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的现代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7 10:13

  【摘要】对近年来抗乙肝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机制进行综述。本文简明扼要介绍了抗乙肝的现代药物作用机制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情况。

  【关键词】抗乙肝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乙肝肝炎病毒(HBv)仍是影响全世界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性病症,占疾病死亡率第9位[’〕。查阅大量数据表明HBv复制的抑制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从根本上讲,核普类药物作用抑制了HBv的复制,这个观点已在科学上得到赞同。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sBAg)类型疾病阳性者约有1.2亿人,包括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HBv的存在和不断复制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首要问题是解决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疗肝炎,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医学难题,需要将来攻破难关。本文针对治疗乙型肝炎的现代药物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要介绍,仅供医患参考。

抗乙肝的现代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1生物类药物

  干扰素类:干扰素是临床上最早抗HBV的一类药物。这种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功能。干扰素与细胞之间发生特异反应,导致细胞内发生多种变化,产生特异因子,这种因子和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基因抑制物相结合,抗病毒蛋白(AVP)中mRNA会裂解,组织细胞HBv出现复制状态,此过程是抗病毒蛋白的形成。根据乙肝病毒的不同基因型,干扰素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现代临床试验应用新一代的聚乙二醇治疗乙型肝炎,而且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我国利用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需要很高的费用,还需要肌内注射,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等状况,患者对干扰素的依从性较差[3〕。根据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干扰素也会出现不同疗效。

  2化学类药物核普类似物

  2.1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又名贺普丁,是由lGaxo公司开发的核普酸类抗病毒药物,属第二代核普类类似物。它可以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脏内部组织结构,口服方式简单适用,服用后基本无不良副作用,它是治疗慢性HBv感染病毒较为常用的药物,因此已被我国和其他正式批准应用。拉米夫定是1999年获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rD)A正式批准使用的一类临床治疗乙肝新药,治疗效果明显,同时也是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我国目前在尝试结合疗法即拉米夫定与其他核普类药物应用治疗。如:鸟膘吟,喷昔洛韦(PCv)等。本药物主要缺点为停药后容易反复复发。

  2.2阿德福韦

  阿德福韦为开环核普类似物,腺膘吟磷酸醋化合物阿德福韦的前提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表明,阿德福韦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HBVDNA,降低阿德福韦醋耐药性的发生率。阿德福韦主要不良反应有四肢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损害。患者肾功能出现问题或有肾伤害的危险,应适当调整剂量,但对于长期服用阿德福韦的患者应经常检测肾功能。若停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率达25%,故停药后要定期检测肝功能,有效防止肝病恶化。

  2.3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是鸟普衍生物,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针对靶点HBvDNA聚合酶,抑制HBvDNA多聚酶的启动因子、抑制HBvDNA正链的合成,可抑制HBv多聚酶和逆转录酶而抑制HBVDNA复制。其他核普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同,长期用药耐药性差,且对肝细胞CccDNA有直接抑制作用,可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结语与展望

  至今,乙型肝炎已成为人类健康攻关难题,临床主要以抗病毒、保肝降酶、抗氧化治疗等辅助作用为主,从抗病毒治疗的成败为出发点,抗病毒药物在用药指征、临床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异同,因此正确选择抗病毒药物、确定最佳用药时间和停药特征是抗病毒治疗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分子生物学领域和重组DNA技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迅猛发展,针对基因方面治疗乙肝及基因疫苗的研究,彻底治疗慢性乙肝,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可能。尽管HBv基因治疗方向需要克服种种难题,但基因技术仍为HBv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需要广大学者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以后会突破难关。

  参考文献

  Mohamadn剑adM,AlekzadehR,HepatitisB.TypeBhepatitis.NEngJMed,2004,350(26):27一31.

  孙伟,李静,李亚娟.慢性肝炎治疗药物新进展.2002,13(5):307一308

  Ono一NitaSK,KatoN,ShiratoriY,etal.SuseeptibilityoflamivudineresistanthepatitisBvirustootherreversetranseirpateinhibitorsJClinInvest,1999,103(12):1635一1640

  JarvisB,LamivudineFD.AreviewofitstherapeutiepotentialinehroniehepatitisB.Drugs,1999,58(1):101一141.

  周艳丽

上一篇:麻醉性镇痛药与现代临床麻醉探讨 下一篇:门诊处方调查与药物学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