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探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9 10:04

  摘要:在我们,职业学校的受重视程度有一定提升,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要切实完成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进而保证社会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当然,在对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职业道德纳入其中,也就是要确保德育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为了使得德育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措施,尤其是要将音乐教育具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将德育渗入到日常教学中。本文对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将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展开深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以期使得德育教育目标能够切实达成。

  关键词:职业教育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科技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为职业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音乐教育具有的德育功能必须要充分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对道德理念有深刻的认知,个人的道德品质自然会逐渐得到提升。若想保证这个目标切实达成,必须要针对音乐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

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探讨

  一、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之历史溯源

  从我们的发展历史来看,很多的哲人已经认识到音乐具有德育功能,而且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先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是较高的,除了关注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外,同时也认为其能够起到道德约束作用。思想萌芽是在西周时期,虽然在当时并未出现和音乐相关的整篇论述,但是不少的语录中均出现了和音乐有关的内容,比方说,《左传》中就有“无礼不乐”这样的表述,简单来说就是音乐中含有礼、德,而这均是快乐之本。而在《国语》中则将音乐、自然间存在的关联性予以简述,同时将音乐具有的社会功用凸显出来,师旷所说的“修礼以节乐”表达的观念就是礼应该能够对音乐产生制约作用,而这就是礼乐思想的开端。伶州鸠所说的“道之以中德”所要传递的是“中德”应该要对音乐起到引导作用,与“中德”相符的音乐属于“德音”,简单来说就是音乐必须要展现德行。从这个时期的现状来看,乐、礼、德是应该要结合起来的,而这也是礼乐思想得以萌发的基础,对后世音乐美学观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表明,音乐是具有德育功能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文化变得异常活跃,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这对音乐审美样态产生了直接影响,“礼乐”的核心地位也逐渐树立起来,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将美、善切实结合起来,“思无邪”成为了审美必须要遵循的准则,简单来说,音乐内容、音乐思想一定要是纯正的,而且在对音乐情绪予以展现时,则要保持节制,切不可出现过分的问题。从“乐则《韶》《武》,放郑声”这个主张开始出现后,对进行治理时,要将雅乐作为关注的重点,郑声则是要禁绝,这对的兴与亡能够起到决定作用。在孔子看来,音乐能够对大家起到启发作用,使得相互间的关系更为协调,由此来看,音乐呈现出社会功用。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对孔子“仁”的学说予以大力宣扬,并对其进行扩展,荀子更为关注的则是“礼”的学说,在其所著的《乐论》中明确指出要“以道制欲”,由此可以得知,儒家音乐美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有二,其一是“礼”,其二是“中和”,而这就表示音乐是具有德育功能的,这也就为音乐审美心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到两汉时期后,《乐记》成为音乐思想中的代表,这部音乐论著呈现出明显的系统性,也是儒家思想的呈现途径,其中明确指出,音乐和道德、社会、政治等是紧密相关的,并将音乐呈现出的社会特性充分展现出来。在桓谭所著的《新论·琴道》中有“德音之谓乐”这样的论述,这就是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进一步阐述。从魏晋到隋唐这段时间内,音乐美学思想发生了转变,探究的重点是音乐呈现出的内部规律,然而阮籍的《乐论》依然认为礼乐是在自然中诞生的,这就为礼乐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在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中,儒家音乐美术思想呈现出明显的保守趋势,周敦颐一直秉持的是“淡和”思想,究其本质来看,就是将儒家、道家的思想予以概括。从历史发展的现状来看,过于重视音乐具有的社会功用、教化作用,而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则是明显忽略的,虽然嵇康等提出了“解放音乐”的思想,以期能够与此相抗衡,但是传统音乐具有的德育功能是得到普遍认同的,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社会道德思想作为基础,使音乐审美有明显的提升,进而保证心灵能够真正得到净化,使得精神境界实现升华。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古至今,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是得到一致认同的,也是关注的重点所在。

  (二)德育与音乐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从我们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要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保证德育工作有实效。音乐教育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提升上,确保其综合素质能够有大幅提升,将音乐教育、德育切实结合起来,如此可以使得德育功能更为丰富,并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进而使其思想觉悟能够有明显的提高,拥有的人文素养可以得到大幅提升。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音乐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因此要将其具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德育工作是关注的重点,音乐教育、德育教育这两者的主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目标也是一致的。从目标追求的角度来说,均是要保证学生的人格得到切实完善,而从内容来看,则是要确保学生在面对不良思想时能够自觉抵制。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是可行的途径,要将其具有的审美功能切实展现出来,将两者切实结合起来,可以使得德育教育呈现出潜移默化的特点,这样一来,其思想性就会有明显的提升,进而保证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除此以外,德育教育、音乐教育间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这样就使得两者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德育能够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使得音乐教育真正呈现出德育功能,确保学生具有的审美观能够真正树立起来。而音乐具有的正能量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这样可以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由此可知,音乐教育、德育教育这两者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因而要将其切实结合起来。

