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洛门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1 10:18

  摘要:洛门镇位于武山县东部,总面积130.6km2,辖45村2社区,总人口12.5万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水资源丰富,渭河横穿东西,支流大南河纵贯南北,素有陇东南“旱码头”之称,是全国56个重点集镇之一,陇东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市场;洛门镇是武山蔬菜种植的核心区域,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蔬菜生产已成为洛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首要支柱产业。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为实现武山县“十四五”期间全力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示范高地的目标,亟须对洛门镇蔬菜产业发展重新审视和定位,剖析近年来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和不足,探索和谋划相应的对策,以全面提升洛门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洛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蔬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洛门镇

  甘肃省气候多样,生产、交通运输等条件差异较大,蔬菜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形成了全省5大蔬菜产区[1]。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反季节蔬菜种植,使蔬菜产业成为全省农业第二大产业和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甘肃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冬春淡季鲜蔬菜供应中心。蔬菜生产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产业[2]。随着人们对蔬菜品质、种植、储存、运输的更高需求,洛门镇作为甘肃省渭河流域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该如何转性升级,值得认真研究。

武山县洛门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1洛门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武山是远近闻名的“韭菜之乡”、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武山豆角、武山蒜苗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韭菜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新认证A级绿色食品产品12个,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50%以上,武山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洛门镇作为武山第一大镇,蔬菜产业发展走在全县前列。洛门镇蔬菜产业发展主要以大南河流域和渭河流域两大区域为主。大南河流域主要以种植莴笋、蒜苗、架豆为主。其中,莴笋种植以郭庄村、文家寺村和赵碾村为代表,种植面积187hm2;蒜苗种植以郭庄村、文家寺村、金刚村、史庄村、赵碾村和郭台村为代表,种植面积453hm2;架豆种植以大南河流域及西梁3村(西坪村、林坪村和邓湾村)为代表,种植面积447hm2。

  1.1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洛门镇始终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呈现出面积稳步扩大、蔬菜质量逐步提升、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的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年底,全镇蔬菜种植面积3780hm2,共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76家,实现了蔬菜种植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村多品。西梁及北山浅山区西坪、林坪、邓湾等6村主要依靠高海拔、病虫害少等自然优势,大面积种植露天架豆王,种植正茬豆角447hm2、复种豆角253hm2;大南河流域郭庄、文寺、金刚、史庄、蓼阳等村大量种植蒜苗、莴笋等,渭北区域刘坪、宋庄、龙泉、区里等村主要种植水萝卜、大棚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等,大柳树、营儿、旱坪等渭河沿线村广泛种植露天韭菜、香菜、菠菜等。充分发挥种植传统和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大力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复种蔬菜、间作套种等6大种植模式,逐步形成了蔬菜协调发展,高、中、低档并举,特色、优质齐抓的发展格局,蔬菜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种植面积与规模不断扩大。

  1.2蔬菜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洛门镇积极打造蔬菜展示展销平台,积极承办甘肃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参与举办了5届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为蔬菜科技推广、展示展销、合作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洛门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范围,规范“武山蔬菜”统一标识,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可追溯。主要产自洛门的“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有洋芋、蒜苗、胡萝卜、洋葱等12类蔬菜23个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3]。

  2洛门镇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家庭式分散种植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于洛门耕地资源匮乏,尤其是方便灌溉、适宜种植蔬菜的土地更少,每户家庭承包的地块破碎化、面积小,加之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偏高,普遍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家庭式分散经营仍占重要位置,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农户各自为战,很难实行统一的种植标准,造成蔬菜种植种类杂产量小的弊端,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

  2.2整体素质偏低的菜农与新农人差距的矛盾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者在城市就业,从事蔬菜种植的普遍为50岁以上留守的中老年或妇女,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种植大户的年龄也都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小农意识较浓,而年轻人种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严重缺乏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专业农民。现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新迎农业技术、土地的要求与现存人才匮乏和土地破碎的矛盾日益突出。

