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项目化无土栽培网课建设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6 11:12

  摘要:无土栽培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利用超星泛雅平台构建和使用项目化无土栽培网课。分析了无土栽培网络教学的适宜性,描述了该网课项目化结构设计、课程资源及教学资源制作的方法,阐述了网课运行中互动与考试两个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对比线下教学,分析了网课教学的效果,网课可以辅助和替代部分线下教学。

  关键词:超星泛雅平台;网课;无土栽培;课程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催生出网课,即网络课程,包含慕课、精品课、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等形式。网课以其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地点[1]等优势备受教育界关注和青睐。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项目化无土栽培网课建设

  一、无土栽培网络教学的适宜性分析

  (一)无土栽培课程的特点

  无土栽培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丰富,知识范围广泛,涵盖了大量名词术语和基本原理,涉及大量无土栽培设施建造与使用、园艺植物无土栽培与管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同时,随着无土栽培领域的科技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课程内容也要相应调整及完善。

  (二)无土栽培课程开展网络教学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1)丰富的课程资源适合通过网课形式呈现。在国内外无土栽培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成功案例、技术经验,主讲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也积累、整理了视频、照片等大量素材资料。这些素材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用教材、课件等形式很难全面呈现,而网络教学平台可接纳多种类型的媒体素材,包括视频、图片、图形、文字、音频、动画等,将不同素材置于适当位置,用不同方式阐述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网课教学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网课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是因为:一是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时间,尤其是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还能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二是学生能够反复学习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利于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三是网课能打破物理空间对学习个体的限制,在个体分散的条件下,能便捷地实现师生间交互和同学间交流。

  (3)网课教学便于教师掌控学生学习状态。无土栽培课程在校内面向设施专业学生进行大班授课,听课人数较多,传统下线教学教师很难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统计功能,并能将统计数据以表格、柱状图、饼图等图表方式呈现出来,教师能随时掌握每个学生对视频、演示文稿、阅读资料的学习进度,查看学生完成试题测验数量及答题正确率。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和调整教学内容。

  2、劣势分析。

  无土栽培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部分教学内容,如营养液配制、蔬菜播种育苗、水培蔬菜管理等,虽然网课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演示操作,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学习,但不能实物操作,因此,仍需要安排部分学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内容,无土栽培网课尚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学。二、无土栽培网课的设计与建设按超星泛雅平台的构架,无土栽培网课按模块化进行设计和建设。网课共包括课程门户、课程内容、教学管理、素材资源等多个模块,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内容模块和课程门户模块。

  (一)课程门户模块的设计与建设

  1、课程门户模块的设计。课程门户模块用于承载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指课程资源之外,完成教学内容所需的外部资源。无土栽培网课将教学资源及与教学相关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实体资源的描述从课程内容独立出来,构建课程门户模块(网课首页),指导和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从该模块获取信息,如,怎样学习网课?指定教材是哪个版本?网课成绩如何计算?等。同时,课程门户模块也是一个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

  2、课程门户模块的建设。无土栽培课程门户模块包括:课程介绍、主讲教师、教学方法、教材资料、教学文件、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考试考核、教学评价等。在每项内容之下可以再设置多级分项,其中,教材资料项目下设指导教材、辅助教材、笔记、参考资料等分项;教学文件项目下设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分项;教学条件项目下设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分项;教学实施项目下设线上教学、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现场教学、实践操作、综合应用等分项;考试考核项目下设网课考核、期末考试、成绩评定等分项。在最末级分项中,利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媒材进行具体描述,如,在考试考核项目的期末考试分项中,用文字配图的方式详细说明了考试时间、地点、准备、流程、操作、提交、查分、查卷、注意事项等问题,方便学生自主查询。

