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1 10:10

  摘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我国廉政建设体系中预防腐败的教育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分层教育的实践。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廉洁印象整体呈正面评价,大学生廉洁行为选择主动性较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等多形式、校内外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局面。与此同时,大学生廉洁教育也呈现出政治身份与认知度、学历年级层次与反腐败参与度以及参与途径、教育需求与实际教育内容不匹配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应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科学性,围绕教育对象层级做到教育针对性,提升教师的专业性,注重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积极融合新媒体网络技术开展从而更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廉洁教育;廉洁意识;对策建议

  腐败被称为社会之癌,反腐败治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际上将制度预防和教育预防作为预防腐败的双重手段。制度预防主要是通过外在层面的制度设计,对运行过程中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以达到“不能腐”的目的;教育预防则从内在层面,在思想动机上使权力主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达到“不想腐”的效果。教育预防是将反腐败的关口前移,在权力主体思想层面尽可能消除腐败动因。与其他惩治和预防腐败行为的手段相比,从思想层面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成本更小、收益更高,且具有更高的操作性。为此,世界各国将廉洁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作为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现状

  2007年,教育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至此,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廉政建设体系中预防腐败的教育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分层教育的实践正式在全国全面展开。以2007年开始计算,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历时十多年。十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变,廉洁教育的组织架构、建设路径和方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研和科研能力也稳步上升。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教学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大学生的廉洁认知、廉洁行为以及大学生廉洁教育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特征。2019年,为客观、科学反映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特征,课题组从大学生廉洁认知、大学生廉洁行为和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三个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涵盖了西部某省21所高校,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631份。调查高校既涵盖了省会城市高校,又涵盖了非省会城市高校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校;调查对象政治身份上,涵盖了大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和普通群众;调查对象的学科专业分布,兼顾了社科、自科、农医工等学科专业。

  1.大学生廉洁认知现状

  大学生廉洁认知是通过廉洁教育过程产生的对廉洁及其反面的腐败相关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知识体系。大学生廉洁认知的正确性是大学生廉洁行为选择正确性的必要条件。围绕大学生廉洁认知,课题组分别设置了社会廉洁印象感知度、腐败现象态度、廉洁教育存在必要性认知与廉洁教育内容科学性认知的指标。第一,在对当前社会廉洁程度的整体印象感知上,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廉洁印象整体呈现较为正面的评价。5.09%的大学生认为社会非常廉洁,36.9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比较廉洁,33.1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廉洁,选择对社会廉洁状况负面评价的不廉洁为22.44%,选择非常不廉洁的仅为2??39%。第二,在对社会不廉洁现象的情感态度上,大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廉洁现象普遍取憎恶态度。37.40%的大学生非常憎恶、38.63%比较憎恶、21.95%的大学生选择了憎恶,仅有2.02%的大学生存在着不憎恶的情感态度。在交叉统计中发现,在政治面貌上的大学生党员、民族身份上的少数民族、专业类别上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对不廉洁现象取非常憎恶态度的比例较高。第三,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必要性认知上,大学生普遍认为廉洁教育具有必要性。52.7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非常必要,21.46%的大学生认为廉洁教育很必要,24.4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1.1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0.31%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认为没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的大学生学科专业分类统计上,农医等其他学科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依次呈递减趋势。第四,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具体内容认知上,大学生将社会公德教育、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针政策、职业道德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当涵盖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对民主监督与反腐败技能、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两个内容上选择比例也较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选择社会公德为87.12%、法律法规为84.43%、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方针政策为82.71%、职业道德为82.59%,而选择民主监督和反腐败技能、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的分别为78.17%和74.98%。第五,在参与反腐败的行为选择上,调查数据表明,无论是否直接涉及自身利益大学生都能够积极通过相关途径参与反腐败行动。大学生选择积极向纪委等部门举报的为49.78%,发挥网络媒体监督作用的为40.90%,选择与己无关不举报的仅为9.32%。但在交叉统计中发现,在涉及自身直接利益与不涉及自身直接利益两种情况比较,学历层次在研究生的大学生选择与己无关不举报的由13.33%扩大到22.22%,扩大了近10个百分点。

  2.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

  大学生廉洁教育过程是指廉洁教育的组织与承担者通过一定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廉洁认知和廉洁行为进行教育影响、渗透的教育过程。围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课题组分别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途径与方法、实践教育、教育效果与问题等几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考察。

