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07 09:04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潍坊职业学院通过办好农林科技学院、职业农民学院和农业经理人学院,大力培养长线型、学历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用型现代职业农民和紧缺型农业农村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学校发挥科研优势,发挥好平台与团队的作用,支持、鼓励教师和团队参与科技开发工作,努力提升科技“贡献度”,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推动更多的专家和教师进入党委、政府、企业的“智囊团队”,努力提升行业“话语权”。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现代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位一体的内容体系,其中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

  “供给力”据统计,2018、2019、2020这三年,潍坊职业学院共为社会提供毕业生18109人,年均6000人以上。从2021年开始,每年为社会提供毕业生6500人以上,这是我们对区域经济发展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但仅靠数量不足以说明我们在服务潍坊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贡献,我校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贡献在于我们有60多年的农业教育历史,在于我们现在建有农林科技学院、职业农民学院和农业经理人学院等人才培养平台,在培养农业长线人才、急需实用人才、紧缺人才方面有平台、有产出、有供给。因此,我们要科学谋划办好三个学院,分类培养农业“当家型”人才,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供给力”,在人才供给上体现特色、巩固地位。

  (一)办好农林科技学院,大力培养长线型、学历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园林、园艺专业,是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的长线型专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类农业院校园林、园艺等传统长线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我校农林科技学院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办学规模最大,也办得最好,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近三年办学规模维持在1200人左右,其中园林、园艺两个“3+2”本科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分别为2018年338人、2019年185人、2020年272人,与社会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社会需求量大、企业期望度高,但在校生存量少、学生报考积极性不高,是这类专业需求与培养的现状。长线型专业不断线,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内涵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特别是要适度延长专业链,加强园艺、园林等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及时增设设施园艺、定制园艺、观光农业运营、生态园林建设等专业方向,形成契合潍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结构,满足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上档升级需要,更好地服务潍坊市农林产业转型升级。另外,要强化园林、园艺等长线专业的招生计划倾斜、招生宣传手段强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制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培育全国一流农林专业群,内外兼修、扩大规模,大力培养更多的一流农林技术技能人才。

  (二)办好职业农民学院,大力培养实用型现代职业农民

  潍坊职业农民学院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培训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台,这也是潍坊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任。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潍坊职业农民学院面向农民工、退伍军人、基层农技人员、家庭农场主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和科技素质提升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实用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潍坊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几年来,培训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赢得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赞誉。下一步,要本着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的原则,坚持“眼睛向上”“眼睛向外”“眼睛向下”的办学策略,进一步完善提升“三三三”办学模式,运用好资源统筹、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每年1万人的培训规模,在潍坊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实用人才的培养上继续作出新的贡献。

  (三)办好农业经理人学院,大力培养紧缺型农业

  农村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经理人”是2015年版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13个新职业之一,是与农业农村工作直接关联的新的职业岗位,也是农业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对新型职业人才的内在需求。目前农业经理人行业人才需求巨大,高等院校在农业经理人培养方面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2020年6月10日,潍坊职业学院与中农产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共建农业经理人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标志着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家以培养农业经理人为使命的特色学院的诞生,这也是我校服务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按照“专业+农业经理人方向”的原则,今年首先在园艺技术专业开设农业经理人方向,下一步可探索在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开设该方向。在农业经理人培养上将探索实施“工学交替、产教结合”模式,努力在人才培养上蹚出新路。同时,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中农产教公司在全国的影响力,校企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经理人培训基地、专业证书认证考试基地、技能大赛基地和全国农业经理人师资培训基地,以此打造农业经理人培养高地,为潍坊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大力培养急需的农业经理人人才。

  二、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努力提升科技“贡献度”

  尽管让科研工作直接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是我校的优势和长处,但与潍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这又是我们的弱势和短处。主要是学院在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科技贡献方面的亮点不多、影响力不大,名师、专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下一步应大力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坚持校地联合,推动教师直接参与科技开发,努力搭建技术开发应用高地,提高科技贡献度。(一)发挥好平台与团队的作用,支持、鼓励教师和团队参与科技开发工作发挥科研、人才优势,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潍坊职业学院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包括黄淮海中低产田开发、吨粮田开发、“三○工程”、江北地区第一个小麦过千斤乡、江北地区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与以色列合作共建高科技示范农场等,许多教师(团队)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学院建有35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级协同创新中心、19个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农研究平台有级协同创新中心——滨海耐盐碱植物引种繁育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潍坊市园林花卉引种选育与生态养护工程中心、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工程中心、潍坊市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2个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现在,我校在服务潍坊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拥有更多、更高的平台,科研团队成员不断壮大,具备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潍坊现代农业呈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为我院专家、教师和团队深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下一步就是要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完善“平台+团队”工作机制,积极引领、推动专家、教师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科研和生产一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研究聚焦在产业急需上,将成果转化在工厂农场里,谱写新时代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二)开放学院实验室,直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

  我校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中心)233个,这既是丰富的社会服务资源,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平台,应在保证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向社会开放,直接服务企业和“三农”的需要,在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开发、汽车电器维修、电子产品生产、电子商务、网络运营维护等方面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不断扩大和拓展为农服务面向,实现锻炼师生与服务社会的“双赢”。

  (三)着力打造潍坊高科技农业创新平台

  要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打造潍坊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1990年代,我校建有的组培中心在组培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一度全国领先,成为潍坊农业科技的“窗口”。现在,我校能否借助“双高建设”计划之机,在潍坊农业科技应用开发方面再立新标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机电、农林、化工几个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下一步,要挖掘内部潜力,瞄准产业前瞻需求,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三、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努力提升行业“话语权”

  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产业规划,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直接体现了在行业的“话语权”。因此,要高度重视行业产业标准制定工作,组织安排骨干力量,积极参与产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推荐更多的专家、教师进入政府和企业的“智囊团”,提高话语权。

  (一)积极参与产业标准制定

  充分发挥学校与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共建的食用菌研究院作用,以食用菌产业标准研究为突破,开展蔬菜产业标准制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推广示范等工作,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化体系建设攻关,尽快完成几项食用菌特色蔬菜全产业链生产和质量标准,在产业标准制定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积极参与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制定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山东省农林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山东省农林职教集团秘书处的优势,牵头制定农林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目前我校已牵头制定省级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指导方案)3个,修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标准15个。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成果,提升影响力,在教学标准的制定上瞄准全国目标再发力。

  (三)积极参与职业农民培训标准制定

  目前,潍坊职业学院是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开发制定副主任单位,这是我们加入高素质农民培训标准制定的重要机遇。下一步应积极寻求加入标准制定团队,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进一步提高我校的“话语权”。

  (四)推动更多的专家和教师进入党委、政府、企业的“智囊团队”

  积极组织、推荐更多的专家、教授、博士和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教师进入党委、政府的“智囊团队”,积极受聘企业技术顾问、发展顾问,参与产业规划、行业咨询和企业技术创新指导工作,为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田民利.推动“潍坊模式”提档升级[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11):42-43.

  [2]王立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潍坊模式”[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11):43-44.

  [3]周志红.乡村振兴下潍坊模式升级路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1):46-47.

  [4]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2):127-135.

  [5]祁占勇,王志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顿与实践指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4):107-117.

  贺志强巨荣峰徐艳秋

上一篇:现代农业科技之于种植业重要性分析 下一篇: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