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25 14:49
摘要: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引起我国农业管理部门重视,在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组建专业化的推广队伍,扩大此项技术应用范畴,并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水平落后问题。同时,在现代化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还能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农田种植及灌溉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成为农田水利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确保我国农田发展质量,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
1农田灌溉模式对比分析
1.1传统化灌溉方式
主要包括普通喷灌、地面灌溉、微灌等,关于各种灌溉方式选择与应用,重点考虑农田地质、地势等情况。例如:针对地面灌溉方式应用,主要应用在地势较平稳的区域中,但耗水量较大,水资源利用率效果不佳。再如:渠道灌溉方式,会因渗水损失量较大,必须在灌溉方式方面进行改良,可采用混凝土施工、土壤板防渗等方法,有效解决渗水损失问题,才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率。
1.2现代化灌溉技术
主要包括地灌、渗灌、喷灌等,会有专门的机械设备配合应用,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率。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较,现代灌溉技术较突出的特点是节水性能较高,可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结合技术与设施应用阶段的具体要求,操作者规范操作,分析农田类型选择项适合的灌溉方式,才能实现预期工作目标。
2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阻碍因素
2.1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阻碍工作进展,部分管理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较低,在此方面有待提升,不仅会对节水技术推广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无法保证农田灌溉工作质量。同时,在相关设施应用过程中会因操作不规范增大设备故障发生率,在设备维修与维护方面加大投资成本,影响农田项目综合效益,与现代化农业创新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2基础设施代完善
当前大部分地区均对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引起重视,也充分意识到此项技术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但依然还有少数地区在此方面因为基础条件不充足而影响工作效果[1]。其中就包括节水技术配套设施完善,因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化、农村地区灌溉系统改造资金不足、农民对此项技术应用重视度不够等影响,在灌溉方式选择上还是会以传统灌溉方式为主,影响过程工程综合质量与效益。
2.3节水意识待提升
为扩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与影响范畴,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方案与技术支撑,而且还需农民自身在此方面引起重视。但因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农户们的节水意识并不强,关于现代灌溉技术无法保证第一时间“接受”与应用,依然会采用传统化的大水漫灌方式,成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并且还会因灌溉方式选择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建议农业部门在此方面引起重视,借助技术推广强化农户节水意识,改变传统化的发展理念,要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3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策略
3.1加大灌溉技术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为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各地区农业发展领域中,还需政府及农业部门在此方面加大推广力度。首先,需各部门对灌溉技术推广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此项工作开展对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经济水平提升、农业创新发展等影响,重点解决水资源匮乏及浪费问题。同时,在推广过程中还能对不良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理,如:地下水过度开采、农田土地资源应用不合理等问题,要对水资源保护、珍惜等。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重点分析技术推广过程中引发各项问题的具体因素,有助于在根源上处理具体问题,以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管理理念,分析农业节水管理措施,掌握此项工作对农业经济利益、种植结构调整等影响,要依据“服务主体”保护农民自身利益,经各部门相互配合与协作,扩大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影响范畴,使农户们对此项技术有新的认识,全面应用到农田种植过程中,有效完善管理体系内容,保证灌溉技术推广与管理工作质量。
3.2注重基础设施投资与完善,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开展农田灌溉技术推广工作,核心目的就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重点解决各地区水资源匮乏、浪费等问题。在此方面需各部门积极参与,依据自身工作职责与内容,把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在严格监管过程中分析基础条件充足性。较主要的基础条件就是现代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配套设备完善,因灌溉技术类别不同,在配套设备应用时考虑其性能、类别、数量等,在设施投入、维护等方面消耗大量资金费用[2]。如果单一化的依靠政府部门在此方面投资,会增加政府经济压力,建议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吸引众多企业、个体等参与其中,既能保证投资资金充足,又加大配套设施研究力度,才能在根本上解决现在灌溉技术推广问题,并影响灌溉技术推广、设施实施效果等。同时,基础设施完善为农田种植、产量提升等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农业工作智能化发展,通过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创新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例如:某地区的农业部门就在农作物种植阶段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加大应用力度,并把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目的是经过测试结果深度分析此项技术的影响性。选择七天(一周期)数据分析,第一天自然温度是15.6℃,水位25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开启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第二天自然温度是14.8℃,水位32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闭合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第三天自然温度是15.9℃,水位37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闭合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第四天自然温度是13.9℃,水位25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闭合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第五天自然温度是13.7℃,水位36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闭合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第六天自然温度是13.2℃,水位23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开启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第七天自然温度是14.6℃,水位33mm,水分100%,上限水位30mm,水泵呈闭合状态,监测结果属于正常。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水位上限不变,通过控制水泵开启、闭合状态,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并结合农田综合情况选择灌溉、喷灌等方式为农作物各阶段生长提供充足水分。
3.3强化农户节水意识,控制水资源应用合理性
为使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在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均发挥较强的价值与作用,离不开农业管理部门、技术人员等积极参与,首先,要编制完善的推广方案,在前期准备阶段就对各推广地区的农业发展实况做好调查工作,既为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又能对推广地区使用的灌溉方式有所掌握,只有对各项条件全面掌握,才能确保推广工作质量[3];其次,农业部门在推广方式上多样化创新,可以借助媒体力量扩大影响范畴,也可以选择“下乡活动”,技术人员与农户亲身接触,了解农户想法,要解决传统思想、种植习惯等禁锢问题,强度专业知识与灌溉技术的综合推广;最后,选择具体地块进行实验分析,以实际效果赢得农户们的认可,便于农户们对现代灌溉推广技术加大应用力度,控制水资源应用合理性,从而实现预期推广目标。例如:农业部门在推广地区分别选择两块农田(甲地、乙地)进行试验分析,两块农田各项条件相同(试验面积667m3),只是在灌溉方式上有区别,甲地采用是大水漫灌方式,乙地采用的是喷灌,配套设施有罐泵、管道等,主要针对试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对比,甲地约72%,乙地约97.8%,乙地农作物生长及产品均有较突出的效果,以此强化农户们的节水意识,并对现代灌溉技术积极应用,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
4结束语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实况探究,各地区农业部门均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方面加大力度,遵循“因地制宜”管理原则,重点解决部分地区缺水问题,通过水对资源灌溉方式合理选择,详细掌握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推广方面保证基础设施完善,有助于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满足我国农业创新发展要求,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耿静.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途径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68(12):134,136.
[2]潘新春.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9):35,37.
[3]彭国伟,宋家星.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8(18):285.
迪丽达尔·迪力木拉提
上一篇: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下一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