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经验与启示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3 11:52

  摘要: 发达国家结合特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形成 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以日本、瑞典和德国 3 个国家的特色农业经营 模式为例,对比总结了这 3 个国家的精准农业、循环农业以及观光农业运行方式及特 点,以期为中国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 特色农业; 精准农业; 循环农业; 观光农业

  引言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 “三农”的重视,配套出 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中国农业经济与 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实现 “十一连 增”,农民增收实现 “十一连快”,农村民生改善工 程也取得重大进展。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步 放缓、农业生产成本的快速攀升,以及在资源环境 约束趋紧的形势下,中国农村 “空心化”、老龄化问 题突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加, 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如何在新形势 下有效解决 “三农”问题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 重点。

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经验与启示

  2 国外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2. 1 日本的精准农业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缺乏的 国家,耕 地 面 积 约 454. 9 万 hm2 ,人 均 耕 地 面 积 0. 04hm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面临严峻的农产 品供给不足,迫切需要提高产量。在农业现代化的 起步阶段,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不能向农业投 入大量物化劳动且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弱。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日本农业科研团体得到政府的大力支 持,通过研究美国、德国精准农业模式,结合自身 实际特征,选择了一条日式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2. 2 瑞典的循环生态农业

  瑞典农业以畜牧饲养业为主,其产值约占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的 80% ,粮食和畜产品自给有余。瑞 典推行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生态农 业,( 图 1) 。

  2. 3 德国的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农业,通过引入旅游功能, 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功能性渗透和延伸,两者的结合 既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的精神享受 提供一种新型的途径与方式。城市居民通过农业活 动的亲身参与,满足现代社会下放松心情、亲近自 然的多重精神需求。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 产经营模式,它兼具农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多重交叉 性功能,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崇[9]。

  3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远远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耕地呈 细碎化分布,属于典型的 “大国小农”; 同时,中国 地貌广阔,地理环境、气候和生产资源差异巨大,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形成了东中西部和 南北方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地带[12-16]。

  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 省份,农业生产方式较先进,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村 城镇化水平都处于领先位置。而中西部地区,特别 是西部地区,资源环境较恶劣,劳动生产率、农业 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落后。

  南北方由于地形及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也形 成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北方地区,如东北、 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高,但 是其资源特征单一; 而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 广西、云南等省份,地形崎岖,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但是农业资源丰富。

  然而中国特色农业技术研发体系发育不健全, 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和经验积累层面,农 业生产率普遍较低,农业生产效益无法得到充分保 障,农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特色农业技术进步 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 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很大,虽然中国现有农业 技术种类数量已有很大提高,但仍然难以实现各个 地区多样化的特色农业发展需求。二是受中国传统 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中国的农业仍然呈细碎化和 分散式耕作模式,农业产出仅能维持基本自给,且 附加值极低,难以承担技术研发费用。三是由于特 色农业技术外部性的存在,技术研发部门很难从市 场取得相应的受益,导致技术研发供给的后劲不足。 四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受教育水平 有限,以及抗风险能力较低等原因使得农民难以接 受和试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受阻[17-22]。

  因此,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发展水 平,中国亟待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农业模式。 依据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及资源特色,指导各地在推 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不失时机地促 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避免在条件不成熟 的情况下盲目跨越跟风发展,导致不应有的资源浪 费与损失[23]。

  4 启示

  虽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 段等存在巨大差异,但发达国家发展特色农业的成 效和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东部推行精准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 08 hm2 ,是日本人均耕地的两倍,但还不到世界人均耕 地的 1 /2。根据日本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中国可 以在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农业生产有一定规模报酬 的东部沿海地区及东北粮食基地展开生物技术与机 械技术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农业生产的精 准运行,着力提高农作物产出水平,提高土地产出 效率。

  第二,在一线都市及其郊区推行都市农业,并 往二、三线城市逐级推进。目前,中国一线城市如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由于大量人口的涌入,加大 了对建筑用地的需求,绿地面积比例偏少,环境压 力较大,中国可以通过借鉴德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打造综合型农业空间的主题公园,将农业生产同休 闲旅游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在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的中西部推行 闭环式循环生态农业。目前中国中西部农村仍然是 传统的小农户家庭经营模式,以粗放式农业生产为 主,生产效率较低,市场信息获取滞后,生态环境 破坏严重,为此,中国可充分借鉴瑞典循环式农业 发展模式,通过农业物质的内部环流,延长农业生 态链,这样既可以加大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能 减少有害物质的无节制排放,真正实现 “垃圾变财 富”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成玉 . 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竞争力的理论 分析 [J] . 农业技术经济,2003 ( 4) : 1-5.

  [2] 王雅鹏 .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2010.

  [3] Shibysawa S K. Approach to precision farming in Japan [C] . The 5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aga Japan: Japa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1999: 509-510.

  [4] 邓在京 . 日本精准农业研究与开发现状 [J] . 农机化 研究,2004 ( 5) : 4-6

  黄小柱 彭丽芬 李 琳

上一篇: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 下一篇:GIS技术在精准农业模式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