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15 11: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和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备受关注,个人品质素养、能力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想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站在现代教育视角高度重视小学德育管理。为了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小学教师应注重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改善德育管理办法,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德育管理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德育情操,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小学;德育管理
一、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办法
德育的概念可以划分成两类,分别为广义及狭义,其中,狭义德育概念主要就是针对道德方面的教育,广义方面的德育概念包含政治、道德、法治、心理及思想方面的教育。站在现代教育的立场上进行探究,我国已经将环境及国防教育列入德育范围内,因此现代教师要以德育为主旨,将思想、政治、法治及环境等多类教育融合在一起,保证各方面教育之间的紧密衔接,让其可以相互渗透,促使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
在进行德育管理时,教师应当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及时深入学生群体中,构建一种良好的对话关系,进而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标准及规范,促使自身思想境界及道德的发展,并将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融入教学的全生命周期,这是一类具有动态性的追求过程。教师要勇敢地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要及时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教师良好的道德习惯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道德的形成。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较为显著,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德育的方式促进学生思想方面的成熟,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始终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二者共同成长、发展。站在某一立场上分析,教育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时也是洗涤师生心灵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必须拥有更多的平等元素,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以“爱”为核心,以“人”为基本
在进行德育管理时,教师需要关爱学生,要将人文关怀理念全面贯彻并落实到德育管理工作中,让这项管理充盈着浓郁的人情味。这是因为一个真正的德育管理人员必然是充满人性且尊重人文关怀的实践者,同时还拥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童心。若缺失了情感方面的教育,那么其开展的教育工作将毫无意义。简单来说,以人为本涉及的层面十分广泛,不能只是将其写在纸张上或者粘贴在墙上,教师还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德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赋予道德教育管理更强的人性化特征,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赋予学生更为充裕的思考发展空间,解放小学生的心灵,避免约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始终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由此可见,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应始终充满着人文气息,集“严管”与“厚爱”于一身。
(三)以“生活教育”为重点
生活化教育就是将德育管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地拓宽德育管理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德育管理和人生、社会及自然更好地融成一体,演变成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进行活动体验。生活中存在的德育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一教学资源,合理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在生活中不断地感悟并体验德育情感。当前社会存在诸多较为繁杂的影响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来消除这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利用社会有利的因素不断地充实并完善德育管理工作的内容,使德育更具开放性。德育管理提倡德育的开放,含义至少有三个:德育管理向家庭开放,让学校道德教育引导家庭道德教育,使家庭道德教育协调于学校道德教育;德育管理向社会开放,帮助小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小学生在社会风浪中明辨是非,经受考验;德育管理向自然开放,让学生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飞翔心灵、解放个性、挥洒青春。
(四)以融合家庭教育为契机
家庭教育在小学时期是尤为重要的一类教学方式,这是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会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对此,在进行德育管理时,学校应当注重和家庭合作,定期开办家长德育知识的教学课堂,让家长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明确德育的重要价值以及意义,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此外,班主任还应当定期走访学生的家庭,分析学生的基础家庭状况,若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怀,使学生能够心怀感恩,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的品质。在开展家长会后,教师要向家长及时反映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针对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和家长进行细致的沟通,同时要和家长一同去制定较为适宜的教学对策,保证家校能够通力合作,一同去改正学生存在的错误行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亲子主题活动,定期选择一个主题,其主题必须和德育的内容相关,邀请家长和学生一同参与到这一活动当中,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形成较为正确的德育认知意识。
二、现代教育视角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
(一)德育管理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和自觉性
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小学生适当地放权,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基层组织和小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陶行知先生认为需要采取民主自治的方式开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诉求。德育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将道德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德育管理工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同时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学习知识的权利,让整体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同时借助德育管理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创造性变得更强。
(二)德育管理是小学生实行自主道德管理的要求
小学教育是小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想观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受过教育之后,其身份会由纯粹的学生逐渐转变为青少年。若采取外来管控以及惩罚的形式去管理小学生,让学生努力学习各科知识,这种方式存在误区,而且其教学管理的成效较弱。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地投入目标的制定活动中,同时可以进行自我道德的管控以及指挥,整体道德教育的成效才会更加显著。
(三)德育管理是教师实施全面教育的要求
教师实施班级全面教育管理包括班级常规管理,其中包括教学常规、行为常规、安全教育、偶发事件处理;班级常规德育,其中包括班级德育目标,重视学生道德习惯养成;班级文化建设,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德育管理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习专业的道德理论知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道德理论指导,需要教师阅读专业书籍,不仅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还让他们可以从书中获得有效的方法与经验,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走出属于自己的道德教育管理之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道德教育管理不仅影响着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而且关乎小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视角下,教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帮助小学生发挥良好的道德模范作用,积极培养小学生健康的道德意识、健全的道德观念、向上的道德行为,为祖国未来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积强.试论现代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管理[J].新课程(小学版),2018(02).
[2]王亚兰.浅谈现代教育小学德育管理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0).
[3]石泽梅.小学德育管理优化策略[J].家庭·育儿,2020(01).
[4]文锦来.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德育管理理念与实践[J].成长,2020(08).
黄国明
上一篇: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索 下一篇:企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探索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