  2.3品牌创建与需求产能之间的矛盾

  全县注册蔬菜商标25个,18类蔬菜30个产品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武山豆角”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普遍没有形成优质优价,经济效益带动效应不明显,打入高端市场的产品极少。种植规模小,产能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出已取得认证蔬菜的品牌效应。

  2.4“小散乱”的经营主体与蔬菜产业化进程加快之间的矛盾

  洛门镇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经纪人等经营主体数量多但规模普遍都小,经营理念落后,市场开拓不力,多数专业合作社只是“挂牌合作社”“空壳合作社”,蔬菜经纪人、代办基本都是半农半商,只是立足于本地,在田间地都充当“二道贩子”“介绍人”,真正能够走出去调研市场,推销品牌蔬菜,拓宽销售渠道的很少。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乏蔬菜市场的统一规范化。

  2.5深加工技术含量低与市场要求高之间的矛盾

  辖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技术含量低,且从事的基本都是蔬菜分拣包装、脱水烘干等初加工。蔬菜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冷藏物流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后附加值低。

  3进一步促进洛门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着力破解洛门蔬菜产业发展瓶颈,补齐蔬菜产业发展短板,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蔬菜品质,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1突出高效种植,优化蔬菜产业布局,积极开发新产品

  加快优化种植结构布局,以渭河及其支流大南河流域为洛门蔬菜种植核心区。镇区向东至旱坪村316国道沿线发展露天蔬菜,种植韭菜、菠菜、香菜等,刘坪村至东康村渭河流域主要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大棚辣椒、西红柿、黄瓜等;镇区向西依托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孟庄种植示范园区、5万t冷链、青露果蔬、德丰农资物流园发展种苗繁育、蔬菜深加工及蔬菜冷链物流;大南河流域蓼阳村至文寺村发挥种植传统优势蔬菜蒜苗、莴笋等;西梁区域和渭河南北两浅山干旱区大力种植高原夏菜和反季节蔬菜,广泛种植豆角、葫芦等。逐步优化种植布局,开发新产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支持,提高蔬菜种植收入。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设施蔬菜种植

  对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蔬菜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推进种植新技术的实践应用,依托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和中科云健康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试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提高种植技术和加工水平;加快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力负担。

  3.3优化土地结构,加大对新农产业人才、技术扶持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把全镇范围内的撂荒地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起来,使农地发挥最大的功能。同时,政府加大对土地托管企业的项目扶持力度: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加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培养和引进诚信的农业科研人才,服务到位的农技推广人才,同时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及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3.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化经营体系

  积极培育一批带动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智慧农业”,探索构建农户与合作社之间新型托管关系,改变家庭式分散经营模式,以土地为参股分红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3.5发展精深加工业,延伸蔬菜产业链条

  积极对接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蔬菜加工企业来洛门投资办厂,培育和扶持本地蔬菜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从蔬菜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3.6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洛门蔬菜品牌建设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创建知名品牌,注册蔬菜商标,发展高端蔬菜产品;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加强土壤改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强基地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成立以农业、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全面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实现洛门蔬菜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

  3.7拓宽销售通道,构建洛门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扩能升级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宽洛门蔬菜销售通道,积极与全国大中城市大型连锁超市对接,扩大蔬菜销售的覆盖面积和销售半径。组织外地客商、武山籍外地经销人和县内蔬菜营销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洛门蔬菜直营店。利用互联网络,如京东、天猫、淘宝、网络直播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努力构建新型全方位销售格局。

  参考文献

  [1]李培之.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策略探讨[J].北方园艺,2017(15):180-184.

  [2]赵小红.对武山县蔬菜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9(3):66-67.

  [3]巩春明.武山县蔬菜产业“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8(9):48-49.

  [4]汪云霞.武山县蔬菜生产与营销现状及对策[J].经济问题研究,2014(14):15-16,18.

  [5]王保福,李红霞,马丽荣.甘肃省蔬菜产业化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论坛,2009,07:1-3.

  杨丽霞

上一篇: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研究 下一篇: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