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立交综合体”模式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9 10:15

  [摘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作用;将劳动智慧传递给学生的关键在于劳动教育师资。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可以从“地上立交体系”,即劳动教育理念融入育人目标,丰富灵活多元化的教学制度;“地下立交体系”,即隐性课程,六色环绕课程设计出发,进行“立交模式”的培养。通过研究提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立交综合体”模式以推动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师资;立交综合模式

  一、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的背景

  2020年7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引起教育界以及学界对劳动教育的共同关注。《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践层面应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1]

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立交综合体”模式研究

  二、劳动教育师资的“立交综合体”模式

  要实施好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立交综合体”人才培养模式被看作“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还有另外一个体系,相对地、相辅地“应和”。高校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立交综合体”模式包含“地上立交体系”“地下立交体系”两个部分。

  (一“)地上立交体系”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构建

  “寓劳于学”的劳动教育体系。其一,深化“三全育人”的劳动育人理念。使得三全育人深入人心,以劳动精神之“盐”,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门课程。其二,确立劳动教育的三重价值目标。以培养辛勤劳动观、弘扬诚实劳动观、塑造科学劳动观为主要目标,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其三,构建“四个融合”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落实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好劳动育人的要求。思政课堂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战场”,把牢“总开关”,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工作,落实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以劳动精神感染人、影响人,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勤劳、质朴的高尚品德。将校内外资源整合、优化,打造体验式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二“)地下立交体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生产劳动。以“耕读”“耕食”“耕作”三大文化要素为主题,以劳动教育为核心,融合生命教育、自然教育、食育教育,通过农耕文化学习、农事活动体验,地下“六色”立交体系(隐性课程)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感受农业发展,传承和创新农情农习、体验农耕乐趣,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地下“六色”立交体系包含:土色课程(传统),亮色课程(创新),元色课程(体能),绿色课程(自然),彩色课程(美学),蓝色课程(科技)。“地上立交体系”与“地下立交体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

  (三“)地上与地下立交体系”的关系

  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地下“六色”立交体系(隐性课程)包含:土色课程(传统),亮色课程(创新),元色课程(体能),绿色课程(自然),彩色课程(美学),蓝色课程(科技)。以上六大门类课程是对“地上立交体系”的补充以及应和,课程是“落地”的环节,也是执行的环节,每一门课程都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地上立交体系”是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综合表述,“地下课程立交体系”则是宏观理念、观念的直接表达,也是综合表达,与“地上立交体系”相互呼应、相互缠绕、互为补充。“地上立交体系”是指导性的、纲领性的教育理念、教育范式的表达,而地下立交课程体系是理念以及观念的“具体表现”,立交综合浑然一体。

  “地上立交体系”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构建“寓劳于学”的劳动教育体系。第一,深化“三全育人”的劳动育人理念。第二,确立劳动教育的三重价值目标:辛勤劳动观、诚实劳动观、科学劳动观,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第三,构建“四个融合”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第四,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地上“立交空间”包括:培养目标之立交、教学内容(显性课程)之立交、修习方式之立交。培养目标交叉即多元培养目标的融合,尤其重视融入劳动教育之目标;教学内容即显性课程,以思政之方式融合劳动教育之“钙”,将劳动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习方式立交即形式灵活多元,主辅修相结合,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多渠道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

  “地下立交体系”(隐性课程)当中,土色课程(传统)解决的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使命,深挖传统劳动的精髓,丰富教育实践;亮色课程(创新)解决的是面向未来,拓展劳动创新思维的问题;元色课程(体能)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解决的是人本身的问题,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富含劳动智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绿色课程(自然)解决的是人与环境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绿色环保观念,体会劳动当中知行合一的理念精髓;彩色课程(美学)解决的是美育问题,在劳动中以美育人,滋养人生,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教育的三重价值观;蓝色课程(科技)解决的是新时代提出的“新型劳动观”的问题和劳动技术更新迭代的优化问题。

  三、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劳动教育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当中积极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参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礼遇劳动”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劳动教育的师资培养任重道远,以“地上立交体系”“地下立交体系”相结合的“立交综合体模式”培养劳动教育师资是一种尝试,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学界进一步关注讨论。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3-19].

  [2]王南湜.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解———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阐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5):41-52.

  [3]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下册)[M].修订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57.

  [4]吴晶,胡浩.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5]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44-45.

  罗兰

上一篇:解读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