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7 10:02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截至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增至11.7%。老龄人口的递增,促使老年医院在各地不断涌现。其中,护理单元作为老年医院的康复核心,患者停留时间长,医疗任务重,须进行高标准设计。本文分析、总结了老年医护单元的设计模式,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老年医院;护理单元;策略;高效率;人性化
1研究背景
1.1目的和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老年人就医无疑是一个焦点。老年人作为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病症与其他群体不同,多是多种病症合并的慢性病,需要进行综合性、连续性的诊治。因此,在老年医院中,护理和康复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更高的专业要求。现阶段,我国老年人护理等级分为介助型、介护型、非自理型三种。介助型和介护型的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疾病,住院周期长,康复需求高。随着医疗人性化水平的提高,相较于医院的硬件设施配备,医护人员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也受到了关注。老年医院的护理模式已经总体从小组护理模式向责任护理模式转变(图1)。这种模式能够带来更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如何通过护理单元平面模式的设计,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是老年医院的设计重点。因此,老年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探索,有着更专业的要求和更广泛的意义。然而,国内许多老年医院的设计建设仍面临诸多不足:一方面,建筑设计囿于传统布局的平面模式,医护工作者实际护理效率低下,工作繁重,护理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医疗行业仍把身体疾病治疗的各项指标恢复作为康复结果,而不注重医疗环境人性化的塑造和对患者精神心理的关切(图2)。老年护理单元的设计,不仅要注重提高效率,也要兼顾人性化设计。
1.2老年护理单元的平面模式与功能特征
医院的雏形是南丁格尔女士提出的开放式护理单元。受当时社会资源的限制,为了能照顾大多数病患,单元由开放的病床和会诊区域构成,不设独立、封闭的病室(图3)。现代养老建筑可追溯至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济贫院”,在西欧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后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我国护理单元平面的设计中,单廊式和复廊式平面形式最为常见(图4)。在多年的演变过程中,也曾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平面形态(图5),但由于国内对病房严苛的采光要求,护理单元的平面模式也相对固定在单廊式、“工”字形等类别,楼平面组合比较单一,形体也缺乏特色。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截至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增至11.7%。老龄人口的递增,促使老年医院在各地不断涌现。其中,护理单元作为老年医院的康复核心,患者停留时间长,医疗任务重,须进行高标准设计。本文分析、总结了老年医护单元的设计模式,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启发。关键词老年医院;护理单元;策略;高效率;人性化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agingpopulationisdevelopingrapidly.By2020,theproportionofpeopleagedover65yearsoldhasincreasedto11.7%.Atthesametime,alargenumberofspecializedgeriatrichospitalsarealsospringingupalloverthecountry.Asthecoreofthesegeriatrichospitals,nursingunits,wherepatientsalwaysstayforalongtime,shouldbedesignedwithhigherstandard.Thispaperanalyzesandsummarizesthedesignmodesofgeriatricnursingunits,inordertoinspirethefuturerelatedresearch.Keywordsgeriatrichospital;nursingunits;strategy;highefficiency;humanity护理单元平面通常可分为五大功能区:病房区、护士工作区、医疗工作区、公共区和污物处理区。五大功能区还可进一步细分。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构成现代单元的核心对象。若以路易斯·康所提出的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理论进行探讨,他们所使用的服务空间不同(图6)。空间设计因所服务的对象而异,需着重思考医护人员和老年病人关注内容的异同,进行针对性设计。
2老年护理单元的设计特点
2.1效率因素
提高照护效率需要护理单元平面布局合理。从定量方面分析,要尽可能地为老年医院争取有效的使用面积,而单元的面积在实践中往往受规范限制,这需要设计不断探索优化。从定性方面分析,为实现高效的目的,核心问题是要尽量减少工作点之间的距离,如护士站到病房的距离,同时要注重医疗流程的合理性。
2.1.1空间结构
在老年医院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发现,GB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建议单护理单元床位数为40~50张,而老年医院的单护理单元床位数可以为28~35床。这是因为老年医院病床数较少时,可保证床均面积在10m2以上①,患者可以得到更多的照护空间和活动空间。其每层宜设置2~3个护理单元,这样可以合用公共交通设施和医疗设施,提高出房率,降低运行成本。夜间或遇突发情况时,医护人员可以同层相互支援。
2.1.2病房平面
单个病房的平面设计也要注重效率因素。卫生间是老人易摔倒的高危地带,需要护理人员更快速地到达,对发生意外的老人进行救治,所以卫生间的位置至关重要。比如:在广州老年医院项目中,项目地处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卫生间靠外墙设计虽然便于通风,但是因为距离房间出口较远,当病人发生危险时,无法快速到达,所以最终采用较为常见的卫生间靠近走廊的布局形式,但是这种形式要特别注重护士的观察视线,避免遮挡(图9)。
2.2人性化因素
2.2.1注重收容和拓展
老年人患有的疾病多是慢性病,老年医院人均住院日远超过综合医院,周期多在15日以上。住院周期长,需要医院具有长期收治能力。而长期收治也带来了更多需求,所以医院也需要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且拓展更多匹配日常生活的空间和服务。
2.2.2注重社交特征
住院过程中,老年患者比其他年龄段病患有更强烈的交往需求,其设计要更注重交往空间的设计。在广州老年医院的设计中,电梯厅附近的转角空间本来相对消极,但在此处设置一个半室外的空中花园和有落地窗的活动室后,两个护理单元之间有了过渡空间,在不影响医治及保证院感控制的前提下,增加了病患间见面和交往的机会(图13)。项目设计中,设计师还利用建筑的屋顶,在护理楼中设置比较集中的屋顶花园,用于患者的集中康复和户外活动(图14)。
3未来老年护理单元发展趋势
1)医疗旅游。近年来,医疗旅游的兴起使患者在异地游览的同时,能够享受健康管家服务,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达到身心疗愈的目的。患者通常自己挑选心仪的游览区进行旅游观光,再到当地一家大医院登记住院。这种方式不仅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加快康复,并且可以推动当地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酒店式疗养。酒店模式意在给老年病患者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全程医务人员陪护、治疗,能够彻底解决家属陪护、看病不便的缺点。未来的老年医院可以通过向酒店学习管理和服务,改善医院的公众形象。
3)家庭式疗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病房的家庭化、私密性逐渐得到提高。因此拥有较少病房的护理单元未来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数据表示,通过减少护理病床数量,提高护理质量,可以缩短病患住院期限,提高床位周转率,创造经济效益(图22)。
4)社区化疗养。国外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病、多发病、难以治愈病等)不愿住院治疗,而希望医生到家服务,以避免住院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未来的病房服务应向家庭渗透,即医疗家庭化、社区化(图23)。
4结语
现代老年医院不仅需要关注如何更快为老年人解除身体病灶,还要以家庭化的病房设施、舒适自然的康养环境给予老年人更人性化的住院体注释①床均面积指单元病房建筑面积与病床数之比。
参考文献
[1]陈功.发展报告2020: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M].北京:发展出版社,2021.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S].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9,21,24,53,58.
[3]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崔愷,刘恒.绿色建筑设计导则[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孙博怡王灏霖明玉洁|SunBoyiWangHaolinMingYujie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