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现状与影响力提升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07 08:58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为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外期刊对比分析、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结果】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流失、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域英文期刊数量较少等问题。【结论】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特色英文期刊等方法,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期刊编辑;一流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能力

  新成立初期,我国农业科研领域就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但当时我国缺少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期刊,导致一些重大学术成果没有及时得到国际承认。如国际科学界认为水稻绿色革命起源于1966年国际水稻所育成的矮秆水稻品种IR8,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广东省水稻育种家洪春利和洪群英早在1955年就育成了矮秆水稻品种———矮脚南特,比国际水稻所早约10年,但由于没有及时报道,矮脚南特未能得到国际同行认可[1]。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期刊论文发表体系,一些综合性期刊也设立了农业研究版块,这为我国农业原创重大科技成果提供了重要展示平台。1966年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中文版,这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论文奠定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与产业迅猛发展的理论基础[2]。

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现状与影响力提升策略

  1概念界定、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概念界定

  一流科技期刊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荟萃顶尖创新性科学发现;(2)引领科技创新方向;(3)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影响因子。诚然,高影响因子确实不是高影响力以及一流科技期刊的充分条件,但通过分析发现,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因此,高影响因子期刊未必具有高影响力,但高影响力期刊一般具有高影响因子。

  1.2数据来源

  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总量、不同学科期刊被知名数据库收录情况等相关数据来源于《2020版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对于所选的20种中文核心期刊,数据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7、2020版);国内外英文科技期刊的相关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2020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

  1.3研究方法

  (1)对比分析国内与国外科技期刊、农业与生物或综合性期刊在发表我国农业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别。

  (2)由于编辑的实际学术知识储备难以量化研究,编辑学历虽不能完全代表其学术水平,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总体趋势,因此本研究从编辑学历构成方面分析了编辑学术知识储备,以期初步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编辑总体学术水平现状。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7、2020版)“学科类目一览表”第六编农业科学所分的9个类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进行统计[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4种,农业基础科学类2种,农业工程类1种,农学(农艺学)、农作物类2种,植物保护类2种,园艺类2种,林业类2种,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2种,草业科学类1种,水产、渔业类2种],所选期刊至少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7、2020版),且涵盖了大学、学会以及科研院所主办期刊,以私人通信的方式获得编辑的学历情况,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在2020年版《期刊引证报告》中查询国内农业英文科技期刊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学术影响力。

  (3)针对农业科技期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农业期刊影响力提升的相关策略。

  2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困境

  2.1农业期刊稿源流失

  2.1.1优质稿源流向国外

  众所周知,SCI论文一度成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学科评估、单位排名等方面的重要考评指标。在这种评价体系下,科研人员过度追求SCI论文,大量国内重要科技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据统计,科研工作者每年发表SCI论文50多万篇,但只有不到8%的论文发表在国内SCI期刊,90%以上的优秀论文发表在国外SCI期刊[10]。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多个破除“唯论文”的文件,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根据科技活动特点,合理确定代表作数量,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科技奖励也鼓励将国内期刊论文作为成果代表作,优质稿源外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不可否认一些重大原创农业科研成果仍然发表在国外期刊,例如,2020年我国作物学研究在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小麦抗赤霉病新基因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发表在Science[11],在大豆泛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发表在Cell[12]。

  2.1.2优质稿源流向生物或综合性学术期刊

  由于农业相关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影响因子总体偏低,一些农学领域的重要科技成果往往发表到顶级生物或综合性科技期刊,如我国的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但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即使没有流向国外,也并未发表在农学领域科技期刊,而是流向了国内生物学期刊,如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团队的“编辑病感基因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成果则发表于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与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主办的MolecularPlant[13]。还有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发现控制水稻分蘖的MOC1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14];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团队发现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15];农科院吴孔明院士团队发现转基因抗虫棉花可以产生杀虫剂,促进昆虫天敌回归,这一成果也发表在Nature[16];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课题组发现了调控水稻籽粒大小和粒重的新机制,成果发表于植物学期刊ThePlantCell[17]。

  2.2编辑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期刊编辑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编辑首先需要精通编校工作中的常用标准与规范、科学术语表达规范,具备较高的编校水平,同时还要在某一学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编辑在学科专业知识与英文水平方面仍有不足。本研究选取了20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进行统计,其中编辑总人数为101人(不包括主编、编务等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的仅28人,占比约28%,其中大学主办期刊的博士人数高于学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主办的期刊(表1)。此外,国外知名科技期刊编辑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例如:Nature编辑部有70多名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编辑有40多位,他们都在各自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18];Science编辑部则明确要求编辑必须拥有博士学位,由具有稿源专业背景的编辑初审稿件[19]。因此,我国农业期刊不仅需要增加编辑人数,还需要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科学素养。

