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1 10:05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已经成功过渡到新时代历史发展时期。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优势与便利。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行政区域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农业经济建设的探索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具体实践环境为依托。主要分析、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进而提出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农业产业构建以及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实践,提供能够促进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农业经济;区域农业;创新策略

  0引言

  农业经济建设在区域经济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实现平稳进步的前提。全新的认知方式冲击着人们传统知识结构,使得人们面对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这一特殊命题,需要加强新时代农业技术的引进。以全新的视角认识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的全新路径,以崭新的农业发展成果,迎接建党百年华诞。

探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1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经济发展体系步入新时代建设阶段,已经走过了初期探索过程,农业经济发展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方向,致力于保卫“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果实,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大迈步前进。

  1.1发展速度保持增长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方向,农业经济依然坚持走在产业体系建设前列,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产业体系形态。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需要增强“将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意识,保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正增长。例如,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的农业,发展速度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化。在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名中,兰山区在全国百强区排名十分引人关注,2018年列居第97位,2019年处于第62位,到2020年直接升跃第42位。其中2019年方城镇已经实现收入达到1.52亿元,与去年相比较增长20.6%。

  1.2发展规模呈现扩大化

  农业经济如何才能实现平稳进步,各地区纷纷进行实践研究。兰山区方城镇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方城镇以区域特征为基础,分为多个农业区域,方城镇分别在东南部设置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北部构建具有上千亩林果的栽植区,西南部作为特种养殖区而存在,西北部主要开展瓜菜的种植,中部地区作为种植农作物以及鲜切花特色种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呈现出种养结合、内容多样的局面。

  1.3发展质量坚持优质化

  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始终坚持优质化,以最优化的结构体系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方城镇利用先天区域资源优势,多种方位、多种角度开展农业经济发展实践,依靠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同时与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合作,打造优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并且方城镇农业经济高质量运行成果,成功获得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区级“农产品质量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2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区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提出全新的要求,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升,但在具体实践开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2.1农业结构相对单一

  方城镇在开展农业经济构建工作时,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合理分析地方区域性地理环境优势,采用分区域、规模化分类种植的方式,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分类实践[1]。方城镇分类种植的方式,使得农业经济获得一定进步。农业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各区域种植作物比较固定,并且停留在经济作物的初步种植之中,没有形成集种植、加工等为链条的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性受到限制。

  2.2认知水平保守刻板

  传统理念认为农业产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一个区域或者一个范围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基础的物质食物层面保障。许多农业运作形式,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小家小户开展农业作业,与现代机械化、数字化科学技术手段的联系不够紧密,创新意识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进步,没有脱离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思维的限制,缺少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农业经济未来的前进方向。

  3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任何事物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众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农业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如何在实现平稳运行的同时,产业质量得到质的提升,成为人们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尝试解决的问题,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创新战略的进步。

  3.1建立新型农业结构

  面对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人们加强新型农业建设的脚步,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合理选择构建新型农业发展路径[3]。例如,方城镇可以充分分析已有的区域性种植优势,在水果、蔬菜种植专区,采用生产型温室大棚建设手段,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照优势,优化经济作物生长周期,促进作物种植质量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先进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之中。同时加强生态餐厅与农业观光等农业旅游设施的建设,在进行农业作业的同时,实现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开辟全新的经济增长思路。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型农业建设工作,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3.2引进数字农业理念

  方城镇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创新实践过程中,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高新科学技术手段,增加农业作物种植周期的科学性,根据农业作物具体生长实际,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4]。农业耕作方式脱离传统意识思维的限制,采用规模化、整体化经营模式,提高经济作物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引进具有智能性质的自动施肥与灌溉系统,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转变农事操作思路,以最优化的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促使农业形成信息化、数字化的精准农业。

  3.3加强区域合作联结

  区域是区别于不同行政范围的基本单位,是稳定人口迁移的必备因素,区域具有本土化特点,面对逐渐趋同化的区域建设内容,如何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建设,成为各地区努力奋斗的目标。山东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省级行政面积相对来说比较辽阔,各级行政区根据内部环境特点,合理开展经济发展方向的探索实践。方城镇隶属于兰山区行政管理范围,同属于临沂市管辖,市级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自身特征,差异化不是非常明显。方城镇可以与威海等地区进行合作,加强方城镇农业产品出口等销售途径的拓展,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特征,开展农业经济发展创新实践探索,形成区域产业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创新意识思维建设与创新实践研究,在市场变化中找寻新机会,才能实现地方经济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创新实践步伐,融合多方面有利因素,引进专业人才与技术,打破区域限制壁垒,使得农业产业真正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孙耀华.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创新农技推广模式的内容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35,38.

  [2]胡新红.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知识经济,2020,(15):21-22.

  [3]周旭如.“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成功营销,2018,(11):21.

  [4]白雅玺,臧海霞.互联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8,(31):40,42.

  王秀玲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 下一篇:碳中和园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