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8 09:02

  摘要:通过分析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移动、集中度以及蔬菜生产布局空间相关性,为探究蔬菜空间集聚特征、蔬菜布局影响因素、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采用1995—2019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重心模型、修正的区位商等方法,对蔬菜生产的区位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山东省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其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和空间相关性,但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可以采取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蔬菜生产布局等措施推动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蔬菜生产;格局演变;中心迁移;空间集聚;山东

  蔬菜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作为经济作物,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蔬菜产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蔬菜加工程度较低,主要仍以直接消费为主,蔬菜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层面的蔬菜供给。

山东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重心模型

  农业产业重心模型源于力学重心模型,最早由美国学者Walker[9]运用到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中,随后被用于经济重心分析、环境问题研究及农业产业重心移动等多个方面,由于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产业重心也处在不断变化当中。本文将重心模型引入到蔬菜产业生产布局的研究中,选取蔬菜产量、蔬菜种植面积两个指标,运用重心模型对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进行研究,对山东省蔬菜产业生产格局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CXj=∑mi=1(zij×cxi)/∑mi=1zij;(1)CYj=∑mi=1(zij×cyi)/∑mi=1zij。(2)式中,CXj、CYj分别表示第j年待评价指标重心坐标的经度值和纬度值,cxi、cyi分别表示山东省i市(区)几何中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zij表示第j年i市(区)某一指标的量值。在本文中,评价指标为蔬菜产量和蔬菜种植面积,用各市(区)的几何中心作为行政中心的经纬度。

  1.2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来源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山东省县级行政区划图,属性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及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

  2山东省蔬菜生产概况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黄河下游,大体分为鲁中(济南、淄博、潍坊、泰安、滨州邹平)、鲁南(菏泽、济宁、临沂、日照、枣庄)、鲁西(聊城、德州的南部)、鲁北(东营、滨州、潍坊的西北部、德州的北部)、鲁东(青岛、烟台、威海)地区五个板块。全省土地总面积1571.26万hm2,其中农用地1156.60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61%,为传统农业大省。全省年均气温11~14℃,年均降水量550~950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年均日照2290~2890h,适宜发展优质蔬菜生产。

  山东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在产量、播种面积、产值、出口方面均居全国前列。2019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46.42万hm2,仅低于河南省,位居全国第二,产量为8181.15万t,虽然自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是全国蔬菜产量最高的省区。蔬菜出口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19年蔬菜出口额288.5亿元。

  如表1所示,1995—2015年山东蔬菜产量逐年递增,但增幅有所放缓,2016年后有所下降,与全国蔬菜产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山东蔬菜产量的规模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蔬菜产量。除1996、2000、2002、2007年外,山东蔬菜产量增长率均低于全国蔬菜产量增长率,近年来山东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产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自1995年,山东蔬菜产量变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2004年的快速增长期,蔬菜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且增长率较大;第二阶段为2005—2007年的缓慢回落期,蔬菜产量有所下降;第三阶段为2008—2015年的稳定上升期,2015年蔬菜产量达到顶峰,但增长率低于全国;第四阶段为2016—2019年的回落稳定期,蔬菜产量于2016年出现了断崖式下降,随后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3山东蔬菜生产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3.1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9年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在东经117°28'04″~117°50'28″、北纬36°03'29″~36°15'42″之间波动。

  运用蔬菜播种面积生产重心坐标可以得到山东蔬菜播种面积历年重心演变路径(图1)。从总体上来看,1995—2019年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演变波动性较大,移动过程中出现了1997、2000、2008、2014年等重要拐点。从重心的空间分布集中情况来看,蔬菜播种面积重心在1995—1999年阶段波动较大,除1997年外,重心位移距离均在万米以上,其中1996年重心位移距离最大,达32269.65m;2000—2004年为蔬菜播种面积的调整过度阶段,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稳定向东南方向移动;在2005—2019年阶段重心分布较为集中,波动较为平稳。从演变的方向来看,1995—1997年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位移变化大,1998—2000年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移动,位移变化较大,2001—2005年山东蔬菜播种面积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位移变化不大且比较平稳,2006—2019年山东蔬菜种植面积重心呈小幅度不规律变动,位移变化较小,其中2006—2008、2013—2019年间主要向南移动,2009—2012年间主要向北移动。

  3.2山东蔬菜产量重心演变路径分析

  测算结果显示,1995—2019年山东蔬菜产量重心在东经117°36'42″~118°03'54″、北纬36°08'12″~36°15'56″之间波动,波动多集中于东经117°36'42″~117°45'45″之间。

  运用蔬菜产量生产重心坐标可以得到山东蔬菜产量历年重心演变路径(图2)。从总体上来看,1995—2019年山东蔬菜产量重心演变波动性较大,移动过程中出现了1997、1999、2008、2014年等重要拐点。从重心的空间分布集中情况来看,在1995—1998年阶段波动较大,重心位移距离均在万米以上,其中1996年重心位移距离最大,达32578.20m;1999—2006年为山东蔬菜产量的调整过度阶段,重心随着蔬菜种植面积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在2007—2019年阶段重心分布较为集中,移动距离较小,波动较为平稳。从演变的方向来看,1995—1997年山东蔬菜产量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位移变化大,1998—2000年山东蔬菜产量重心主要向东北方向移动,位移变化较大,2001—2008年山东蔬菜产量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移动,位移变化不大且比较平稳,2009—2019年山东蔬菜产量重心呈小幅度不规律变动,位移变化较小,其中2009—2014年主要向西北方向移动,2015—2019年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

