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30 10:10
摘要:科技和金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了解并掌握金融支持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推动科技与金融全面结合,实现互利共赢新局面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四川省17个市州共51家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贷款需求、政策性和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模式与信贷服务机制,以及“十二五”期间农村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139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和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均不足,金融资本投入太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主要是:政府引导支持不够,资本市场难以打开;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门槛高;农业自身有特殊受限,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大。提出要转变观念、推动创新,建立政策性银行为主导的多元化信贷支持服务模式,稳妥发展风险投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对策建议。最后指出,要切实加强金融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应紧紧抓住银行的政策性支持,还必须依靠自身实力最大程度地争取银行的商业性支持。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四川
0引言
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动力,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1],科技成果转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2]。推动科技和金融的全面结合,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3]。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15年3—6月,笔者组织开展调查,从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等17个市州共51家涉农企业收集到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贷款需求及省内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金融支持模式与信贷服务机制的大量资料。9—10月,项目组又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农村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实施情况调查,农畜超级种和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两大专项立项共计142项,获得财政专项经费15652万元,数据资料取自其中139个课题承担单位。1.2研究方法为摸清当前四川各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和面临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研、实地走访、专家咨询等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近年来申请农业科技贷款的中小企业和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的有关单位,展开深入调查。1.3统计分析笔者采用图表结合等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据调查,“十二五”以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促进了成果转化236项,改建(完善)生产线143条,新建生产线140条,科技示范基地1274个,成果转化推广面积5855333hm2,实现销售收入219亿,带动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742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业科技带动的作用明显。但走访的51家企业几乎都存在资金缺口,而缺口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2结果与分析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调查2.1.1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相关资料显示,1978—2013年,全国累计登记各类科技成果近90万项,年均2.5万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特别是产业化应用的成果占比超过2/3。可见,科技成果资源充足,转化需求旺盛,但成果未被应用或停用的情况却普遍存在,每年在技术市场交易中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数和成交金额均不高,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严重不足。究其原因,这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见图1),其中尤以资金问题为重,所占比例为38%,西部地区的占比更高达47%;另外,还有30%受技术因素影响,市场、政策及管理因素在全国和西部所占比例都较低。科技和金融作为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32]和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重要引擎,尚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
2.1.2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当前,每年大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的70%~80%[1,33],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全国一般情况相比,在成果研究、成果推广、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有良好基础[34],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逐年攀升态势,2011年就已超过50%,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首要动力[35]。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以来,省内各级科技部门高度重视,全力实施优质农业科技项目,由此带动农业科技发展,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较明显。
2.2科技与金融结合现状分析2.2.1金融资本投入太少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农转主体自筹、银行贷款和其他投融资资本,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单位自筹为主体、金融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1]。2006年,四川省科技厅与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签署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合作的协议书》,探索建立了“政府部门推荐、银行独立审贷、双方联合监管”的银科合作新机制——联合选贷机制,截至2014年底,向全省征集并推荐农业科技贷款项目共190项,申请贷款63.52亿元,有27家企业获得农业科技贷款审批,已发放贷款近38亿元,贷款余额在全系统内连年位居第一,为政策性银行和科技型企业之间搭建起成果转化的桥梁。
2.2.2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作为科技创新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依旧是困扰企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首要问题[37-39]。研究发现,资金、人才和土地问题依次是严重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头三号杀手[40]。
3问题及原因探析
3.1政府引导支持不够,资本市场难以打开
一是四川省各级政府未充分发挥引导金融与民间资本关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由于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重工轻农思想,认为发展农业见效慢、周期长,不断盲目追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期望以短平快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在面对农业科技贷款等优惠政策时却缺乏动力,导致金融支持效率低下,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不断被削弱。
二是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全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数不胜数,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却寥寥无几。农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建有融资担保服务体系的并不多,推行力度也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企业受自身资金实力所限,达不到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基本条件,同时又无法对风投、私募等形成足够吸引力。因此现阶段除了银行外,其他风险资本都难以对农业科技成果发挥支撑作用。
