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探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22 08:43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生鲜电商开始发展壮大,各式各样、数量庞大的生鲜企业也迎来了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的考验。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近年来一号文件精神,提出了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组织化水平、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冷链物流

  1引言

  2020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设施现代化建设。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的完善与否成为决定生鲜供应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生鲜农产品流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2019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费用规模近12676亿元,物流效率已成为制约生鲜农产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能够降低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探析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供需特征

  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的最大特点为生产分散且有季节周期。据调查,我国超过91%的生鲜农产品生产者仍为“小农生产”,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时空分布不均,主要依赖各地批发市场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流通。同时,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具有很大的脆弱性,水分大、呼吸作用强的生物特性导致其在运输中会有较高的耗损率,且运输中容易因磕碰而发生损坏。这一供给特点增加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难度。

  3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模式分析

  3.1龙头企业主导模式

  龙头企业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能够利用其区域化物流仓储,便捷地协调流通各环节节点、及时传达市场信息。以山东春雪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公司主要经营肉鸡生产加工、蔬菜水果自动保鲜,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9年,山东春雪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冷冻鸡肉、鸡肉调理品18万t,销往国内20多个省份的大中城市,并远销海外多个和地区。

  3.2批发市场主导模式

  目前,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是连接产业上、下游最普遍且仍占主流的模式。以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例:为便于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集散,物流园区建设了4万m2的恒温冷库区、5万m2的冷库区,用于储藏收购的农产品。

  3.3农超对接模式

  即以连锁超市为物流供应链核心终端企业的发展模式,农户直接向超市供应农产品,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减小了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程度。以四大超市巨头之一的华润万家超市为例:截至2020年底,华润万家超市在全国20多个省(区、直辖市)建成了近200家农超对接基地,通过直接在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集中采购市场所需商品,确保了农产品的鲜活性。

  3.4电商经营模式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不断加速,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蓬勃发展。多多买菜、橙心优选、百果园等品牌,在众多生鲜电商品牌中脱颖而出。这些品牌将生鲜农产品配送物流环节委托给专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基于疫情防控角度,目前社区零售业态受到生鲜电商的普遍关注,社区快递柜、自提点等无接触配送服务得到发展认可。电商经营模式改变了传统“自上而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而是从下游的需求出发传导给上游,通过现有订单进行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4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瓶颈

  4.1供应链链条成员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模式中,与生产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连接的大多是个体农户,数量多、规模小且合作关系不稳定,很容易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出现农户单方面中止合作等问题,对承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主体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也增加了物流公司的物流难度。同时,目前地方各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仍为传统模式,受经营管理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4.2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

  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是供应链各环节中极为重要一环。因此,加大对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控制,能使其供应链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生鲜农产品鲜活性的特点决定其对物流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要想减少损耗率,就必须采用冷藏车、绿色物流等专业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通成本。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商品总成本的20%~30%,而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3]。

  4.3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还未健全

  虽然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在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冷链技术发展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4]。据统计,我国人均冷库保有量仅为0.11m3,与欧美发达人均冷库保有量接近1m3的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据冷链委2019年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总体冷链运输率约为45.4%,仅是发达平均冷藏运输率的一半。冷藏运输率低,使大多数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冷藏保鲜。

  4.4缺乏专业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

  当前,我国大部分从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都不是专门的物流人才,很多人既不熟悉生鲜农产品的特点,也不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模式中,目前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开展专门物流服务的专业性仍然不强。此时,需要培育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担供应链主体的成本压力。但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提供的服务也较少,亟须政府部门给予支持。

  5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策略

  5.1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各主体的组织化水平

  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不断增强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各发展模式中参与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分散农户的市场参与度。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还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所以应加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的建设,不断扩大合作经营范围,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化水平。借鉴国外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成功模式,形成完善的生产组织。

  5.2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物流企业等应提高物流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做好生鲜农产品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让农户能直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建立线上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所有参与方实时线上对接;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对生鲜农产品配送进行实时跟踪和质量反馈[5],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

  5.3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力度外,还应引导相关企业加大对冷链物流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建设,支持完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积极探索数据化、体系化、全产业链冷链物流发展新模式。

  5.4积极培养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

  政府应鼓励流通环节相关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对接输送,鼓励企业聘请物流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规划。冷库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懂管理知识,还要熟悉冷库操作维护知识。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冷藏货运司机、冷藏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生鲜农产品存储专业技术。

  参考文献

  [1]李鸿冠.农村冷链物流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基于一号文件的视角[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75-78.

  [2]邵勋勋.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2):69-70.

  [3]任青青.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及其模式设计[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103-106.

  [4]刘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3):184-186,232.

  [5]陈祢,陈长彬,陶安.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20):129-132.

  郭晓炜任新平

上一篇:农业科研院所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