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民收入的金融支持及相关条件的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02 10:00

  摘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影响江苏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切入点,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支持、规模经营、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支持及规模经营等因素对农民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影响,信贷支持手段比财政支持和保险支持的手段要更有效果。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

江苏农民收入的金融支持及相关条件的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三五”期间,“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社会保持和谐安定,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核心指标,并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在农业领域,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推进重点工程,农业农村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生产方式持续创新,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2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41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同比增长8.8%。虽然农民收入在“十三五”期间有了较大增长,但是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在绝对值上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依托发展内循环发掘农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是今后江苏“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基于此,笔者主要以江苏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影响江苏农民收入增收的主要因素,主要探讨金融因素、规模因素、一体化因素等对江苏农民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影响,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更新了一篇金融相关的论文,如金融理论与教学杂志发表什么论文,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可以发现,农民收入问题已经不再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金融抑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似乎也成为历史问题,而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被隐含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之中,直接实证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文献较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自然地被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1-3]所替代。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被假定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并广泛应用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研究。温涛等(2005)利用1952―2003年的实际数据,对整体金融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4]。温涛的研究时间是2003年以前,这是农村税费改革提出之前的时间。张立军(2006)认为在财政资金注入农村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农村资金外流加剧了本处于金融抑制状态的农村经济资金紧张的状况,阻碍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其回归分析表明,1978―1988年农业贷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1989―2004年农业贷款的提高均平了城乡不同贷款门槛,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说明农业贷款的支农效率是有效的[5]。朱德莉(2014)基于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6]

  (二)研究假设

  已有的理论主要研究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收入的金融支持问题。笔者采用2004年及以后的江苏农民收入数据,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其金融支持因素主要考虑财政支持、信贷支持和保险支持数据,未考虑资本市场支持的原因是江苏农业上市企业较少,目前只有两家上市企业融资,苏垦农发2017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24.23亿元[10],立华股份2019年2月在创业板上市,融资12.12亿元[11]。由于只有这两家农业相关企业融资,没有其他年份上市融资的情况,所以笔者未将资本市场的支持作为研究对象。农民可支配收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考虑金融因素,其他相关因素主要考虑了产业结构因素、规模因素、机械水平、创新程度、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江苏农民收入和金融支持的现状

  (一)江苏农民收入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农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农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4740元增加到2018年的20845元,2018年是2004年的4.4倍。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更快,城镇居民与农民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其相对差距经过了由缩小到扩大的两个过程。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其城镇居民和农民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城乡差距也小于全国水平,2018年全国农民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7.24%,江苏已经达到44.16%。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情况见表1。

  (二)江苏农业金融支持现状

  江苏农村金融支持可以从财政支持、信贷支持、保险支持、资本市场的支持几个方面来衡量。由于资本支持的数据较少,江苏上市农业企业数较少,笔者没有将资本市场支持数据核算在内。从财政支持的情况来看,江苏对农业财政支持的力度并不表现为持续提升,在2016年和2017年,财政支农比上年度均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同比上涨,上涨的速度并不相同,有些年份增长较快,比如2008年较2007年增长了42.62%。

  三、江苏金融支持对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和模型选择

  因变量Y为江苏农民可支配收入,笔者选择全省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值作为农民收入数据。该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

  自变量X1为财政支持,用农林水支出作为财政性金融支持数据。该数据从2004―2005年是农业支出,自2006年开始改为农林水气象支出,这一支出指财政用于农垦、农场、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森工、水利、水产、气象、乡镇企业的技术推广、良种推广(示范)、动植物(畜禽、森林)保护、水质监测、勘探设计、资源调查、干部训练等项费用,园艺特产场补助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飞播牧草试验补助费,营林机构、气象机构经费,渔政费以及农业管理事业费等。

  (二)实证过程

  通过运用SPSS软件处理,将所有自变量都选择在内,得出以下结果:方程拟合度好,调整R2达到0.998,但是X1、X3、X7和X8四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通过去掉产业结构指标(X7),机械化程度指标(X8),保险指标(X3),研究农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林水支出、农林牧渔年末贷款余额、劳均耕地面积、农民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这5个自变量可以较好地解释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方程的拟合度R2为0.998,每个指标的显著性水平均达到了95%以上,3个指标达到了100%,非农业收入占比指标显著性水平为99.3%,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指标达到了96.6%。计算方程为:Y=28890.6-8.926X1+4.614X2+2501.257X4+307.606X5+2.317X6

  四、对策建议

  第一,现阶段要增加农民收入,信贷支持手段比财政支持和保险支持的手段要更有效果。要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加大农业信贷支持,通过农民项目融资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农民资金来源的渠道。鼓励农民依托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收入水平。

  第二,继续支持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12]笔者依据统计数据计算,江苏总播种面积从2004年以来基本维持稳定,波动幅度不大,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急剧减少,从2004年的1506.13万人,减少到764.89万人,劳均播种面积从7.64亩扩大到14.75亩,这种劳均播种面积的提升基本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引起的,而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所以,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不仅涉及土地的流转,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农业人口城市就业的安置问题,当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业人口的城市转移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STIGLITZJE.CreditMarketsandtheControlofCapital[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85(2):133-152.

  [2]KINGRG,LEVINER.FinanceandGrowth:SchumpeterMightBeRigh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108:717-738.

  [3]BECKT,DEMIRGUC-KUNTA,LEVINER,etal.Financial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Firm,Industry,andCountryEvidence[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01:189-242.

  [4]温涛,冉光和,熊德平.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30-43

  韩曙

上一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