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29 10:24
摘要:30多年前,中医药事业遭到破坏,“衡阳会议”适时召开,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成为其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西医药流入,并在国人的就医观里占据主体地位,使中医特色发展再度受阻,中医专项人才质量下降,就此现状,笔者根据“衡阳会议”精神理念,浅谈其出现原因和拟解决措施,为中医药的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关键词:衡阳会议;中医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1982年4月16日—1982年4月22日,卫生部针对中医发展的方向问题,召开了新成立以来首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召开地点在湖南衡阳,故称为“衡阳会议”。会议上明确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提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30年来,也接续完善中医药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强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中医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然而,在肯定上述成就的同时,中医的特色发展和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引人深思。
1社会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先进医疗器械的引进,西方医学思维渗入传统中医思维、并逐渐超过传统中医思维,引领大众的就医观。就一般患者就医行经和思想行为举例:若患者以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症就医,在观察患者舌象脉象后,中医可能会写出“太阳病之中风”的诊断。被西医思维统领的患者则会对此诊断提出疑问甚至感到恐慌,因为在他们眼里,中风即为“瘫软在床,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家人照顾”的意思,不等医务人员向其细细解释“太阳病之中风”为何意,匆匆离去。之后,受“西医检查费用多,西药不良反应大,中药不良反应小”思想的影响,在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之前,他们或许会抱着一丝希望,另外再找一位老中医以明确自己的疾病。然而此时,随着疾病的发展,相关症状和体征发生改变,加上每位中医所属流派和擅长领域不同,老中医可能会写下“少阳病”“气分证”等各种诊断,而不再是“太阳病之中风”。患者则会开始质疑:中医真的靠谱吗?为什么每个医生说的病不一样?我到底有多少病?等取药时,患者则会对药袋里的西药或是塑料袋封口包装里的散剂和超微颗粒再次提出质疑:我是来看中医的,为什么不给我开熬水喝的中药,反而给我开西药?那我看中医有什么意义?最后,若患者遵嘱,得以痊愈,不再论;假若因为医生没有告诉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和预后调护等注意事项,加上患者自身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患者症状未得到缓解或者更加严重,他们则会觉得中医无用,不再相信中医,也会将此经历告知身边的人,口口相传,中医在以此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圈及其周围放射弧中被踩入谷底,如若相似患者相似经历增多,中医的地位和发展则令人堪忧。本文对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做出详细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原因分析
2.1中医从业者
2.1.1学医初心不明
中医方向不定当被问及选择中医的初衷时,学生们的回答多为“觉得中医很神奇,想学养生”“学医有用,可以自己看病”“家长要求,老师推荐”“其他志愿没录上,只能学医”之类,没选西医则是因为“怕血,不敢动刀子”。因为兴趣浓厚或者家代传承来学中医的仅占极少数。入学前本就对中医西医的差别模糊不解,在同时学习中西医内容后,大家觉得西医更容易,因为可以像高中一样记忆,一病一药,有明确的症状体征和诊治依据,在课堂上也能见到实物。相比较而言,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等内容就显得很“玄乎”,临床诊治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加上学习时间长,社会回报慢等原因,本科毕业后不少学生转学西医。
2.1.2学习态度不正
专业知识薄弱在中学应试教育的绝对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降低,加上老师父母当时劝诫学生努力学习以考上大学时的常言“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没有人管,考试也只要及格就行,大学可好玩了”的思想侵蚀,部分学生很少专心投入学习。相反,他们总是游移于各类社团活动、聚会聚餐、景点旅游等,或者整天待在宿舍,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追剧看电影、逛街刷淘宝,熬夜玩通宵。课堂上睡觉和玩手机的现象更是普遍。等到期末,他们则如被捅坏的蜜蜂窝,到处串着找老师找学霸们求重点,加上平时分勉强及格也就万事大吉了[2-3]。下一学期继续如此,整个大学就这么浑浑噩噩、侥幸地过了,医学生在中医临床上却不知道中医专业知识,让患者如何相信中医?
3解决办法
3.1推广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学校集中课堂学习基础上,支持学生自主寻找导师,在导师的带领下,采取经典—课堂—临床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导师因材施教,针对性地传承名家学术思想,学生存疑的地方也能与导师讨论,得到解答和升华;在跟诊中,学生也可以熟知临床流程,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临床医生打下基础。
3.2继承经典加强中医药特色学科建设
中医药特色学科建设是中医药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经典课程的教育必须予以足够的注意,可以增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经典课程,选取优秀老师为学生深入讲解;广泛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并设置相应的奖项,激励学生自主学经典。
3.3以中医基础知识为核心多学科环绕学习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以中医课程为主,增设传统文化课程,重视医患沟通和医德培养相关课程,根据临床实际需要情况选择性地开设西医课程。3.4加强对中医教育者知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养完善教学相关的评估和奖惩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大赛,激励教育者用心教学,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5丰富临床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课堂上老师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与书本知识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临床案例提升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时间,细心观察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耐心指正;也可开展课堂辩论比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6提高中医学子毕业门槛
严查上课纪律,严格期末考核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子制定计划,了解职业发展前景,预见中医美好未来,帮助学子坚定初心,主动学习。
3.7积极探索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丰富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12],适当开展中英双语教学,为彰显中医药特色做准备,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发展[13]。
3.8积极传承中医文化
借助媒体向大众普及中医基本知识,推动全民学中医热潮。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总之,新时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和环境,各中医院校需以史为鉴,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发展中医药。同时着眼于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前沿,认清中医药发展现状和趋势,传承中医药特色,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东风.王国强:以新特色新优势服务百姓[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2.
[2]蒙艳花,韦建琨,陆钰莹,等.大学生课外时间分配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9,8(3):186-188.
[3]贝丽静.手机网络环境下高校“课堂低头族”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9(2):193-194.
[4]黄仁刚.高校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2):24-25.
[5]高宗跃.浅谈中医师承教育[J].光明中医,2019,34(1):156-157.
[6]陈少宗.中医教育与现实需要的矛盾及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8,39(11):90-93.
王诚喜1薛贝2匡肇1李小伟1邱冬花1张国民2※
上一篇:我国蔬菜无土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新经济常态下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实践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