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0 10:09
摘要:文章对河南省安阳市秋季杂粮作物大豆、红薯、谷子田间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安阳市农业部门因地制宜,积极优化秋季杂粮种植结构,做到措施前移,加强秋季杂粮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力度,研究适应不同生态区特别是西部山丘地区杂粮生产技术,把好播种出苗关、水肥管理关及病虫害防治关等,对于夺取秋季杂粮高产,进而促进全年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秋季杂粮;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河南省安阳市位于豫北地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粮食种植面积848.9万亩,大宗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占粮食种植面积的95%左右。秋季杂粮作物包括大豆、红薯、谷子等,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安阳市西部殷都区、林州市等旱作农业区,种植面积约为16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全年平均降水量650mm,年际和时空分布不均,西部旱作农业区6月降水量偏少,仅有60mm,而此时期正是谷子、红薯、大豆生长的苗期,有利于谷子、红薯的蹲苗,促进根系多发、深扎,能够促进谷子、红薯等杂粮的高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的需求已从吃饱转向吃好和保健。小杂粮由于风味独特,且具有营养保健功能,被人们广泛喜爱和接受,小杂粮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为秋季杂粮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安阳市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豆、谷子和红薯等特色杂粮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高播种质量,稳定秋季杂粮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安阳市农业部门积极发展秋季杂粮生产,优化秋季杂粮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加强秋季杂粮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力度,研究适应不同生态区特别是西部山丘地区秋季杂粮生产技术,做到措施前移,把好播种出苗关、水肥管理关及病虫害防治关等,全力赢得秋季杂粮生产主动权。
1大豆管理关键技术
1.1精选良种
选用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原种或良种,安阳市主推品种为滑豆20、豫豆25和豫豆22等。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用专用拌种剂或辛硫磷、多菌灵等拌种剂进行拌种,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也可采用根瘤菌拌种,但不能同时拌杀虫剂和杀菌剂。力争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
1.2抢时早播
大豆套种一般在5月下旬(麦收前7~10d)播种。夏直播地块在麦收后抓紧整地、浇水,抢时早播。在目前机械化收获、人力紧张情况下,可采取边收麦、边灭茬、边抢墒播种的形式。播种深度3~4cm,行距40cm左右,等行距种植,或宽窄行种植,宽行50~60cm,窄行20~25cm。
1.3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的高低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肥力高的地块宜稀,肥力低的地块宜密;植株高大松散型的品种宜稀,植株直立紧凑型的宜密。安阳市西部旱地一般高水肥地块留苗(1~1.2)万株/亩,中等肥力地块(1.2~1.5)万株/亩,低肥力地块1.6万株/亩左右,每穴双株留苗,6000~8000穴/亩,播种要均匀,深浅一致,种子着土、覆土质量都要好。
2红薯管理关键技术
2.1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红薯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品种,以生产红薯粉条为主,宜选择高淀粉品种,如商薯19、豫薯13等;以鲜食为主,宜选择豫薯10号、徐薯34等;以烘烤为主,宜选择陇薯9号、北京553等。
2.2施足底肥
试验结果表明,底肥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改善红薯的品质。施用化学肥料要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化学肥料以磷、钾肥为主,施过磷酸钙50kg/亩,沙性土质可施磷酸二铵25~50kg/亩,硫酸钾15~30kg/亩,不宜施用氯化钾,一般少施或不施氮肥。
2.3科学扦插
采用起垄栽培,有利于提高昼夜温差和薯块膨大,安阳市种植红薯一般垄宽70~80cm,垄高30~35cm。起垄时,将15kg麸皮、250g辛硫磷药液拌匀,与有机肥一起撒于垄内,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生。夏栽在芒种到小暑期间,即6月上旬—7月中旬。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红薯产量,一般亩产5000kg以上的地块,夏栽适宜密度为5000~6000株/亩。
2.4加强前期管理
查苗补栽,消灭小苗缺株。及早中耕与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可喷施50%地瓜草锄150g/亩,加水40kg,可防除未出土的1年生禾草和部分阔叶草。主蔓长50~60cm时,打去未展开嫩芽,待分枝长50cm时,打群顶。封垄时要做好化控,用15%多效唑75~90g/亩,加水50~60kg喷洒1次,隔10~15d再喷洒1次。
3谷子管理关键技术
3.1把好播种关
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播种是保证谷子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安阳市种植的谷子一般选择适合当地土质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豫谷18、豫谷19、冀谷19、冀谷31等品种。春播谷子提倡适期晚播,一般为5月中下旬—6月上旬;夏谷抢时早播,在前茬收获后,要尽量在6月20日前播种,赶早不赶晚。如果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往往因缺墒不能适时播种,个别可推迟到7月初。
3.2提高播种质量
正常情况下,一般播量为0.75~1kg/亩,坷垃较多等土质较差地块播量为1~2kg/亩,平地、土质肥沃、墒情好的地块可使用精量播种机播种,用种量0.4kg/亩,免定苗,播种深度3~5cm,行距30~40cm,机械除草的行距为50cm或根据机械定制。墒情好时浅播,墒情中等播后一定要镇压,要保证一播全苗。
3.3定苗除草
定苗除草是谷子幼苗期管理的关键。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可定苗前移栽。间苗时间在3叶1心期增产效果最好,间苗时株距在3.3cm左右,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壤肥力,早发稳长促进高产,即农民常说的“谷间寸,顶上粪”。留苗密度:夏谷(4~6)万株/亩为宜,晚播谷子增加密度,(6~8)万株/亩。定苗要在5叶期前完成。谷子出苗前,杂草严重时,喷施百草枯。谷子出苗后,结合间定苗浅锄,7~8叶时喷施二甲四氯钠、苯黄隆防治阔叶杂草。
3.4防治病虫害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采用辛硫磷拌种,既可防治线虫病,同时对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防治谷锈病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第1次喷药,隔7~10d后酌情进行第2次喷药。防治谷瘟病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一般喷施2次,间隔5~7d。在谷子定苗后喷施阿维菌素、乐果、乙酰甲胺磷、高效菊酯类等药剂防治蚜虫、灰飞虱、叶蝉传播病毒病和食叶性害虫。
3.5合理追肥
谷子10片叶后进入拔节期,既是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又是谷子幼穗分化发育时期。合理追肥是关键因素,在安阳市西部山丘旱地,可以结合降雨一次性追施尿素30kg/亩,最佳时期是抽穗前15~20d。如果苗情较弱,有水浇条件可结合浇水在拔节始期和孕穗期分2次追施氮肥,每次追施氮肥20kg/亩,力争穗大穗粗。
吴志珍
上一篇:北斗导航系统在我国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安徽省辣椒疫霉对辣椒苗致病力的遗传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