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3 08:48
【内容摘要】高校所开展的人生观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需要对人生观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其优化策略进行持续探索。本文依托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00后”大学生人生观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00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00后”;大学生;人生观;“三观”教育
一、吉林省“00后”大学生人生观现状
本文以吉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大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人数280人,其中男生123人,占比43.9%;女生157人,占比56.1%。调查工作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对随机抽取的学生统一发放问卷,然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有效问卷占比93.3%。
(一)在人生追求方面。对丰富生活多彩生活的追求,追求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异的、多彩的、令人愉悦的、有趣的事件或者行为,其中选择不重要的占比11%,重要的占比55.4%,非常重要的占比33.6%。对家庭和谐美满的追求,追求与家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其中选择不重要的占比18.6%,重要的占比78.2%,非常重要的占比3.2%。对个人的成长进步的追求,努力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包括自身的成长、名声、地位或成就一番事业等,其中选择不重要的占比18.9%,重要的占比78.6%,非常重要的占比2.5%。在对贡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追求,追求的是帮助他人,对社会做贡献,而不是个人利益,其中选择不重要的占比15.4%,重要的占比37.8%,非常重要的占比46.8%。调查结果显示,“00后”大学生在人生追求方面呈现出了选择多样化的特征。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对家庭和谐美满的追求以及实现个人价值都是人生追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充满期待。而8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贡献社会与服务他人也至关重要,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对家庭和谐美满的追求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二)在人生态度方面。人们的发展是否依赖环境和命运,有的人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他们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而有的人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命运或他人的安排。积极主动,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占比45.4%,消极被动,被动地接受环境、命运或他人的安排的占比35.7%,很难确定的占比18.9%。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有的人能调整心态、勇敢面对,而有的人难以接受、不能适应。从容面对人生波折的占比32.9%,难以适应人生波折26.8%,很难确定的占比40.3%。在人生的旅程中,有的人在意过程、收获与体验,有的人更在意结果与成就。重视人生过程、体验的占比35%,重视人生成就、结果的占比31.4%,很难确定的33.6%。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的人持消极悲观的态度。乐观的占比44.3%,悲观的占比21.8%,很难确定的占比33.9%。调查结果显示,“00后”大学生群体虽然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挫折意识以及抗挫折能力呈现出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许多“00后”大学生群体在面对挫折以及面对人生的过程中持有较为迷茫的态度,这也决定了对“00后”大学生人生观进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二、吉林省“00后”大学生人生观问题原因
从针对吉林省“00后”大学生人生观所开展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人生观方面存在着明显偏差。如认为家庭和谐美满、自我实现以及贡献社会并不重要,这展现出了学生欠缺家庭责任感、个人理想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与此同时,调查对象中的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命运、面对挫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消极的态度,并且有大量学生选择了很难确定的选项,由此可见,消除学生的迷茫心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十分必要。导致“00后”人生观产生以上问题的成因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错误的价值观对“00后”大学生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受制于年龄以及人生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人生观呈现出了欠清晰、欠明确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还是身边教师同学朋友所带来的信息等,都容易对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人生观产生动摇。如享乐主义思想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会导致“00后”大学生群体产生欠缺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问题。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人生观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以及成型,在此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呈现出了许多亟待引导与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人生观教育体系对“00后”大学生人生观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0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人生观仍旧需要得以进一步的教育与引导,在此过程中,高校人生观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人生观教育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如高校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所给予的重视不足、扶持不够以及教育工作者教育能力难以满足教育需求等,都制约着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与此同时,高校与家庭之间欠缺联动,也制约着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养成。由此可见,对高校人生观教育体系进行优化十分必要。
三、吉林省“00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对策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做好顶层规划工作,并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强化教育联动,有效推进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做好顶层规划工作。高校围绕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开展顶层规划工作,能够确保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具备正确的方向。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解与学习,并以此作为开展顶层规划工作、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依据;二是高校需要在顶层规划工作中,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了解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只有如此,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才能呈现出更强的针对性。这不仅要求高校能够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开展调研,而且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具有的差异化需求,对人生观教育策略进行调整;三是高校需要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无论是教育策略的制定还是教育经验的交流等,都要求高校能够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构建领导小组,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中发挥引领与协调作用,从而推进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高校需要重视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如针对大学生人生观调研工作,高校需要构建评估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针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校需要构建教育督导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针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高校则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以及激励制度,从而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时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深化教育改革工作。推进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创新改革,既是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体系进行优化的必要路径,也是促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体系适应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特点的重要要求。具体而言,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主要包含教育内容的拓展以及教育形式的创新。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高校既需要通过做好家庭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强化学生的自我实现意识,来促使学生具备正向的人生追求,又需要强化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确保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此同时,高校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关注大学生群体容易出现的人生观问题有针对性地拓展教育内容,从而依托人生观教育解决大学生群体在人生观养成中面临的各项问题。与此同时,教育内容的拓展还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实际需求切身利益的关注,如在人生观教育中加入与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就业创业等相关的内容,从而提升人生观教育内容所具有的吸引力;从教育形式方面来看,理论讲授法在理论教育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对理论讲授语言进行创新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推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并重视推动灌输教育向启发教育隐性教育转变,通过推进人生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紧密结合,促使人生观教育载体得以多元化的发展。另外,高校还有必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人生观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促使人生观教育工作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为人生观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
(三)强化学生自主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工作中,强化学生自主教育是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校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人生观教育的重视。这要求高校能够对自身宣传渠道进行整合,全面深度地呈现出人生观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大学生深化对人生观教育工作的认知,从而争取大学生群体在人生观教育中进行积极配合,并产生自主开展人生观教育工作的动机;二是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产生认同。如高校可以使用榜样示范法等教育形式向大学生群体呈现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相应人物或者案例,通过发挥榜样所具有的感染作用,推进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产生认同,并促使学生将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自身的思想指南与行动指南;三是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开展人生规划。引导大学生开展人生规划是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人生观养成目标的有效路径,为此,高校可以参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对人生规划教育体系进行构建与完善,从而促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与人生发展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人生观呈现出了整体积极正向的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教育工作者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00后”大学生人生观中存在的偏差,既与“00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具有紧密关系,也受制于高校人生观教育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在针对“00后”大学生人生观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做好顶层规划、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生自主教育,从而为教育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亮亮,盛邦跃.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及其意义浅析[J].农业教育研究,2019,3:31~34
[2]崔东方.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3):96~100
[3]秦明,胡晓红.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反思与展望[J].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4:200~202
[4]张华.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探析[J].才智,2018,23:15
王晓宁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