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百色高职教育探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2 10:34

  摘要:职业教育是新时期促进革命老区百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鉴于地理区位及历史发展之原因,老区百色职教发展极不均衡不充分。在积极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抓住机遇,整合革命老区职教资源,大力发展百色高职教育,扩大和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产教融合,助推反贫困工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资源整合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早在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职业教育法》就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步伐。2015年初出台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也强调指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范建设一批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2019年3月印发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亦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位置来看待。2019年百色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强调,继续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百色市高职院校有1所,中职院校22所,其中中职教育在校生几乎占据百色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半壁江山。可以说,百色市的职业教育在百色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百色高职教育探析

  一、百色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百色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高职院校1所,中职院校22所,职业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职教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一)百色高职教育现状

  目前百色市拥有高职院校1所,即百色职业学院,它是扶贫办认定的广西唯一一所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学院校园占地面积约172亩,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6个,设51个实训实验室,实训场所面积共16031平方米;全院现有教职员工23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2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3人,双师素质型教师54人,列入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在校全日制学生3000多人。①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工程系、基础教育部、思想政治教学部和技能培训中心等8个教学系(部、中心)。学院秉承“厚德强技百色人生”的校训,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百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百色中职教育现状

  目前百色市拥有中职院校22所,其中公办学校13所,社会力量办学5所,自治区示范特色立项建设学校3所,位于右江区的中职院校有12所,分别为: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百色市机电工程学校、百色市民族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市交通技工学校、百色市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民盟百色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市职业技术学校、百色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据相关资料统计,市属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39948人,其中全日制29492人、非全日制10456;百色市户籍在全广西各中职学校就读的全日制学生总数58822人,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3.71%。百色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1264人(其中专任教师1006人、双师型教师324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数的79.59%,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2.21%,生师比为23:1;其中专业课教师人数为660人,外聘兼职教师123人,占专业课教师数18.64%。②总之,目前百色市的中职院校,不论从专业布局,还是从就业质量;不论从校企合作,还是从学生发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百色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百色职业教育院校众多,专业齐全,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亦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百色市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百色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品牌战略的打造与提升,亟须实施资源整合,进行职业教育重组。

  (一)底子较薄,层次较低

  相对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是花钱的教育,更注重实践,具有投入大、装备重、实习实训耗材多等特点。鉴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又处于革命老区,百色大多中职院校底子较薄,办学条件简陋,设施不足,设备陈旧,有的专业甚至缺少基本的实验实习场所和相关设备。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之规定,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不低于30%,生均校园面积不低于3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生均图书不低于30册。③而百色市目前上述指标的生均值仅为:校园面积36.26平方米、校舍面积14.09平方米、仪器设备值2591.55元、图书32.54册,其中的生均校舍面积和生均仪器设备值达不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最低标准,表明政府所办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继2010年、2014年两轮职业教育攻坚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但不涨,反而下降,致使职业教育后劲发展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百色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大,层次较低,仅相当于东部乃至中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水准。

  (二)专业重设,资源浪费

  据笔者对百色市中职院校实施抽样调查得知,目前百色市众多的中职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和学科建设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有的达到30%~50%左右,这样势必在师资力量配备、教研团队打造、实训基地打造、实验室建设等人才培养众多环节方面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中有会计、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而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中也包括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实际上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以及只是名称不同,其实专业内涵极为相似。百色市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民盟百色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百色市职业技术学校、百色职业学院附属中等职业学校、百色学院百色市职业技术学校等这几所中职院校专业开设重复率均达到50%左右。如此众多的中职院校,重复地开设同样专业,再加上这些学校又师出多门,不可避免地在招生、就业、师资等方面产生一些无序竞争的情形,乃至造成教学、科研、管理的混乱。据笔者调研得知,部分中职学校教职工缺口太大,教职工教学、科研、管理负担较重,有的教职工身兼数职,教职工调动、辞职频繁,学生辍学率极高,致使学校各项工作超负荷运行。

  三、积极整合职教资源,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党、历来对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一直从实现现代化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实施部署。2018年以来,广西相继发布了《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目前,老区百色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非常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的规划下,在老区百色“十三五”规划大力实施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整合百色职教资源,大力发展百色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整合职教资源,发展高职教育整合职教资源,可以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目前百色市拥有一所高职教育院校——百色职业学院,不论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学科建设的视角看;不论从促进百色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看,还是从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的方面看,亟须实施“扩容”战略,加强整合、建设新的“百色职业技术学院”。可考虑在百东新区实施新校区建设,用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办学,建成现代化新职院,实施必要的资源整合。这样既能使部分中职院校实施了“适时升级”和“华丽转身”,又能壮大百色职业学院的办学规模、教研能力和服务功能,从而提高职教资源的利用率。这符合百色未来经济社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二)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和优化专业结构

  整合职教资源,可以促进学科融合,优化专业结构。资源整合后的“百色职业技术学院”,要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实施创新和改革,特别是在专业优化方面下苦功夫,而专业的优化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契合。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百色市主要分为三大片区,即右江河谷片区、南部边疆片区以及西北五县片区。未来“百色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优化要结合这三大片区的发展实际,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打造专业结构合理,适应产业需求,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三大专业集群:一是以服务现代工业为主的右江河谷片区专业集群,为右江河谷工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二是以民族工艺、旅游服务为主的南部边疆片区专业集群,为边疆繁荣和稳定服务;三是以旅游服务、农业观光、茶叶加工及营销为主的西北五县片区专业集群,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服务。依照今后百色市三大片区发展的实际,资源整合后的百色职业技术学院,要重点在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医学护理等专业方面下功夫,积极打造与百色本地优势产业特色相契合的精品专业和示范学科。

  韩继伟1,罗柳宁2

上一篇:疫情防控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下一篇:玉米收割机的正确操作与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