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26 10:2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旅游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其中农村凭借其天然的资源与环境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亮点。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因素,新形势下的生态旅游产业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并以秦皇岛为例,对其生态旅游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当下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来,2021年我国又上半年设立《乡村振兴促进法》,旨在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有助于突破各地的农业发展现状,打破农民的固有思维,进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不但可以推进城乡的建设,符合当今新农村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农业与经济的有机统一。

乡村振兴下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实现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必须整治乡村的环境,推动村庄的整修和改造,使乡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如此一来,既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水平,还能增强居民的幸福感,提升游客对乡村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同时,为使乡村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到来,相关部门也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将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城乡的不断交流,可以将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带到乡村,并不断普及开来,这样可以不断满足农村的发展需求,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可以改变乡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提升整个乡村人民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时,对农村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旅游业时,农村居民若要更好地投入到此行业,在此之前便要经过一定的培训,以促进乡村文明发展的需要。

  二、秦皇岛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现状

  秦皇岛地处华北与东北的交界区域,交通便利且发达,水陆空交通条件便利,离北京、天津等地较近,依靠发达城市发展,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城市管理经验日益丰富,农业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近年来,秦皇岛市通过采取对农村规范管理重点扶持的策略,充分挖掘特色农业旅游产业的资源,促进了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开发了望峪山庄、集发观光园等一系列知名农业旅游品牌,另外还有别具特色的葡萄沟、鲍子沟,形成了依靠特色农业形成的现代农村风貌。旅游产品主要有林果种植、水产养殖、农家乐、葡萄采摘等多种类型的产品。通过建设高新科技农业园区,游客可以观光休闲农业和水产养殖。在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中,经营相关产业的农民达2000户以上,可以带动近50000人从事旅游服务项目。其发展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交通发达

  秦皇岛处于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交界区域,位于河西走廊,占据进出关内外的重要区域。其交通发达,具有港口、公路、铁路和空运航线,海陆空交通便利,形成了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式的结构。通信发达,向南濒临渤海,北面靠着燕山,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处于渤海经济带上,距离北京、天津较近,并且与东北三省相通,交通发达。

  (二)资源丰富

  秦皇岛的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比较分散,如今已经建成了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别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引人入胜,游客可以在葡萄沟进行葡萄采摘的活动,在山海关参加樱桃节,参观格朗斯酒庄,并进行海上打捞等活动。在旅游旺季,这些农业旅游产业区游客应接不暇。农业观光示范园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六十万以上;到了采摘季节,葡萄沟的游客也会显著增加,这些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着秦皇岛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

  三、秦皇岛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较不合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秦皇岛致力于其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在保证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学习并借鉴各地的发展情况,综合了多地农业旅游业成功发展的相关经验,制定了本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但总体来看,秦皇岛的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没有突出本地的资源优势,其规划较为不合理。而且在资源整合建设的过程中,多项相同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资源浪费,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不利于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游乐项目的内容较为单一

  秦皇岛的旅游项目内容较为单一,其中多项产业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吸引力不足,特色产业发挥不当造成旅游项目内容较为单一,而且农民在旅游区域进行资源整合和开发的过程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产品的主题性不强、文化性不高、互补性较差,在当地难以形成知名的旅游胜地。而且秦皇岛农业旅游产业的分布较为分散,并未建设出知名度很高的特色农业旅游区域,宣传程度和资金分配不到位,不利于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旅游产品的创新程度不足

  当前秦皇岛的特色农业旅游区域分布较为分散,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没有纳入旅游线路中,这样会影响游客观赏的兴致。同时,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本身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产业,部分旅游区域两者结合度较低,产品形式和项目形式单一,很难给游客完美的体验,不利于当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秦皇岛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及开发模式促进秦皇岛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与旅游业合理结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推动农业方式和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需正确处理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同业旅游产业开发时,要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资源配置

  秦皇岛规划建设农业旅游区域,应积极利用优势资源做好旅游开发的环节,并针对部分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延伸其旅游的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特色资源的配置。另外,建设具有特色的农家院,让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居住体验,增加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向往。强化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创造意识,还要做好村镇建设与规划,加强监管措施,充分利用地区发展的优势,发展农业环境观光、民俗文化节同旅游项目,积极完善各种农作物采摘基地的建设。

  (二)实现有机结合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农业旅游业的同时,相关企业可以利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旅游方式,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所以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的同时,应建设和完善全面的旅游产业链,连接当地特色旅游区域,纳入旅游线路,并突出各地资源的特色及独特的产品优势,并加强宣传,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理念,实现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逐渐实现各地农业旅游业发展的互补性。秦皇岛的旅游业应突出当地的农业特色,并充分利用农业发展旅游业,打造当地的农业旅游产品,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区域。

  (三)加强民俗文化交流

  民俗文化的交流模式可以保留并发扬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以此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与旅游项目之间的合理规划能够使游客亲身体验乡村的文化特色,既可以感受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可以体会到农民耕种农作物过程中的苦与乐,学习当地特色的农作物生产知识,尽享田园生产生活的乐趣。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以来,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乡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其稳定的协同发展,要结合当地特色,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多方面措施,逐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肖青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2):99+102.

  [2]杨君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9):148.

  [3]郑金芳,王颖,金惠新.秦皇岛市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1):161-162.

  温学勤

上一篇:关于电子诊断在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中的运用 下一篇: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