  4山东蔬菜生产的空间集中度

  4.1山东蔬菜生产的地区专业化分析蔬菜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可以反映各地区的农业分工情况和农业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各地区农业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区位商越高的地区,其蔬菜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自然资源、劳动资源或社会经济基础的优势越强,蔬菜产业规模较大,生产集中度较高。

  4.2山东蔬菜生产的地理聚集分析

  山东蔬菜的主产区(本文将蔬菜生产占全省蔬菜生产比重高于7%的市(区)定义为山东蔬菜主产区)主要位于鲁西地区和鲁中地区,这两大区域蔬菜种植的面积和产量占全省面积和产量的比重均高于60%,所以山东蔬菜生产具有地理区位上的聚集性。从生产的绝对集中度来看(表3),山东蔬菜生产的集中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2019年,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CR8分别为76.89%和76.44%,比1995年增加了10.90%和11.59%,可以看出大部分蔬菜主产区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且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与产量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CR6分别为63.01%和61.02%,比1995年增加了13.10%和9.61%,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要大于产量的增长速度;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CR4分别为46.38%和44.36%,比1995年增加了16.30%和5.17%,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产量的增长速度。可见,山东蔬菜生产有集中分布的趋势,但产量集中度要小于播种面积集中度,这也反映了山东蔬菜在空间布局演变过程中,传统优势产区由于配套设施健全、技术成熟,蔬菜生产效率较高,产量增长速度较快,带动其周边地区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劳动力、物质投资等资源条件的限制,产量增长速度慢于播种面积增长速度,造成了一定的自然资源浪费。但无论是在播种面积上还是产量上,山东蔬菜生产呈现空间上的连片分布特征,1995年以潍坊为中心的鲁中地区是山东蔬菜生产重心,但随着生产布局演变,2019年,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及其周边地区成为鲁西地区和鲁南地区的蔬菜集聚中心。

  5山东蔬菜生产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力分析

  5.1山东蔬菜生产全局自相关分析

  本文用莫兰指数来分析山东省蔬菜生产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对山东地区的137个县(区)构建邻接矩阵,计算2000—2019年的Moran’sI和Z值,结果如表4所示。全局Moran’sI均为正值,Z值均大于1.96且P值均小于0.05,因此可以拒绝原假设,山东省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山东省蔬菜生产具有空间聚集性。

  5.2山东蔬菜生产局部自相关分析

  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可以对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进行分析,但不能揭示不同地区空间关联模式,不能确定聚集发生的具体位置,也不能确定聚集是属于高-高聚集还是低-低聚集等聚集形式,所以对于具体空间区位和聚集关系需要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主要结论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选用1995—2019年山东省市域和县域蔬菜相关数据,采用重心模型、ESDA等方法,对山东省蔬菜生产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蔬菜生产空间格局演变的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山东省蔬菜生产重心呈现向南部移动的趋势。通过对比蔬菜播种面积重心与蔬菜产量重心两个指标,可以得到其演变路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蔬菜播种面积重心与蔬菜产量重心在总体上均向山东省南部移动,相对于蔬菜播种面积重心演变,蔬菜产量重心移动方向更偏向西南一些。二者移动趋势也基本一致,在1995—1997年大幅向西部移动,1998—2008年稳定向南部移动,2009年后出现不规律小幅波动。这说明2008年之前山东蔬菜处于不断调整状态,2009年后形成稳定的集聚群。

  (2)山东省蔬菜生产地理集中度较高,专业化水平较低。山东省蔬菜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地区,从绝对集中度测算结果来看,山东蔬菜生产表现为较高的集中程度,总体上排名前六的主产区蔬菜生产规模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但从修正的区位商测算结果来看,山东省蔬菜生产专业化程度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3)山东省蔬菜生产分布呈显著空间集聚的特征。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全局自相关表明,山东蔬菜空间集聚性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部分地区蔬菜生产分布呈现出局部空间集聚现象,高-高集聚区由集中变为分散分布,2019年分布在山东省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区较少。

  6.2建议

  (1)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从研究结果来看,山东蔬菜生产水平在各县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并不适合种植蔬菜。建议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优势,根据自然条件规划不同品种的蔬菜种植,在经济发达区域种植特色、优质蔬菜,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设一批符合区域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

  (2)完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山东蔬菜生产空间相关性处于减弱态势且高-高集聚区逐渐分散,要实现山东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就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要完善灌溉工程、施肥工程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水资源,解放劳动力,提升蔬菜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培育新型蔬菜品种,增强蔬菜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不断提升蔬菜品质。

  (3)优化蔬菜生产布局。目前山东省蔬菜生产仍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西地区,与水资源禀赋存在矛盾,要进一步推动蔬菜生产向丰水市域移动,建设一批与自然资源禀赋匹配的优势蔬菜生产基地,例如可将鲁西缺水地区的蔬菜逐步向鲁南地区转移,逐步建立以临沂为中心的鲁南蔬菜生产基地。同时,要控制鲁西缺水市域的蔬菜种植规模,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使蔬菜布局更合理,促进山东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存振,肖海峰.肉羊产业时空演变的特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8-64.

  [2]林正雨,何鹏,李晓,等.1990—2015年四川省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及特征研究[J].农学通报,2018,34(31):76-84.

  [3]杨宗辉,蔡鸿毅,陈珏颖,等.我国玉米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169-176.

  [4]吴建寨,沈辰,王盛威,等.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J].农业科学,2015,48(8):1641-1649

  苗晓颖1,胡继连1,2,王秀鹃3

上一篇:农业气象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的影响 下一篇:上海市金山区老菜地土壤现状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