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25 10:39
摘要:目的通过多元文化对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的护理,利于疾病的康复。方法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之前应先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站在多元文化角度为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一切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宗旨,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多元文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护理学范畴的一个新内容,护理工作者在实施多元文化护理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现代护理发展。
主题词:护理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务人员不仅会听到“多种语言”,医疗领域也将面对“多种文化”,即多种生活方式、多种为人处世方式和多种思维方式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的环境,护理对象、护理内涵等均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护理的论文范文还有河南省护理评副高需要几篇论文,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多元文化护理的概念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护理,以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护理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护理研究和实践显得更加重要。
2多元文化护理的实施[1]
2.1语言的多元化
随着各国交往日益频繁,人员流动日益增加,护理和保健已没有国界,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必须增加多元文化护理,才会使其更加完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是重要的护理内容。随着文化交流的无国界化,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并不罕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够减少心理上的惊慌和失措,可见,护士掌握两门以上外语是有必要的。
2.2生活习惯的多元化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习惯等,有针对性引导患者,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环境,配合医疗护理。如印尼的患者信仰佛教,伊朗的患者信仰伊斯兰教,每天都要做礼拜等。对于这些风俗文化风土人情,作为护士都要了解,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习俗,才能更好地为不同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
2.3伦理、价值观的多元化
不同国籍患者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不同。不同文化素养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同。如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对于心理素质较脆弱者,应对其保密;对于性格开朗者,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告诉他们患了什么病,要做什么检查,可能出现的反应,疾病的过程及预后等,使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配合治疗护理,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护理的多元文化特征[2]
3.1护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多元化
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科学,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在各国、各地区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引进人类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更加强调:整体人的概念;理论体系涉及面广,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不断改变而改变。
3.2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随着文化交流的无国界化和人口流动的日趋广泛,护理对象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度。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不同,要使不同个体差异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在护理实践中深入艺术,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
3.3护理职能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摆脱机械唯物论的束缚,克服只注意人的生物学特性而忽视人的社会性的弊病。护理职能的转变要求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未来护士将成为健康的保健士、疾病的护理士、生活的护理士。
4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举措[3]
4.1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的前提之一是就医环境的人文文化,应该以“舒适、方便、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宗旨。首先在建筑设计上以方便患者就诊流程为原则,在环境布局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恰当地使用装饰物、背景音乐等,使患者有“家”的感觉。
4.2从患者根本利益出发,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通常是多元化,不仅限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护患双方都有属于自身的知识、感觉、情感、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以及不同的生活经验,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相互的感觉和期望,并进一步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即护理效果。只有成功的交往、掌握沟通艺术,才能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实现其工作目标。如有一位少数民族,对医疗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疗效也很显著,病情很快好转,通过观察和沟通,护士得知因地区差异导致患者在饮食上难以进食,进而产生焦虑、烦躁。其责任护士尽可能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从而满足了患者基本的需要。
4.3语言交通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语言是载体、是工具、是沟通和交流的前提。只有语言交流的渠道畅通,方能知道患者的要求和想法;因此,流利的外语相当重要,不仅可给患者带来亲切感,还可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4.4注重护士继续教育,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应以临床实践、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为主。采取适合在职人员特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如定期参加护理学术活动、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疑难病例护理讨论会、短期或长期培训。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可依据个人兴趣学习专业以外内容。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应承担教学任务,提高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4]。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今天,人们对医疗护理要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多元文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护理学范畴的一个新内容,护理工作者在实施多元文化护理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现代护理发展。它将丰富现代护理理论和实践,也必将适应新一代护理工作者[5]。
参考文献
[1]吴彩芹,杨慧.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4,10(1):57-58.
[2]范小杏.浅谈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3):160-161.
[3]曹敏.奥运会医疗护理服务中应用多元文化护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2):1529-1530.
[4]谭静.论护理教育工作中的多元文化护理[J].医药导报,2008,5(15):94,97.
[5]李海玲.ICU综合征病人的多元文化护理[J].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6(22):2026-2026.
任洪兰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