  第一,在大学生反腐败和廉洁教育知识获取途径上,网络、广播电视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获取廉洁知识的主渠道。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获取廉洁教育相关知识的为89.03%,通过广播电视途径获取的为84.43%,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的为73.02%、通过书报杂志等传统媒体获得的为62.8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同学交往讨论获取的分别为53.65%、48.56%。

  第二,在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的部门承担上,学校纪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廉洁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廉洁教育活动组织承担部门上,选择学校纪委的为32.40%、宣传部为21.35%、马克思主义学院为20.17%、学生处为17.61%、学生社团和其他部门分别为5.32%、3.5%。

  第三,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形式上,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仍然是廉洁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教育形式上,78.9%的大学生选择了专题讲座,69.71%的大学生选择了课堂理论教学,50.15%的大学生选择了警示教育,49.29%的大学生选择了校内实践活动。

  第四,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协同上,大学生廉洁教育基本形成了学校为主导、政府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局面。在高校廉洁教育活动宣传的部门调查上,大学生选择本校纪委部门为53.65%、本校校领导为53.1%、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为50.15%、本校宣传部门为44.08%、本校学生处为36.05%、其他高校教师为23.91%、校外政府部门为39.06%、校外企事业单位为19.44%。

  第五,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的基本内容调查上,大学生廉洁教育主要围绕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的方针政策几个方面来展开。大学生选择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针政策、职业道德分别为75.11%、74.74%、73.76%、66.16%,选择民主监督与反腐败技能、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为58.37%、46.6%。

  第六,在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评价上,大学生认为廉洁教育实效性相对较好。在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评价中,认为效果很好的为13.27%、效果比较好为36.42%、效果一般为44.27%、效果差和效果很差的分别为4.11%、1.84%。从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问题的反馈上,选择教学内容简单、过于理论化和道德化,缺乏实用性的为65.73%;选择教学方式单一,依赖理论灌输的为58.61%;选择社会现实与廉洁理论的要求差异过大为46.41%;选择教育实践活动走过场,注重形式的为45.98%;选择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为41.75%。

  二、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大学生廉洁认知、廉洁行动的整体水平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在廉洁认知方面,大学生对社会廉洁感知整体呈现正面评价,对不廉洁现象普遍取憎恶态度,积极肯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在大学生廉洁行为选择上,对自身和亲属的腐败行为基本能够做到坚决反对,对参与反腐败的主动性较高;在具体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方面,高校基本形成学校纪委、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部门协同教育的局面,政府部门等能够有序参与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廉洁教育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廉洁教育也呈现出政治身份与认知度、学历年级层次与反腐败参与度以及参与途径、教育需求与实际教育内容不匹配等问题。

  第一,大学生不同的政治身份呈现出大学生廉洁认知水平上的认知差异。调查发现,在不同政治身份上,大学生党员的廉洁认知水平相对高于共青团员和群众。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不廉洁现象的否定情感态度非常鲜明,并充分肯定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在对不廉洁现象的情感态度上,大学生党员非常憎恶的为45.16%,共青团员和群众分别为37.46%、20%;在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必要性认识上,大学生党员选择非常必要的为67.7%,共青团员和群众则分别为52.4%、45%。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与其他政治身份大学生相比较,其对廉洁教育内容的认知更加科学。在对廉洁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大学生党员对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民主监督与反腐败技能更加关注,大学生党员相关选择比例分别为82.26%、80.65%、而群众身份大学生相关选择比例则仅为70%、65%。

  第二,大学生学历年级层次与反腐败意愿上呈现出负相关,即学历、年级层次越高参与反腐败意愿越低。在交叉统计中发现,在对亲人为自己学习或工作发生腐败的行为选择上,大学本科生到研究生选择坚决反对的由58.43%降低到51.11%。与此同时,接受安排的由39.2上升到48.89%;即使在大学本科内部的年级层次上,大一到大四对腐败行为选择坚决反对的由62.65%降低到53.92%,默认接受的由36.13%提高到42.16%。

  第三,大学生学历年级层次与反腐败路径选择上呈现一定反差,即学历越高、年级越高反腐败途径诉诸非体制内路径的比例越高。调查显示,在对腐败线索问题的处理上,随着年级、学历的提高,大学生越倾向于通过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网站和论坛揭发,而不是通过向体制内的纪检监察等机关举报。在大学生通过体制内渠道参与反腐败的选择上,大一本科生到研究生比例由50??2%降低到33.33%,而通过非体制内渠道参与反腐败的选择上则由42.9%上升到53.33%。

