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0 09:45
摘要:交通安全作为农村公路的薄弱环节,严重威胁着农民的安全、便捷出行,诱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因素众多,且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探讨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问题,拟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根据量化结果,给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对策,希望为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运营水平提供支撑。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量化;预防对策
0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我国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末端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动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保障之一[1],而农村公路的微循环功能及其广泛的渗透能力也是其他行政等级道路无法取代的。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超过420万km,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道路等级合理、路网密度达标、通达深度较高的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但随之而来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则成为继农村公路里程不足、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稀疏之后的又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为研究背景,拟进一步理清造成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量化,以明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低,同时基于量化因素,为交通事故的综合预防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
1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量化分析
1.1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类型分析
从交通事故成因构成角度分析,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是人员、车辆、道路及周围环境4方面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且不同主因素又可细分为多个子因素,不同子因素随机组合后基本覆盖了可能造成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所有原因。由于不同子因素对交通事故诱发的程度和影响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事故成因的认识,应对子因素进行量化。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4种方式对可能造成农村公路安全事故的各项主、子因素进行统计,并针对各项子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给出了量化标度,量化标度按照影响程度依次增加分为1~5[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成因分类量化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基于加权均值理论的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量化分析
常用的成因量化分析方法包括灰色关联法、事故树法、贝叶斯网络、聚类分析等[2],上述方法虽然在成因分析的全局性、深入性及精准度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实际可操作性较低,且模型原理和计算理论较为复杂,不适合快速推广应用。为了适应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的客观实际,降低成因分析难度,提高分析方法的可推广性,同时兼顾好分析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加权均值理论的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
2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研究
2.1强化驾驶人管理,树立安全驾驶意识
通过分析1.2研究结果发现,驾驶人状态不佳和操作不当是诱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制定预防对策:
a)普及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农村公路车流分散、驾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采取精干、灵活的安全教育形式,可在乡镇主干道开展安全教育普及讲座,大屏幕滚动播放交通事故警示教育片。充分利用好基层政府宣传媒介,每天定期向村民广播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贯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帮助驾驶人树立安全驾驶意识。
b)保持打击交通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强化对农村公路交通违法犯罪的查处频率和查处力度,尤其与驾驶人状态和操作因素关联紧密的酒驾、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
2.2改善农村公路道路条件,推进交安设施
“补短板”除了人员因素外,道路因素是造成农村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另一大诱因,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善:
a)改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条件乡镇主干道应在确保双向两车道的基础上,增加硬路肩宽度,以满足农村公路临时会车和停车要求;平交道口路段,应保证道路平交的接入角度,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优化为直角平角形式;对于连续转弯或长大纵坡路段,应保证公路的行车通视距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对于不达标路段,应进行边坡“削坡”或线形调整。
b)针对交安设施领域开展“补短板”行动交安设施一直是农村公路的薄弱环节,重点表现在标志标线缺损、信号灯异常等方面。标志标线发挥着重要的行车导向和提醒作用,由于农村公路多位于山区,连续转弯、视距不良、车道狭窄等情况非常普遍,如果标志标线缺损,则无法对驾驶人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提醒,严重情况下还容易误导驾乘人员。应对路段内的全部地面标线、路边标志进行全面升级,尤其是事故多发路段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路面宽度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开展“机非隔离”措施[2];平交路口应布置信号灯系统,保持信号灯工作的正常性和稳定性。
2.3多措并举,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全过程管理
a)强化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应重点从完善道路监控体系、建立常态化巡检制度等方面发力,对农村公路开展视频监控覆盖工程,强化全过程监控对安全管理的贡献力度;针对监控发现的事故多发路段、主要干线及特殊路段应进行常态化的巡检工作,重点整治超员、超限、超速及非法改装运营等典型问题,以强化全过程管理的效果和力度。
b)增强交通安全应急处突能力针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特殊线形路段及不良天气影响路段应加强交通安全的应急处突能力,建立部门间的联防联控机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突预案[3],定期开展安全应急防控演练,加强危险环境下的交通安全现场组织疏导工作,控制因大雾雨雪天气、交通流量高等因素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
3结语
通过对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成因的量化分析发现,人为因素和路域环境是诱发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在制定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预防对策时,应有所偏重,涉及到人员和道路两方面应分别突出以人为本和固本强基的特点,一方面要强化驾驶人管理,树立安全驾驶意识;另一方面更要改善农村公路道路条件,推进交安设施“补短板”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慧敏,石琴,陈一锴,等.基于混合聚类的农村公路单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科学学报,2020,30(8):129-136.
[2]陈亚兰.农村低等级公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与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3]易丹,梁源.武汉市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6):99-102.
洪宇
上一篇:罗汉松幼苗无土栽培基质选择研究 下一篇:农业栽培技术在观光农业中的应用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