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21 09:46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建设物流体系,并针对物流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为物流体系的有序运行创建良好的条件,确保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保证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保障整体经济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推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文中首先分析农产品物流的具体特征,然后从基础设施、物流政策、绿色通道、增值服务和信息平台五个角度探究我国现阶段针对农产品建设物流体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综合探究针对农产品建设物流体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农产品运输进行更为有效的保障,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使其高度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农业生产提出的最新要求。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制度分析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物流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建设物流体系,确保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更为有效的运输,使其从生产地迅速转向消费地,同时还需要对物流效率和物流效果进行保障,确保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农产品损坏,使农业生产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群众和相关企业经济收入的提升,进而有效推进整体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针对农产品科学建设物流体系,特此进行本次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为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创建良好的条件。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

  1农产品物流特征

  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具体研究时,相关人员必须深入分析农产品物流,确保对其物流特征有全面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农产品物流具体是指农产品基于消费者需求,从生产地流向消费地的整个过程,包括对农产品实施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各项功能。和其他物流相比,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一为客体多样性,通常情况下,农产品物流具有多种不同种类的客体,比如乳肉禽蛋,水果蔬菜,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其二,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农产品普遍具有易污染、易受损、易腐烂等特性,在进行包装、仓储、运输时,对卫生安全、温度和湿度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1];其三为空间性和时间性,我国具有气候多样、幅员辽阔的特点,因此,在各个地区农产品生长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南北地区的农产品种类具有较大的区别,同时,农产品生产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所以农产品物流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2农产品物流体系现存问题

  2.1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农村地区道路条件差,因此需要较长的运输时间。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渡口和公路的通达深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时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甚至部分路面完全丧失通行功能,使其需要较长的运输时间和较高的油耗,进而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其次,农产品的储存条件相对较差,仓库的功能和数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我国现阶段,物流模式普遍以农户为主,因此,农产品物流通常为自然物流或常温物流,导致物流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损失。最后,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在对农产品进行冷链运输时,缺乏专业车辆,同时,在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运输装备和运输工具相对落后,冷藏运输车辆存在很大的不足。

  2.2物流政策缺乏

  在针对农产品建立物流体系的过程中,相关政策是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我国现阶段针对农产品物流设置的相关政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导致部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无法保证运输效率,具有较多的制约性措施,对物流体系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没有正确认识物流政策,同时也无法及时修正和科学完善现有政策。与此同时,受到农产品特征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基于政策角度科学完善物流体系。

  2.3绿色通道问题

  通过分析农产品特征可以发现,部分农产品具有相对较短的保质期,大部分农产品在产出之后需要立即销售,否则会出现变质腐败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农产品物流科学建立绿色通道体系[2]。但是,我国现阶段在进行农产品物流运输时,绿色通道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农产品运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运输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使农产品无法迅速实现消费,导致农产品出现浪费与过期等情况,对农产品销售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而相关企业和农民的收入也无法得到有效增加。

  2.4增值服务不足

  首先,针对农产品设置的增值流通加工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农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通常为粗加工产品和初级产品,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分拣包装和整理,没有进行有效的精度加工。其次,品牌销售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普遍是散装进入市场,没有商标,标识和包装,消费者很难直观识别其绿色环保性能和安全性,只能基于自身直觉对农产品的清洁度和新鲜度进行判断,社会识别度存在很大的不足。

  2.5信息平台滞后

  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如果想要确保物流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需要进行信息平台的科学完善。在我国现阶段具体建设物流体系时,信息平台的科学建设具有一定的关键性价值,但针对农产品物流设置的信息平台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滞后性,对其物流体系建设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3]。与此同时,部分物流信息网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农产品市场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正确认识农产品特征,确保交易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各项信息。该项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针对农产品进行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将长期存在,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3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具体策略

