形或横向生长,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根据新疆农科院土壤所调查数据,每1hm2土地的地膜残留量超过189kg时,玉米减产率达到8.8%,蔬菜减产9%~10%,棉花减产5%~8%。这些数据表明,连续3年残膜没有清理的地块,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量下降10%~15%,棉花减产20%~30%,蔬菜减产14.6%~59.2%。可见,残膜对作物生长影响十分严重。

  3存在的问题

  3.1农民普遍收入少

  限制了农民对新技术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现有的地膜厚度大多为0.006~0.008mm,强度很低,但价格便宜,为农民广为采用。由于生产者与使用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地膜的生产趋于薄型化,致使农用地膜强度低、易破碎。同时,地膜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易老化、分化,给残膜回收造成一定的难度。3.2回收方式单一制约农膜回收率农膜回收的方式多采用人工捡拾地膜,农户只注重清理大块易清理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残膜的捡拾。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致使农田地膜残留量越集越多;甚至有的农户在农忙季节把从田间清理的地膜又随意丢弃到地头,遇到大风后又被带回田间,造成二次污染。

  3.3机械化残膜回收率低

  残膜回收机械化程度不高目前,市面上的残膜回收机械技术不成熟,回收效果不好,回收的残膜附着的植物残体、土粒、石头较多,企业回收利用价值低。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宣传

  提高群众认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农民朋友对地膜污染危害性、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农田残膜回收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在废旧农膜回收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农田土壤中残膜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积极发动群众捡拾废旧农膜换取新膜,既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发,加快残膜回收机械化。

  4.2积极引进、示范

  加大机械捡拾投入力度由于地膜应用范围和面积的扩大,人工回收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机械回收残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此,应积极引进、示范适合全膜种植方式的残膜回收机械,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废旧地膜的捡拾率,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4.3增加农用地膜厚度

  应用全降能塑料薄膜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新的农用地膜生产新标准,适当提高农用地膜生产厚度标准至0.01mm以上,对于生产厂家也应强制执行地膜产品标准,把好“生产关”,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使其不易破碎、易于回收。同时,应研究全降能塑料薄膜,并降低其应用成本。

  4.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废旧地膜处理能力将废旧地膜拾捡与回收利用相结合,以村为单位,规划废膜临时集中存放点。加强与废膜回收点联系,保障废膜及时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赵玺,周彦芳,张亚萍,等.农用残膜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4-15,21.

  [2]赵岩,陈学庚,温浩军,等.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06):1-14.

  [3]张丹,刘宏斌,马忠明,等.残膜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J].农业科学,2017,50(02):310-319.

  [4]王利,杨极乾.宁夏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J].农机科技推广,2014(05):35-37

  靳培英

上一篇: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探析 下一篇:玉米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