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大学在教育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7 10:19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大学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主力军作用。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总书记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科研工作;二要立足基本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做科研;三要强化方法创新,推动研究范式转型;四要强化使命担当,打造一批高素质创新型教育科研队伍;五要加强协同创新,切实提升大学教育科研质量。

  关键词:教育科研;大学;主力军作用;新时代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成立以来专门就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教育部印发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对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整体谋划和系统部署,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从教育科研系统来看,大学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充分认识、尊重并发挥大学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提高大学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大学在教育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经过长期努力,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历经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创新和总结探索,教育科研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要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契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在变革中认识大挑战,在变局中迎接新机遇,以此来明确方向和任务。

  (一)从国际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对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亟须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研体系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教育生态和学习方式产生深层影响,对教育科研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兴起,人工智能与网络契合,深度介入教育和学习领域,正在重塑教育形态,教育生态、学习方式将面临重大调整。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融合。很多领域,比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等,已经开始具备领先优势和社会条件。教育科研工作要充分认识这一动向和潮流,切实加强新技术、新理念、新课程、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二是教育在世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亟须教育科研提供有力支撑。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世界各国文明互学互鉴、共同进步。教育应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积极培养文明交流互鉴的行动者,形成文明互学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文化观,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教育科研要顺应大势,加强研究、深化交流、推动对话、贡献智慧,为推进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切实可行方案。

  (二)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交汇期,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更加艰巨,亟须教育科研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教育要践行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需要发挥教育科研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伟大进程中,对教育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教育所承担的使命光荣、责任艰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期通过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来引领国家现代化。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教育科研必须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作为、潜心研究,不断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着力提高教育科研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总体上来看,许多好改的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如何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条件下实现自身重塑,如何服务大国外交和中外人文交流,如何深化评价改革等,这些问题亟须教育科研深化研究,提供破解方案。

  二、大学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主力军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大学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在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切实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一)大学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实践者

  一是大学作为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科学研究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自诞生伊始,大学就是一群学者自由研究学问的地方,在学问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人才。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开启了现代大学的新纪元。与传统的中世纪大学相比,现代大学提出在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之外,发展知识和科学研究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自此,科学研究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统一成为现代大学的本质所在。到20世纪初,大学职能有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使得大学走出象牙塔,社会服务成为大学新的重要职能。大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也需要建立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没有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难以真正有效地为社会服务。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必须要有教育科研的强力支撑。

  二是现代大学始终秉持科学研究这一宗旨。中国现代大学发祥于19世纪末,从一开始就注重科学研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成为广泛共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积极开展现代大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以法律的形式把科学研究这一职能固定下来。由此可见,开展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科学研究,不仅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

  (二)大学教育科研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

  一是大学健全的学科体系为教育科研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大学是在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是大学的功能单元,是大学实现其功能的核心载体。我国大学设定了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13个学科门类,各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之间有清晰的界限,相互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科之间不能相互交叉融合,事实上,跨学科、多学科,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多门类学科体系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通过摄取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元素,充分运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

  二是大学优秀的科研队伍为教育科研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大师云集的地方,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精英荟萃。近年来,我国大学通过人才招聘选拔制度,为大学遴选优秀的教育科研人员;通过完善的培训制度,发掘科研人员的研究潜力,提升教育科研队伍素质;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推动优秀教育科研人员到其他机构任职,拓展教育科研人员发展空间;通过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育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科研动力,为教育科研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切实提高大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大学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对大学寄予厚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大学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科研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

  崔保师

上一篇: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