  第四,大学生廉洁教育实际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教育需求存在不匹配。从大学生认为应当包含的廉洁教育内容与高校实际提供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的比较来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供需差距均控制在10个百分点左右;但在民主监督和反腐败技能、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的供需差均相差20个百分点左右。大学生选择民主监督和反腐败技能、未来从业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需求的分别为78.17%、74.98%,而高校廉洁教育现实供给的占比仅为58.37%、46.6%。从大学生本科年级层次分布来看,大学生对于未来领域的廉洁风险和防范知识的需求会随着年级层次提高而呈现增长趋势。在大一、大二阶段,选择该教育内容分别为74.42%、71.4%,而在大三、大四阶段选择该教育内容的则为80.69%、80.39%。

  三、提高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廉洁教育既是从属于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廉政建设体系中预防腐败的教育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分层教育的实践[1]。一方面,大学生廉洁教育担负着塑造大学生正确权力观、价值观和公民观的思想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大学生廉洁教育又担负着服务廉政体系,承担培育反腐败和廉洁建设良好社会基础的重任。大学生廉洁教育相关问题的改进,既需要在社会层面营造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良好氛围,又需要高校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等问题。

  第一,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大学生廉洁教育既要注重大学生廉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廉洁行动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一是在大学生认知层面要达到“两提高、一降低”,即提高大学生廉洁与反腐败的认知度、提高大学生反腐败参与度、降低大学生腐败容忍度;二是在大学生行动层面,既要注重法律法规、党和的方针政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法则规矩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如何有效、依法、有序参与反腐败活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第二,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紧密围绕教育对象的层级性做到针对性。大学生在民族、专业、学历、年级乃至未来就业领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本身的生活、思维呈现出不同特征[2]。高校在大学生廉洁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围绕教育对象本身的这些特殊性因素,提高廉洁教育的实际针对性。一是大学生廉洁教育要注意适应大学生的民族身份属性以转变教育方式,如少数民族大学生廉洁认知容易受到同学朋辈关系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廉洁教育更应当注重朋辈关系的引导;二是大学生廉洁教育要注意随着年级和学历层次的提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越是高年级和高学历层次越要注重加强与反腐败相关的法纪法规教育;三是大学生廉洁教育要正视大学生的利益诉求,高年级、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点更应当注重与其未来就业方向相结合,从职业廉洁、未来就业领域的腐败风险点等方面开展教育。

  第三,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是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基础和保证。从专业性角度而言,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中产生的过于理论化、道德化、缺乏实用性的问题,源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缺乏专业性的师资。大学生廉洁教育本身要求由具有一定法律基础和实务性基础的专门性廉洁教育教师来承担,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性的反腐败与廉洁建设相关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现有大学生廉洁教育师资队伍更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和学校领导承担。在高校缺乏专业性师资的背景下,一方面应通过访学研修、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快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实务能力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专业性。

  第四,大学生廉洁教育要注重完整性与系统性。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基本形成了多部门多元协同的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应是完整、一体的多元。多元协同格局下,既要避免大学生廉洁教育“责任主体过多势必造成无人负责的状况”[3],又要注意避免因多主体而造成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的问题。廉洁教育完整性、系统性的缺乏,会导致大学生廉洁认知呈现出碎片化、业余性的特征。从教育的完整性、系统性而言,高校应当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主要组织者与承担者的地位,真正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做到有计划、有系统的完整教育[4]。

  第五,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积极融合当前新媒体网络技术发展而开展。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超越传统课堂成为大学生获取廉洁教育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才能的舞台和空间,如何借助新媒体网络技术快捷、高效、交互性强的特点有效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高大学生廉洁认知和廉洁行动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卞程秀,邓小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要素构成及其优化[J].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69?74.

  [2]卞程秀,邓小明.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的研究进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95.

  [3]任建明,胡光飞.文化反腐:历史反思、特点分析及手段策略[J].理论视野,2018(9):11?20.

  [4]卞程秀,邓小明,张红扬,胡绍元.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81?82+85.

  邓小明1,廖永林2,卞程秀2

上一篇:碳中和园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探索 下一篇:我国磷石膏在新型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