3.2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门槛高
首先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十分严重。国内目前银行仍然是融资的主要渠道,因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尚在成长中,知名度较低,受银行的关注少,70%以上的企业融资只有靠间接融资[43]。一方面,缺少资金支持致使大量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另一方面,又有许多银行机构常抱怨没有好的农业科技项目。同时,因农业科技成果评定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恶性竞争,在技术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面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导致评定结果标准不一,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银行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其次,银行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银行在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中,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很少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模式。当商业性银行大量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基本只有农发行为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量很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中长期资金很难得到满足。即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金融支持力量的农发行,也因农业科技贷款属于风险较大的商业性贷款,缺乏主动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且政策性银行内部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就更难调动信贷人员的服务热情。
此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规模普遍较小。作为转化主体,大部分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研院所、专合社农户等思想不解放,自身积累和竞争力不够;同时,农发行为了应对市场风险,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即使通过了企业的信贷资格审查,也往往因其可获额度小、单位金融成本上升而不愿放贷,这正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4加强四川金融支持科技的对策建议
4.1转变观念,推动创新,开拓科技金融互利共赢新局面
首先,要转变观念,科技和金融界应形成“用优良科技资源激活金融资本,用金融资本催生优良科技资源”的共识。地方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增强金融部门信心为前提,将科技政策与金融政策合为一体,深化并扩大部门间合作,推动科技和金融协同创新,在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的有效方式,同时加大公益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实现科技与金融互利共赢的目标。
其次,农业科技型企业要在政府的引导、辅助下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转化资金,构筑农业科技型企业绿色上市通道。各级政府可以推动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推动关联性比较强的企业组建集团公司,形成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合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4.2建立政策性银行为主导的多元化信贷支持服务模式
一是坚持政策性银行主导地位,继续加强省科技厅与农发行的“联合选贷”机制,为符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成熟项目适当扩大信贷支持的范围和力度;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着力提高银行信贷人员发放农业科技贷款的积极性和对成长型农业企业申贷指导的主动性,逐渐提高申贷成功率。同时,应充分运用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开发性金融的信贷手段,大力支持省内科技实力强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和活力,强化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省内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提供融资服务,为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多授信额度。尽早设立专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优化信贷审批管理体制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创新抵押产品和担保形式,为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日常沟通,帮助解决融资中遇到的障碍性问题,使其尽快达到授信条件,获得信贷支持。
5结论与讨论
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技成果资源充足,转化需求旺盛,但成果未被应用或停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严重不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资金问题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占比为38%,西部占比更高达47%,说明当前转化水平很低。(2)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全国一般情况相比有良好基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较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逐年攀升态势,全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率达70.8%,但高水平的突破性成果偏少,实际转化推广率不足40%,又因受到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和融资成本双高等因素制约,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3)据统计,2006—2014年,四川农业科技贷款项目申贷成功比例低,银行贷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总额中仅占1.5%,金融资本在整个农业资金投入体系中的占比十分小,难以支撑四川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科技型中小企业尤以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强烈,却因受自然环境等影响较大,以及自身条件较弱,缺少必要抵押物,具有不确定风险,所以融资难是困扰其发展和持续创新的首要问题。
综上所述,四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态势仍不容乐观,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从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客观条件不稳定、自然环境变化快、科研周期长等特殊因素对农业发展造成的制约,探讨因此而导致农业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金融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应紧紧抓住银行的政策性支持,还必须依靠自身实力最大程度地争取银行的商业性支持。但是,银行毕竟不是慈善机构,必须考虑成本和效益,该如何在成果转化初期开拓其价值发现渠道,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价值评估体系,是值得今后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忻怡,李太后.金融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探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1):94-97.
[2]韩科技,杨林.金融支持我国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上)[J].齐鲁渔业,2015,32(7):39-42.
[3]薛澜,俞乔.科技金融:理论的创新与现实的呼唤——评赵昌文等著《科技金融》一书[J].经济研究,2010(7):157-160.
[4]彭于彪.国内外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比较及启示[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4(3):64-66.
[5]周彦君.金融支持农业科技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2(8):76,78.
杨柳,全晓艳,汪继红,王敬东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