  (二)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与建设

  1、项目化课程内容构架设计。设计课程内容构架时,先解构传统学科体系的无土栽培课程教学内容。之后,按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将解构后的课程内容系统化,重构行动导向的项目体系,从而做到能力本位、项目驱动、理实一体。能力本位,即打破学科体系“命题知识”至上的拘囿,突出能力培养。项目驱动,即围绕项目进行知识、技能、态度等元素的选择与组织,既打破学科型课程远离生产的痼疾,又避免任务驱动型课程对于单项技能的过度关注,从而在真实项目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理实一体,即打破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格局,在具体项目中嵌入知识元素。按这一思路,项目化无土栽培课程共设计了无土栽培认知、营养液、无土育苗、基质、水培等8个单元,下分为15个项目、51个任务[5]。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在每个任务中提炼知识点,整个课程共提炼出知识点357个。按照这一树状结构,在超星泛雅平台构建无土栽培网课内容构架;再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采用视频、文本、演示文稿、图片、测验题及答案等多种媒体素材和教学手段对该知识点进行描述,同时,注意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2、课程内容模块建设。课程内容模块展示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指承载课程教学内容的各种媒体素材。无土栽培网课以知识点为基础单位,每个知识点包括视频、文本、演示文稿、音频、测验题等构建网课的最基本素材,通过多类型的媒体素材,从多个维度阐述知识点对应的概念、原理和技能。每个素材既要求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求呈现方式的美观性。

  三、无土栽培网课运行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

  无土栽培网课运行期间,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网课维护、课程内容完善、课堂管理(签到、抢答、问卷、讨论)、人员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统计、教学预警、考试统计)等。但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确保顺畅地实现交互和高效完成考试。

  (一)交互

  实施网课教学,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性和便捷性,但也存在网课交互功能偏弱的问题,表现为:师生在空间上相互隔断,交流不畅,使用文字交流缺乏现场感,在时间上交互不及时,反馈滞后等。对此,无土栽培网课灵活运用超星泛雅平台提供的多种功能实施交互。如,讨论功能,属于多对多关系模式,主要解决探索性、拓展性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发起话题,师生在其下留言,发表观点,进行讨论;作业功能,属于一对多关系模式,教师将作业发放给每位学生,学生提交后由教师审批,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统计功能,检查学生整体学习进度和参与度;督学功能,教师可依据每位学生的任务完成率、观看视频时间、测验分数、参加讨论次数、签到次数等量化数据,对得分低于设定值的学生发送督学通知。教师还可以利用超星泛雅平台的“直播课”进行直播教学,必要时也可将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作为备选直播平台。

  (二)考试

  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考试,可以减轻教师命题、判卷的工作量,学生的答题速度也更快,提高判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电子版成绩、试卷等资料便于保存。无土栽培期末网考的流程是:在考场各台电脑上安装超星考试客户端,设置题型、分值、难度。在题型分布上,网课考试应多设置客观题,主观题分值以不高于20%为宜,以发挥计算机算法优势;题量为纸质试卷试题量的1.5倍为宜。组卷,由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或教师手动选择试题,自动生成试卷;发布试卷,并设置试卷属性,如,答题起始时间、最早交卷时间、刷脸及密码登陆考试端、仅限电脑端答题等;学生答卷,上交手机,屏蔽信号,预防电子作弊;判卷,客观题系统自动评判计分,教师审核,主观题由教师参考系统提供的给分点评判打分;存档判卷结束后,导出成绩单,生成PDF格式答卷,打包下载备查。四、无土栽培网课的使用效果从设施2016级开始,在保留课程实验、实习等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全面利用网课进行教学或辅助教学。结课后利用平台评课功能、手写纸质评语两种方式,让学生对网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总体反映为:网课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通过合理排列构建课程构架,很新颖;学习网课的时间、地点灵活,网课视频短小,能回看,内容精练,便于自学;测验题与知识点对应,便于学习重点;讨论功能便于交流,对探索性学习有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可网课这种教学方式。期末利用考试客户端进行网考,将学生成绩与之前同专业两届学生对比(见表1),设施2016级学生的平均分比传统线下教学的设施2015级、设施2014级分别提高12.43分、9.54分。而且,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40.26%,中等、及格等低分段比例大大降低。表明网课方便学生学习、改善教学效果作用显著。

  综上分析,无土栽培网课应用效果表明,在信息化时代,网课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讲,能方便学习,提高效率;对教师来讲,能减少重复劳动,但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完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采用网课教学,教师还应处理好网课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网课的关系,并做好网课的升级改造等工作。参考文献:[1]汪辉.基于泛雅平台的《数据库原理》双语课程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3).[2]胡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C#程序设计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6).[3]吴岩.建设“金课”[J].大学教学,2018(12).[4]戎丹云,高雅.基于泛雅平台的《立体裁剪》在线课程学习体验提升策略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5]王久兴,宋士清.无土栽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王久兴贺桂欣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雷击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食品安全风险智能监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