  2.3国内农业领域SCI收录的英文期刊数量较少

  科睿唯安2020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仅有12种农业科技期刊被SCI收录,占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总数(241种)的4.98%,占全国农业期刊的2.66%;总被引频次超过3000次的期刊有2种,分别为Pedosphere和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大于2000次且小于3000次的有2种,大于1000次且小于2000次的有5种(表2)。这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匹配,农业领域英文期刊数量亟待增加,质量亟待提升。

  2.4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迅速,但期刊质量参差不齐。在园艺学期刊中,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HorticultureResearch已成为园艺学领域影响力最高的期刊之一,2017—2019年影响因子分别为3.368、3.640、5.404,位居中科院JCR分区1区。在农艺学期刊中,作物学会主办的TheCropJournal,经过短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艺学领域影响力最高的期刊,2017年创刊伊始影响因子就高达2.658,超过作物遗传育种传统期刊MolecularBreeding,2019年,TheCropJournal进入中科院JCR分区1区,学术影响力接近农艺学国际主流期刊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上述两种英文期刊的成功创办说明农业科研水平与科技期刊影响力都在稳步提升。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期刊整体影响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一部分期刊刊发的论文存在创新性和科学性不够强,英文摘要写作水平较低,还有一部分期刊图表的英文标注不全,甚至还有一部分期刊已发表论文中存在严重的错误。

  3提升农业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

  提升农业期刊学术影响力是一项长期的重大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管理、成果评价、人才评价、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本研究从编辑出版的角度考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供参考。

  3.1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

  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期刊实际情况与特色,瞄准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搜集海内外高引专家邮箱等联系方式,定期推送约稿函件,广泛约稿;瞄准热点领域知名学者,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著名学者、教授,本省或本行业知名专家,定向重点约稿;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明确编委的权利与义务,要求编委承担约稿、投稿、审稿任务。对于高水平专家的来稿,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同时,要缩短出版时滞,提高论文的传播效率。此外,编辑要积极参加农业相关学术会议,走进重点大学、知名研发机构、各级农业重点实验室,主动展示期刊特色、宣传期刊专题论文,并与相关学科专家座谈交流,向潜在作者群体约稿。我国科技期刊一般采用“单盲审”或“双盲审”的同行评审办法。外审专家审稿是保证论文质量的核心环节,其道德品质与学术造诣对期刊论文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编辑部首先要建立动态审稿专家库,充分发挥办刊单位与编委会的作用,遴选专业水平高且时间相对充裕的优秀专家,建立以副高级专家为主,正高级专家与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家为辅的审稿专家库,根据外审专家审稿质量与周期,定期增减审稿专家库成员。其次,要对稿件精确分类,精准送审。在稿件送审之前,编辑要根据论文研究内容综合评判,精心分类,确保审稿专家审阅其最熟悉研究领域的论文。最后,细化专家审稿意见书,编辑部可根据期刊自身特点,综合考虑论文创新性、科学性、严谨性,制定科学规范、针对性强、便于专家填写的格式化审稿意见书,从而避免出现审稿意见指导性不强的问题。

  3.2刊发方法类论文

  方法类论文能够向读者展示某一项实验的技术步骤,对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往往会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2014年,Nature对WebofScience被引频次排名前100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排名前10的论文研究的是生物实验技术,Lowry于1951年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上发表的题为“Proteinmeasurementwiththefolinphenolreagent”的蛋白定量研究方法论文,截至目前被引频次达到305148次,成为20世纪以来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20]。这样的案例在农业领域也有很多,如作物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方法[21]、核酸提取方法[22]、叶绿素荧光研究方法[23],以及近几年风靡全球的基因编辑研究方法[24]的相关研究论文都成了高被引论文,从而显著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4结语

  近年来,更加重视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如前文所述,多项支持期刊发展的政策相继发布,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走出一条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与此同时,2020年发布的新版《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明确指出鼓励国内期刊论文作为成果代表作,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论文至上也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引领性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期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农业科技期刊办刊单位应抓住期刊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调动期刊工作人员的热情,发挥编委会的集体智慧,强化办刊特色,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特色英文期刊等策略,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在选择访谈邀约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入选核心期刊的次数、各个学科的比例,力求涵盖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等机构,以使样本具有代表性,但因时间较短,受访对象配合程度不同等,取样较少,调研结果难免存在偏误。下一步将采用更科学的方法,综合分析后形成数据库,使样本选择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同时,拟以国内成功创办的某一国际一流期刊为例,剖析其国际化发展历程,深入研究其在稿件组织、编委邀约、编辑培养、国际合作、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国际一流期刊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汤圣祥,王秀东,刘旭.常规水稻品种的更替趋势和核心骨干亲本研究[J].农业科学,2012,45(8):1455-1464.

  [2]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J].科学通报,1966,11(4):185-188.

  [3]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2020版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4]张娟.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1):131-134.

  [5]秦明阳,邓履翔,陈灿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定位与使命:基于中文科技期刊与重大战略协调发展情况分析[J].科技期刊研究,2021,32(3):281-289

  李莹1)段俊枝2)曾庆东1)周奕臻1)马红春1)*

上一篇:谈作物与空气、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我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