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文明角度探析建设林业经济发展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7 11:16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的概念,并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行列。在政策面前,林业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社会对林木的需要,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从生态文明角度探析建设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与技术;生态文明;林业经济;发展

  当代林业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可持续的观念,更要顺应自然,尊重生态环境。所以,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建设林业经济,结合农业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对林业经济当前的状态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从生态文明角度探析建设林业经济发展

  1生态文明及现代林业的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林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转变林业产业结构,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现代林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的,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现代林业的发展才是更好的发展。因此,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发展结果。

  2建设林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建设林业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迫切增长,因此,建设林业经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建设林业经济是防止森林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建设林业经济要求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破坏,提高经济效益;建设林业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绿色产业,不仅有益于从资源消耗型向生产效率提高型转变,而且有利于发挥林业资源的潜在能力,扩大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林业经济是实现梦的客观要求。习主席的梦的提出重点强调五位一体的建设,旨于美丽的实现。因此,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求建立林业经济。

  3建设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3.1坚持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科学发展

  坚持生态文明,以林业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理,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既要实现产业和生态的共赢,又要做到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潜力,满足市场需求。

  3.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转变传统增长方式

  发展林业经济的最终目的在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变主要依靠消耗森林资源为主要依靠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不仅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会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3加强林业资源管理,规范林业市场秩序

  按照“监管并重”原则,贯彻执行“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建立全面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强灾害预防体系,严格进行林业执法,严厉打击滥砍乱伐,规范市场秩序。

  3.4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实现林业规模经济

  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因此,要鼓励林业工作者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快先进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并逐步建立林业科技体系,还要加强科学管理。

  3.5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改革的步伐在我国从未停止过,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对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林业体制的改革涉及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林权流转制度改革等众多部分,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只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定会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林业建设中仍然存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带来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经济效益的降低。因此,林业工作者要转变林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要技术创新,做到规模经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关百钧,魏宝麟.世界林业发展概论[M].北京:林业出版社,1994.

  蒋卫丽

上一篇: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探索 下一篇:大棚哈密瓜无土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