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物流发展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6 11:16

  摘要:科技的发展和完善促使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为顺应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因此对物流运输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农业物流运输大多沿用传统运输模式,运输质量以及时效性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物流运输存在运输能力差、基础设施薄弱及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农业物流的全面发展。为弥补传统物流存在的不足,该文对农业物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现代农业的物流发展策略,以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物流;发展策略

  引言

  农业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物流逐渐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市场化发展离不开农业物流的发展和完善,其所具备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行优势成为社会运行的标准。通过集中化管理模式及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使用,提高农产品产销环节的集中处理,降低运输成本及消耗,农业物流发展能够使农业服务功能及农民收入有效提高,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及配套物流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业规模的有效扩大。该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提升策略。1互联网对农业物流的影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项目的重点,农业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显现出较为明显的短板,解决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是农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物流带来深刻影响,在农业领域应用互联网是顺应当前农业发展趋势的有益举措,逐渐在农场经营与管理、产品产售和售后跟踪等领域普遍应用,互联网+农业的形式推动了农业物流的发展,促使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物流发展策略

  1.1农业供应物流的发展

  农业生产过程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进行的相关活动(包括运输、采购及存储等),促进了农业供应物流的发展,通过全面的监督管理来实现农产品的合理流通和运输。我国对“三农”的高度重视提供给农业物流良好的发展环境,逐渐增加的农业物流发展成功案例为农业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的发展为物流运输质量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保障。互联网技术催生出了全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销售模式的形成及农业供应物流的发展[1]。

  1.2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运输行业的整体发展。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在农村快递行业铺设的网点少、基础设施落后和发展成本较高,这些问题限制了农村物流运输的发展和完善。为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从2016年初相继颁布了多项快递行业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互联网+农业发展和物流发展”,这些得到社会各界企业的广泛响应,并结合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1]。

  2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现状

  2.1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我国物流运输行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我国社会物流运输总额2015年为102.45万亿元,其中工业生产原料及商品物流运输总额89.23万亿元,工业物流占比为87.1%,同比增长1.6%(根据统计年鉴)。工业发展是促进物流发展的主力,农业物流占比相对较小,2015年只增长了3.2%。自生产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实行后,农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其在改革初期转变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这种生产模式在新常态下已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农民作为卖方市场以生产问题为关注重点,对市场关注度较低,市场总体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随着农业产业逐渐向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这就要求农民需直接面对市场变化,更注重买方市场的需求。由于目前农民仍采用传统渠道完成同市场间的沟通与对接,相关农业市场资讯的获取以传统媒介(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推广为主要渠道,信息传播速度较慢且受众面较小,难以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农民确定商品价格大多依据以往的市场价格及经验,由于缺乏科学性及准确性,易出现同市场的实际需求差异较大,使农产品销售易受市场供求关系波动的影响,给农业物流的发展带来挑战,使企业投入到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农业物流运输能力的提升[2]。

  2.2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同市场发展需求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施设备及技术上对农业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如目前在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部分农产品(蔬菜水果等)的物流运输的增长速度较快(15%左右),在实际运输中由于存在冷链运输不完善等问题,使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西方发达的冷链运输环节较为完善,在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生鲜等农产品的损失占比在5%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的构建和发展还有待完善。农产品大多依靠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如天猫生鲜和顺风优选等),由于其对销售农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在优化配置资源过程缺少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更多资源的主动性。目前新农村电商网是规模最大的国内农产品电商平台,但其用户体验度不高,用户活跃度不足,各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规模不一,使其面临不同的问题,如信息更新及时性较差,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等,农业物流总体上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2]。

  2.3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不高

  西方对农产品物流运输大多完成了较为严格的标准制定,按照农产品的种类对相关运输设备及操作规范进行了规定,要求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物流按照物流运输标准联合加强监管力度。我国农业物流配送的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一方面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完善,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不同的物流企业存在不同的运输标准,甚至许多物流企业在运输农产品时物流根本没有达到标准;另一方面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统一性较低,物流运输同设施标准不一致,并且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在运输衔接方面,农产品物流也面临较大问题,多式联运尚未得到有效发展。

  3农业物流发展提升策略

  3.1基层政府提高重视程度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多措并举,基于互联网环境不断拓展农业物流发展渠道,重视农业物流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在提高对农业物流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必要的资源配置提供给农业物流发展。

  (1)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社会资金形成引导,使其向农业物流倾斜,提升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主动建设能力和发展农村物流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物流的多元化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2)为发展农业物流提供财政支持,完善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网络设施建设。

  (3)通过相应法规及政策鼓励发展专业的农业物流企业,对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进行规范;以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作为工作重点,完成农业物流及供应链体系的制定和构建,促进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体系,对农用物资及产品进行有效调控,保障市场运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

  3.2发展第三方物流

  为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优势,通过科学高效的规划,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考虑到部分农产品要求较高的运输时效性,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1)首先需加大以农产品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的培养力度,借鉴国内外物流经验,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现代农业运输提供示范带动作用。

  (2)在企业成立之初为有效扩大规模,采取相应的方式吸引农业用户的使用,政府部门需为第三方农业物流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其发展壮大起来,将其作为主要物流运输渠道。

  (3)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促进传统供销社和邮政等农业系统参与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中来,扶植市场中的大型农副产品的批发商等民营资本,积极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改造提升为物流公司。

  (4)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对农业物流进行分工,建立供应链系统,实施多元化农业供应链管理(以供销社和邮政物流等为核心),实施日用品供应链多元化管理(培育涉农商贸企业集团),实施农业回收物资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能力及质量[4]。

  3.3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1)为提升整合资源效率及信息共享程度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需完成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

  (2)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及服务等体系,充分利用成熟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市场及销售信息到农业物流企业及农户间的流通。在此基础上,规划物流运力,帮助农民动态调整种植计划,提高收入。

  (3)引导信息技术企业的加入。通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到农业物流中,有效搜集并分析农产品消费及物流配送信息,为消费者提供物流及商品等信息[5]。

  3.4建构并完善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

  在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农产品物流运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以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质量和速度为基础,而农产品物流运输的质量需通过构建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作为支撑。

  (1)加快建立对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化进行管理的组织,确保物流标准的运行具备制度保证,同时为确保各环节的畅通运行,对农业物流运输体系进行组织协调及标准化对接。

  (2)为确保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需加强研究物流信息标准化内容,明确农业物流标准化发展方向。

  (3)在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构建,使有效接轨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标准逐步实现,为发展和完善跨境农产品电商提供支撑[6]。

  4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和完善促使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顺应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因此对物流运输要求较高。我国农业物流运输目前大多沿用传统运输模式,运输质量及时效性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物流运输存在运输能力差、基础设施薄弱及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农业物流的全面发展。为弥补传统物流的不足,该文对农业物流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现代农业的物流发展策略,以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晗兵.“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仓储物流的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6):115-117.

  [2]陈文瑞.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借鉴[J].新农业,2018(9):54-55.

  [3]陈蔚.农村金融抑制困境下的新型农业物流金融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8(8):118-119.

  [4]李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商贸流通体系农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8(7):121-123.

  [5]蒋明琳,林晓伟,舒辉.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绩效的评价[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2):28-36.

  JIANGMinglin,LINXiaowei,SHUHui.Researchonthesynergeticperformanceevaluationof“agriculture-supermarketjointing”coldchainlogistics[J].JournalofChongqingThreeGorgesUniversity,2017,33(2):28-36.

  唐伟莉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食品安全风险智能监测模型 下一篇:基于连续体近似法的特大城市公交系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