  3.1加大物流基础投入

  在针对农产品建设物流体系时,基础设施的科学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需要进行村级物流服务站的科学建设,在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新型物流服务站的科学建立,全面整合邮政服务站和镇级交管站等各项资源,确保能够对其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应用,有效对接城区物流中心和农贸市场;其次,在购置冷藏运输车和建设冷库方面,还需要适当加大补贴投入,为了使冷链物流得到更大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入,针对农产品冷藏和冷链运输设置用油补贴、用电补贴、冷库建设补贴和车辆购置补贴,强化扶持力度,保障投资者能够积极参与投资[4];最后,还需要科学建设标准化装备和技术,对于农民群众,政府部门不能直接采取强制规定,而应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鼓励农业公司、基地和农户对各类标志和标识进行合理应用,使商品实现更高的标准化,鼓励农业公司、基地和农户进行物流模式标准的合理应用,同时,利用标准化运输工具、包装容器和仓储设备。在实施具体工作时,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在财政决算中适当增加农产品物流投入,确保登记在建物流体系具有充分的资金。与此同时,在具体建设物流体系时,还需要鼓励相关生产企业共同参与,通过政策优惠和招标的形式进行相关投入的合理增加,确保相关企业能够积极建设物流体系。

  3.2完善物流相关政策

  针对农产品建设物流体系,各项政策制度的科学完善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具体完善相关政策时,首先,需要科学修正既有物流政策,使其能够逐步转向农产品物流,确保在扶持三农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5]。其次,还需要对物流政策体系进行合理创新,鼓励相关生产商和企业共同建设物流体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使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不同地区之间所设置的壁垒得到有效减少。最后,政府部门还需要设置专门人员检查物流运输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各项问题,并对其进行科学修正。

  3.3构建绿色通道体系

  通常情况下,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生产和运输中需要合理建设绿色通道,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该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所以,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农产品物流科学构建绿色通道体系。此时,政府部门和港口、铁路、公路等各级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合作,针对农产品物流设置运输专线,确保农产品各个环节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农产品物流的相关企业设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其物流时间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保障其物流体系运转的有序性和高效性[6]。

  3.4优化物流网络体系

  首先,需要针对农产品物流合理规划各级节点布局,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物流的具体情况,进行节点网络体系的科学构建,对物流网络节点进行合理规划;其次,还需要针对农业物流节点科学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在各个物流节点进行流通加工,金融、市场引导、价格指数、信息发布等配套功能区的合理增加,确保物流节点具有更为丰富的服务功能。

  3.5科学壮大物流主体

  首先,需要对物流企业进行科学引导,使其能够有效提供冷链仓储服务和冷链运输服务。通过教育培训,确保生产经营单位能够不断强化主业,以合同方式将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的服务企业,使行业协会和物流协会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进行对接平台的科学组织,使其实现更高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发展,对物流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使其能够对农产品提供更为有效的物流服务,进而使物流企业和农业经营部门实现共赢[7]。其次,需要针对农产品物流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科学制定扶持政策,对流通企业进行科学引导,使其能够科学转变物流理念。通过强化资源整合,针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大型集散地的科学构建。最后,通过电子商务、入市交易和订单农业等各项手段对农业进行产业化调整。

  3.6建设物流信息体系

  首先,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农产品物流、价格、交易和市场供求等各项信息建立收集和整理制度,进行信息化小组的科学构建,为建设物流信息网站创建良好的条件[8]。其次,需要针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科学构建管理系统,强化项目投入,基于政务公开建设、物流信息网站,确保能够对农业政策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发布农业市场信息和运输信息,使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确保农业物流实现更高的信息化。

  4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物流运输具有客体多样性、技术要求高、空间性和时间性等特征。通过加大物流基础投入,完善物流相关政策,构建绿色通道体系,优化物流网络体系,科学壮大物流主体,建设物流信息体系可以对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各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使其在基础设施、物流政策、绿色通道、增值服务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保证能够更为高效地建设物流体系、科学完善相关制度政策,使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农民收入的合理增加,进而保证能够实现整体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下农产品物流体系改进策略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9(07):111-113.

  [2]张万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卷宗,2019(27):223.

  [3]任秋娟,霍红.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9(16):97-100.

  [4]支海宇.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469(11):196-198.

  [5]尹丽,戴哲民.供给侧改革导向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9(04):126-128.

  [6]依绍华.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运行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5):13-16.

  [7]雒伟,郑爽.基于绿色环境视角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52-53.

  [8]闫苏龙.甘肃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9):125-127.

  陈逸超

上一篇:探析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下一篇:鲜活农产品物流仓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