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27 09:2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主动适应新经济形式下的农业环境,积极将信息化相关的技术、理论、理念引入到农业管理中,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明确农业管理信息化是新经济形式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积极探寻信息化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求对策进行处理。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下;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引言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产方式和效率更加优化,相关的信息数据较大,信息化相关的理论、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而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粮食的安全,农业管理中受到市场、地域、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借助信息化建设,才能推动农业管理的发展,从而提升农业的生产效能。

新经济形势下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研究

  1简述相关概念及特点

  1.1农业管理信息化

  在社会信息化下,面对新经济形势下的环境复杂、多变,如果对农业继续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应对当下的经济环境,还会严重影响到农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将信息化相关的技术、理论和设备引入到管理中,对农业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可以快速获取农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并进行信息处理,便于后期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农业管理信息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如农业资源、日常办公、市场监管、政务、生产等方面。农业资源种类较为丰富,涉及动植物种群、淡水、林地、耕地等内容,借助信息化推广,可以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而日常办公信息化,可以将农业部门的工作内容进行标准化、电子化呈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各种工作内容的审批、处理、服务等效率更高,质量更为可靠,工作过程更为流畅、便捷;而在农业管理中,市场监管是农业重要的管理内容,借助信息化,能够对农产品质量、生产信息、市场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而乡村政务信息化,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农业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农业内容较为复杂,借助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农业病虫害、气象灾害等内容的防控[1]。

  1.2特点

  农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非常明显,农业涉及的行业种类较多,不同行业的差异性较大,面对复杂的行业借助信息数据的处理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同时,农业管理信息化还具有较强的政府管理,借助农业电子平台的建设,可以将农业管理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从而有助于政府了解农业真实情况,便于后期的管理。而由于多样性的影响,农业信息管理与各级政府网站及业务关联较强,能够共同推动农业发展。

  2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形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全球经济联系愈加紧密,而农业是我国的基础,只有主动去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积极对国际经济和市场进行研究,借助管理信息化,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自我国经济全面与全球接轨以后,市场的自由程度逐渐提升,国际上大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涌入到社会中,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为了解决社会海量的信息,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主动权,各个行业主动开展了各自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全面推动了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而农业本身就较为复杂,面对新经济形势下的竞争和各种变数,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借助信息化相关的技术、设备、理念等,对农业的种植、运输、销售等内容进行综合管理,从而抓紧农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契机[2]。

  3农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面对的困难

  3.1农业设施不够完备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开展,政府及社会对农业投资的力度逐渐加大,特别是省级农业管理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的建设,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市级的农业情况、经济情况差异较大,农业设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不同地方的网络普及率较低,日常办公依旧主要依赖纸质和人工,信息化相关的资源投入较少,许多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备,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效用。

  3.2政务信息化程度低

  在农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农业的政务信息内容种类较多,较为繁杂,由于缺乏相关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农业相关行业的信息无法进行整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农业管理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工作的重复或者遗漏,互相协作性差。同时,农业信息数据库没有全面覆盖到相关的地域和产业,从而使得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不高,农业信息内容主要以文字和数据为主,缺乏影像、图片等内容的补充,不利于后期的有效管理。

  3.3关键业务管理力度较弱

  在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农业体系庞大,涉及的方面广泛,内容众多,复杂性高,建设速度较慢,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通常会将管理信息化重点倾向于能够为农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生产和市场方面的建设,对农业资源、生态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许多关键性的农业业务内容,仅仅集中在特定的品种上,覆盖范围较小,信息化止步于省级单位,不利于农业相关的推广和应用。

  3.4人才存在严重的不足

  农业生产整个生产周期较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经济情况差异较大,使得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程度各不相同。许多市级以下的农业管理,缺乏应有的支持力度,使得农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缺失较为严重,直接阻碍了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基层条件较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被城市的福利和环境吸引,不会选择乡村,而目前参与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对相关的内容认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信息化相关内容的学习,这就使得熟悉农业和管理信息化人才缺失较为严重。

  4推动农业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4.1重视农业信息管理相关的基础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只有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社会高速发展,在具体的建设中,除了要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提高乡村的网络覆盖率,使得网络与电视、通信相关联,为后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特别是在远程学习、沟通交流、农业信息共享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当地部门应该制定鼓励政策,引导我国通信企业积极将网络覆盖到乡村,为乡村提供网络服务,从而为管理信息化提供资源共享条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加大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农业管理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3]。

  4.2重视管理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农业管理在信息化推广中,由于农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各个地域自身的问题,农业的信息资源一直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这就需要加大标准化信息建设的研发力度,借助总管理标准、技术、网络等相关标准的设置,使得不同地域、不同农业信息,都能够借助标准化的信息建设,统一接入农业管理信息体系,最终实现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以便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开发利用。另外在标准化建设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生态、市场、运输等方面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借助这些标准化的信息内容,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并以信息平台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农业信息的高效利用。另外,在标准化体系运转中,还要注意对农业信息的监测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农业种植有利的政策、技术、品种等,要借助平台信息内容的更新,及时告知农民,使得其能够借助这些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农业生产方式,最终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4.3深化日常办公的信息化

  农业管理中,许多工作内容都是借助日常办公来完成的。借助信息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人员业务办理的效率,农业相关部门借助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共享的方式,能够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政务平台上,大众只需借助移动端口,就可以无障碍获取各种信息,公众的满意度更高。同时,农业办公管理中,审批工作较为繁琐和复杂,整个时间较长,而信息化管理,能够缩短审批时间,使得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另外,农业日常办公中,执法是对农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将其信息化,使得执法的受理、处理等更加有序,同时还能借助整个执法过程的记录,在监督的同时,还便于对后期执法情况的检查。最后,在管理中,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较重,如病虫害、地质灾害等,而利用信息化建设,构建应急系统,使得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的指挥和虚拟会议的协商,从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4.4重视关键业务的信息建设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关键业务种类和数量较多,只有借助信息化建设,才能全面了解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便于相关部门和人员从总体上进行调控。而农业生产是农业管理的关键内容,借助信息化管理,构建相应的检测和监测体系,从而加大对农业资源管控的力度,使得农业的相关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另外,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病虫害、地质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借助信息化建设,构建相应的防控系统,将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同时,各个地区甚至是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极为不平衡,而利用信息化建设,能够全面了解农业的实际情况,便于相关部门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农业的生产、资源的分配等工作内容更加科学。而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中,借助信息化,可以对农业的生产过程及相关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从而提升农业产品的价值。

  4.5重视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面对我国农业信息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扶持文件和福利,加大资源、资金的投入,为人才的驻留和发展提供优质的环境。在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重视对基础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其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使其在培训中,在具备高素质和农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懂得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操。另外,还要构建人才晋升和评定体系,吸引专业的人才投身到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中。最后,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助力,当地部门可以借鉴村官等方式,加大相关的福利,使得人才能够加入农业建设中来。

  5结语

  总而言之,新经济形势对农业管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关的部门只有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视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和工作内容的信息化,并加强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使得农业管理在不断反思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萍.浅析新经济时期下农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J].神州,2019(21):272-272.

  [2]马国宁.新经济时期下农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9(2):0093.

  [3]张怀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商讯,2020,202(12):191.

  孙冉冉

上一篇: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下一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对农技推广方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