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11 11:10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为解决日益凸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习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统筹推进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创性地提出构建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通过做强成都“主干”,将主干优势层层辐射和扩散,引领带动“多支”形成支点支撑,再向外层辐射扩散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五区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发挥成都的主干引领作用。

  关键词:成都主干;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

  1引言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东部引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现在,习总书记总书记先后共3次来到四川,尤其是2018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总书记再次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看望慰问群众,到成都天府新区考察。习总书记总书记先后5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对四川做出重要的批示。四川地处西部地区,习总书记总书记要求四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构建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1],做强成都主干,统筹五区协同发展,为成都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分析

  2“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内涵

  “一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2]。“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2]。“五区协同”———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2],具体规划见图1“一干多支、五区协同”规划图。

  内涵中要注意两点: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3]。在“多支”中不包括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更多的是在“五区协同”中突出其生态功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提出源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四川省情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四川要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根本原因。

  3“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提出的依据

  3.1四川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不充分不平衡必要性

  下面进行几组数据的比较。第一组数据,将四川放到全国来看。(1)2017年四川GDP总量位居全国第6、西部第1,人均GDP位居全国第22、西部第6(图2、3)。(2)2017年四川城镇化率位居全国第24、西部第6(图4)。无论是人均GDP排名,还是城镇化水平均排名靠后,四川大而不强即发展不充分。由于四川的发展不充分,导致四川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四川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详见表1:四川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3.2可能性—破解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机遇期

  第一,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当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0.79%,正处于优化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窗口期”[4]。第二,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39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具备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能力[4]。做强成都“一干”是为了着重解决四川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即通过做大做强成都经济,可以使成都吸引更多高端的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成都集聚,推动成都产业转型升级,成都的传统产业向四川其他市州转移,以此带动四川其他市州发展。成都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具体来说如下。

  (1)交通升级。打造级国际航空枢纽,成都成“双机场”第三城。

  (2)生态宜居,环城生态空间基本形成

  (3)对外交往。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7家,27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4)产业加速。实施“产业升级”战略,“蓉欧快铁”量能快速提升。成都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为做强成都主干,推动四川充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为破解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提供了可能性。

  4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抓住“机遇期”破解四川发展最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应运而生[2]。具体怎样实施呢?即如何做强成都“主干”,“多支”如何竞相发展,如何统筹“五区”协同?

  4.1做强成都“主干”

  成都市政府出台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明确了成都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格局(具体见图7成都市城市空间战略)等内容。

  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进一步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5],落实省委做强“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的责任,体现好“主干”的责任担当。

  4.2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

  培育发展全省经济副中心,改变成都一城独大的不平衡现状,打造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7个区域中心城市[6],以7个区域中心城市来带动各区域经济发展。我们来看看各支点的功能定位(具体见图8各支点的功能定位)。

  参考文献:

  [1]邓长金.“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EB/OL].[2018-07-2].

  [2]彭清华.关于《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和《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说明[N].四川日报,2018-07-2.

  [3]四川省人民政府.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首场发布会[EB/OL].[2018-07-3].

  [4]车文斌.四川县域新使命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解读[J].当代县域经济,2019(6).

  [5]人民网.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EB/OL].[2018-07-14].

  [6]杨彩华,王雪钰.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N].成都日报,2018-07-15.

  张德荣1,严红2,唐自慧1,文军3

上一篇: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下一篇:商务英语专业新生终身学习能力现状与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