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1 10:28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增大。为了带动农村地区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出台了诸多政策方针,其中乡村振兴政策已经被纳入发展战略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增长是重要的内容,其能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饲料产业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带来了发展动力。且饲料产业门槛较低,是许多农民创业的方向,据统计,目前我国饲料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多家。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产业发展的机遇,并深入分析发展饲料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饲料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饲料产业;农业经济;影响因素

  城镇地区的快速发展,为城镇积累了产业、人才、经济、文化等发展优势,在虹吸效应下,进一步拉开了与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为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村地区长远发展提供了指导。其中,乡村振兴政策被列入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潘毅等,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并给予产业技术扶持、金融扶持和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为农村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饲料行业由于对原材料依赖度较高,为了缩减运输成本,选址大多在农村地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匡远凤等,2020)。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饲料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目前乡村振兴为饲料企业带来的诸如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享受政策优惠、提升市场机遇等利好方面;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企业给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饲料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优化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改善营商环境、拓宽饲料企业业务模式、扩大市场前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饲料产业发展加速等建议,为饲料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1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的机遇

  1.1促进饲料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有利于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由于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地区的企业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淘汰掉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转而采用绿色的生产加工方式,减少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量,避免对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破坏。其次,也要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企业的资源消耗和依赖程度(史歌等,2020)。第二,对饲料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并非对所有农村地区的企业都具有普惠式,由于资金供应量有限,政策的受益企业有限,因此会通过良性竞争的形式让企业进一步的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成本,提升盈利空间,良性竞争也有利于农村地区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

  1.2为饲料企业带来政策红利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地区的产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政策上对农村地区的饲料产业提供金融扶持、税收优惠、技术指导等。在金融扶持政策方面,只要符合当地的产业条件,例如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能够解决当地农民就业,行使缴税义务,且产业对当地的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企业,可以向政府申请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担保、绿色金融服务等,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进一步扩张带来资金支持。此外,在税收优惠方面,当饲料企业的规模较小,在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新技术、新发明等,可以享有税收优惠,不仅可以适当减免税收,部分支出也可以抵扣税款,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饲料企业的盈利水平。在技术指导方面,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者与第三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合作,为饲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等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饲料企业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许莉莉等,2020)。

  2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饲料产业是农村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会对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激励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优化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

  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能够优化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目前农村地区主要有农产品种植、饲料加工、畜牧养殖、农村生态旅游,其中饲料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农产品种植行业的发展,也能为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生猪养殖等行业带来支撑作用。因此,在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速饲料产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减缓农产品种植行业存在的农副产品堆积问题,减少农产品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还能带动当地运输行业、加工技术行业发展优化,最终起到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保障农村地区产业多元化,避免金融危机对农村地区经济造成影响的作用(金晓卉等,2019)。

  2.2提升农业经济增长速率和质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还能提升农业经济增长速率和质量。一方面,饲料行业带动农业经济增长速率的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是伴随着饲料产品加工而带来附加值的提升,饲料企业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具有更高的销售额度和市场前景,企业的发展规模、销售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的提升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创造更高的税收(金洪国等,2019)。另一方面,饲料行业带动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乡村振兴下饲料企业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企业的发展模式更环保,科技水平更高,而不是以过度消耗资源、走低价竞争的方式获得利润,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也有所提升。

  2.3培养当地人才,保障农业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需要依托较多的人力资源,由于坐落于农村地区,为更好地招募职工,饲料企业会培养当地的人才。一方面,有利于提供就业渠道。饲料企业设置的岗位,能为当地的人力资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能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就业,避免出现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升当地农民的专业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帮助当地的农民适应饲料企业的岗位职责,饲料企业会聘请专家对职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这些培训方式能提升当地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实操能力。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企业具有人力资源发展的促进作用,人才的发展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进而保障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王晓丽等,2019)。

  3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饲料产业的对策

  3.1优化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改善营商环境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带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当优化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刘昕等,2019)。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当前饲料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与专家进行研讨,从乡村振兴的经济、环保、人才和文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为饲料企业提供营商环境支持,鼓励农民为了增收致富,主动进行饲料企业的创业活动。在政策体系当中,可以在饲料企业业务流程上予以精简和优化,避免过于繁琐的办理模式增加企业的负担;也可以在金融政策方面更偏向于中小微规模的饲料企业。使得饲料企业金融门槛降低,缩减金融成本。

  3.2拓宽饲料企业业务模式,扩大市场前景

  对于饲料企业自身来说,应当进一步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拓宽业务模式,提升市场前景。例如饲料企业可以提升饲料产品的定制服务,针对特殊的采购方对饲料产品的配方、发酵技术以及营养价值进行调整优化,通过个性化的饲料产品销售,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差异化发展优势(李刚等,2019)。其次,饲料企业也可以开展订单化的业务模式。例如与农产品的种植企业进行订单采购,与饲料产品的采购方签订合同,进而减少农产品在市场价格波动下导致的财务风险,也能对饲料企业的生产加工规模进行预估,避免出现饲料产品滞销的问题。

  3.3利用现代化技术为饲料产业发展加速

  当前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进行深度结合,能够帮助农村地区饲料企业增加资金的来源范围,减少资金短缺的问题,也能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整合饲料企业的资源优势(高振等,2018)。此外,饲料企业应当依据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发展热点,将饲料企业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和全流程管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采购饲料产品,提升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乡村振兴背景下饲料产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目前下饲料企业转型升级、享受政策红利、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等优势,而饲料产业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培养当地人才,保障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等。为了更好地帮助饲料企业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下长远发展,应当从优化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改善营商环境,拓宽饲料企业业务模式,扩大市场前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饲料产业发展加速等方面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高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8,12:47~48.

  [2]金洪国.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研究[J].农业经济,2019,11:113~114.

  [3]金晓卉,朱道才.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与预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6):24~32.

  [4]匡远凤,彭代彦.农业经济增长绩效、来源与演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2):45~65.

  [5]李刚.农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新型农业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农业省份面板数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27~34

  宋丽萍

上一篇:现代农业背景下的蔬菜栽培特点及技术推广探讨 下一篇:小学家庭教育协同指导的现状及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