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01 10:06
摘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手段陈旧化、学情分析经验化、学习资源单一化、知识呈现教条化、教学实施统一化”等问题,围绕“高中物理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从“精准学情、优化手段、个性教学”三个维度,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建构了教育技术支持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范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手段;教育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学科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要实现这一目标,优化教师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是关键。尽管新课程理念已经深人人心,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教学手段陈旧化,缺少现代的教学手段,导致教学实效不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辅以PPT、动画或者视频来呈现,仅靠这些老旧的教学手段无法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二是学情分析经验化,缺少精准的学前诊断,导致教学指向不准。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凭借教学经验来判断学情,忽略了社会的发展引发学生知识储备的变化,这样势必导致教学指向不够明确。
三是学习资源单一化,缺少多样的学习资源,导致学习方式单调。教学资源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传统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和教师有限的补充,学习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讲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
四是知识呈现教条化,缺少真实的问题解决,导致素养提升乏力。传统教学往往以理想化、教条化的知识呈现为主,缺少真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这势必影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五是教学实施统一化,缺少个性的教学补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传统教学受教学空间、时间等限制,只有共性教学没有个性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认识、教师的能力、教学的时间等,但主要原因是缺少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通过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以实现上述问题的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从2013年至今,围绕“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拟定科学的问题解决思路,遵循规范的问题解决方法,秉持踏实的问题解决态度,从“精准学情、优化手段、个性教学”三个维度,历经四个阶段,分为五个小组,历时六年研究,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实现一个个的突破,建构了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范式。为促进指向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1.解决问题的思路
(1)需求分析。结合课程改革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分析实际教学难点,提出具体技术诉求,整理、归类形成物理教学中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中外结合。搜集研究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在物理学科中运用的案例,分析提炼案例中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的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准备。
(3)理实相容。基于研究指向,对需求分析中需解决的问题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寻求支持,分组逐个研究,整理归类凝练,形成问题解决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实践、完善、优化。如此逐步进行。与教学理论相融合,进行实践研究,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范式。
2.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寻求教育技术手段解决物理教学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本问题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访谈相关教师,分析相关案例,梳理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技术手段,并对其进行分类与实践操作研究。
(2)探索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本问题主要采用课例研究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在物理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1)中的研究基础,以教学序为主轴线,以认知序为着力点,以知识序为目标点,立足知识起点(学情分析),突破思维难点(教学手段),破解学生疑点(个性学习),指向教学归点(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解决的尝试和课例的设计与实践。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发现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其中原因,寻求解决方法,对其进行优化。
(3)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范式。本问题主要采用课例研究法、归纳法、行动研究法等。在(2)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再优化、再完善,实现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大量的实践、完善、优化,以形成范式。
3.解决问题的过程
(1)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聚焦利用教育技术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效补给。为了给学生有效的教学补给,课题组科学规划、统一安排、精心设计,建设系列微课资源库,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补给。本阶段主要聚焦“利用微课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建立相关资源库,面向杭州地区高中学校推广。
(2)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聚焦各类教育技术手段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结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综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二者的匹配性研究。本阶段主要聚焦利用教育技术解决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侧重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性研究,整合相关成果,面向杭州地区高中学校推广。
(3)第三阶段:2016年一2017年,聚焦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从2016年开始引领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的相关研究,即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作用,凸显现代教育技术贯穿物理教学的始终,积极开设省市示范课、撰写相关课例。对相关课例进行整合、实践,形成相关模式,面向杭州地区高中学校推广。
(4)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聚焦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高中物理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实践。提炼近6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对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完善、优化,建构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初步范式,进行实践研究。对初步范式再优化再完善以形成教育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范式,面向杭州地区高中学校推广。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精髓在于利用教育技术的交互性精准教学指向,利用其智能性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其便捷性和共享性实现个性学习。研究依据教育教学规律,从精准学情、优化手段、个性教学三个维度,利用教育技术特有的优势,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优化了杭州地区高中学校的物理教学,促进了杭州地区高中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提升[1]。其主要成果如下。
四、效果与反思
(一)应用效果
1.学习与积累在核心主题“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引领下,主动学习、积极研究、努力实践,共开设相关公开课50余节,撰写相关课例100余个,录制微课200余节,制作教学课件近百个,各类各级讲座50余场,建设微课资源网站1个,省市精品课程5门,出版选修教材2本。课题组的两个课题“用微课解决高中物理疑难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连续两次获浙江省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历经6年的研究实践,课题组成员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杭州地区物理教师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物理教学智慧。
2.收获与成长(1)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精准学生的学习指向,弥补学生的学习短板。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在教学中融人大量真实生活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实践成果面向杭州地区高中学校推广,优化了杭州地区的高中物理教学,快速提升了杭州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引领杭州地区学生立足科学思维、经历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树立科学态度与责任,进而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2)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历时六年的研究从课标理解、教学设计、技术运用、师生关系等多方面历练了青年教师,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课题组两位教师获全国物理创新教学大赛一等奖,三位教师获浙江省物理优质课一等奖,多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和市级优质课评比中折桂,并有数位教师获得省、市教坛新秀。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独立申报相关的省区市三级课题10余项,在《物理教学》《物理教师》《物理通报》《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教师已然成为杭州物理教学的中坚力量。(3)物理学习方式得到变革在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学生可以准确进行自我诊断,自己搜集学习资源,自主进行物理学习,极大地改变了杭州地区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也从单一的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转向真实问题的解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动力。
3.辐射与推广课题组成员包含杭州市各类高中物理教师,实践对象包含各个层面的教师和学生,这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正因如此,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以在杭州地区所有高中全面推广实施,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以受邀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讲座,得以受邀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各类教师培训中开设讲座,得以让很多省外教学同仁慕名而来。
(二)反思展望
尽管课题研究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还未解决的问题。一是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检测试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如何让以选择题为主的前置检测和后置巩固题有较强的信度?由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又很多,如何把学生的答题情况与其知识结构的缺陷对应起来,是一个必须要做但又很难做的环节。二是由于调查、前测,以及个性学习,需要借助移动端设备,如何有效监控学生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不让学生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分心?三是如何使传统的教育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片面角度中摆脱出来,全面系统地看待教育技术,建立新的基于教育技术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金鹏.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变革的实践与思考[J]?物理教学,2017(9):32-36.
[2]齐国元.合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培养物理核心素养[J].物理教学,2017,39(9):37-38,52.
[3]丁海锋.利用“几何画板”研究滑动阻器如何选择的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0):6061.
[4]曾裕.利用视频定量分析真实的运动[J].物理教学,2014,36(6):23-27.
金鹇1齐国元2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