  二、德育功能的意义

  首先是可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思维,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是必须要达成的目标,若想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大幅提升,如果只有智力优势并不能够实现,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是道德思维方式。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其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而展开音乐教育时要将生活案例呈现出来,确保学生能够对真善美有正确认知,进而使得是非判断能力大幅增强,道德观念也会逐渐形成。其次是要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予以培养,而思想道德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个体的外化行为。在开展职业教育时,要对音乐教育予以完善,进而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予以明确,并通过社会实践将其呈现出来,如此可以使得音乐教育目标切实达成。

  三、德育功能缺失的现状

  (一)不重视德育功能

  国内的职业院校在对音乐教学体系予以组织的过程中并不会对学生的艺术发展予以关注,音乐教学时间常常会被挤占,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全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甚至在部分教师、学生的观念中,音乐课程并不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关注程度非常低,在对音乐课程进行设置、管理的过程中呈现出较为随意的状态,这就使得音乐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音乐课程具有的德育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二)教师能力欠缺

  在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学的受重视程度虽然得到提升,但是音乐教师的整体能力却是较为低下的。教师数量较少,专业水平也较为薄弱,这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学校从事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并未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无用论”这种风气已经形成,这就导致音乐教育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质量并不是十分关注,投入的资金、人力是较少的,这就导致教学设施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音乐素养无法真正形成。

  (三)缺失教学评估

  在职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并未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学校中的管理部门对音乐教学的关注程度也是较低的,而这就导致整体的教学水平达不到预期,教师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变的话,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就难以保证,课堂教学呈现出表面化特征,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就难以达成。

  四、职业教育中音乐德育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师资建设方面

  通过有效措施促使音乐教师形成牢固的德育意识,展开音乐教育时要将德育渗透其中。为了使教师具有的德育能力大幅提升,必须要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开展德育训练。另外来说,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了要将理论纳入到考试范围中,还要切实完成好实践考核工作。在职业学校中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必须要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同时要主动和学生展开交流,展现出充分的尊重,并将灵敏协调机制切实构建起来,使得情感控制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另外来说,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德育渗入其中,确保德育意识能够更为牢固。若想使得音乐教育、德育教育能够真正结合起来,音乐教师必须要形成牢固的德育意识,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到可行的措施将音乐教学、德育教育真正结合起来,如此方可保证道德熏陶目标切实达成。

  (二)完善教育制度

  职业学校现行的音乐教育制度必须要进行完善,尤其是要将音乐教学作为关注的重点。一是要保证课程设置是最为合理的,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完成教学方案的制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真正突显出来,教师必须要将课堂的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确保师生角色转变,如此方可保证学生的学习意愿变得更为强烈。二是要保证选择的教学方式是最为合适的,并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比方说可以通过歌唱比赛、歌词朗诵等活动达成教育目标,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幅提高,音乐教育具有的德育功能也就能够得到增强。三是要保证教师拥有的专业素养大幅提升,当其专业能力、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后,教学效果就能够得到保证,学校必须要组织教师参与到课程培训中,确保其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此方可保证德育功能真正得到实现。

  (三)加强理论指导

  若想保证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真正达成,必须要寻找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德育理念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其能够保持初心,道德情操培养目标也会切实达成。要向他人学习,对各类教育风格予以接纳、吸收,这样方可使得音乐教学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创新目的也会达成。当音乐思想、音乐教学能够真正相融后,音乐教学具有的德育功能才会真正展现出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大幅提高。要对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起贴近学生内在需要的音乐网站,如此可以使得学生对道德理念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其德育功能也会真正展现出来。

  (四)教学设置方面

  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设置能够切实的将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发挥出来,要想保证职业教育中音乐教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教师对音乐课程加以重视,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课程充分融合在一起。在实施音乐理论教育活动的时候,学校应当将课程进行合理地规划,各个学期都应当设置音乐课程,并且教师在组织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将德育教育工作加以渗透,从而有效的完善学生的思想意识。其次,音乐教师应当将相关资料信息加以合理地利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以及德育内涵加以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还应当设立德育主题,将德育元素加以渗透,这样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也可以起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别,音乐教学应当积极的跟随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生学习各方面实际需要对教学工作加以优化和创新。音乐教学的优化创新还需要教师将德育元素适当的加以引用,并且利用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优越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将音乐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五、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并且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在实践中加以重点关注。教师还应当积极的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对音乐教学工作加以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学校也应当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这样才可以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琼.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黄河之声,2019(22):75.

  [2]谭辉琼.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融合[J].当代音乐,2019(08):63-65.

  [3]王蕾.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北方音乐,2019(05):168+172.

  [4]阿如娜.简析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黄河之声,2019(01):75.

  [5]丁祺.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18(14):152.

  [6]李志远.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77-81.

  [7]张宝婧.高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87-89.

  王佳怡

上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搞好装备实验教学 下一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现代教育装备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