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5 10:46

  摘要:我国的经济战略不仅是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致力于缩短城乡的贫富差距,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寻求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但在这个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的当下,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都有着不小差距。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农业是其重要基础和发展侧重点,关系着全体农村人口的民生问题。想要扶持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应该分析现今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寻找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在农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和其相关的金融政策会给予重要支持。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经济发展;金融政策

  农业政策性金融,指的是我国统一制定的、为支撑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实农业政策性金融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以保障农业发展、服务农业经济为目的,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其他金融政策,政治性和社会性更强。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现的是对于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扶持,更注重建设新型农业金融体系,以优惠和返利为主要目的,为农业经济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政府需要加强对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建设。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投入的资金不足

  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这也是农业的特点决定的。农业的特点是周期长,从谷物播种到成熟再到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另外,温度、降水、天气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如果遭遇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产量会大规模缩减,前期投入的资金都会随之损失。因此,投资农业意味着投资风险大、资金回笼慢,这些都不符合金融机构的投资习惯。这也导致金融机构不敢在农业上做过多投入,农业经济得到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如果农业政策性金融可以加大资金支持,那么农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会更强,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二)提供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金融机构建设不足

  现阶段能够提供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机构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银行,例如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除了银行以外,还有类似于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为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但在现阶段,这些机构对于自身的建设远远达不到标准,各地区为农业经济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农村银行网点数量稀少,农民想要获得金融服务比较困难,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于金融服务的接受能力比较差。但这些金融机构并没有很好地深入农村推广政策性金融服务,导致大量农民根本没有获得政策支持的机会。从金融市场的环境来看,农业的政策性金融具有公开透明性,能够参与的金融机构参差不齐。有些金融机构只是借着优惠政策进行投机,没有切实参与到帮助农业经济发展的事业中。从整体角度看,提供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金融机构队伍的建设远没有达到要求。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比较单一

  且业务范围窄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单一是普遍现象。金融机构只会少量提供金融服务,农民可选的金融项目范围比较小,很多人选择的金融服务就是最简单的借贷服务。这和城镇中的金融服务发展产生了较严重的脱节,在城镇中,更常见的金融服务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利用这些金融工具,机构可以为农民提供更优的资金支持,但是多数金融机构都没有对金融工具进行开发。原因在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低,对于很多金融工具的接受能力不强。为了能够真正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出台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公司有必要在开发多样金融工具的同时,也让农民以最简单的方式去运用这些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现在提供的金融业务覆盖范围也比较狭窄,暂时集中在农产品的种植环节,对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就没有进行足够的支持和补助。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金融机构对于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

  要想让农业政策性金融可以更好地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有必要增加自己的支农作用,积极扩大扶持农业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为了保证扶持资金能够持续稳定地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向政府和其他机构筹措资金。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如果金融机构出台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只是一时的,则无法真正打消农民接受金融服务的顾虑,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帮扶效果十分有限。仅凭一家金融机构,想要为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提供长久的资金支持是很困难的,因此,农业银行等机构要拓宽自己的资金来源渠道。从当前的金融环境来看,政府可以帮助联通商业金融机构,增大扶持农业金融服务的优惠力度,吸引其他区域甚至国外的资本注入其中,形成一条稳定的资金链,帮助农民分担应对自然条件的风险。农业发展的风险低了,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劳动人力向农业转移,更多的资本向农产品市场注入,农业经济的发展自然也会高效率且高质量地进行。

  (二)加强金融机构队伍的建设政府有必要建设

  提供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机构,增强其金融实力,以此来扶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从事金融服务的银行经营模式已经趋于稳定,而且和政府的联系大,受银监会的监管。其好处是银行的信誉较高,可以获取农民的信赖,让农民愿意去接受金融服务的帮助。在储蓄观念比较强的农民心目中,预支金钱进行投资这件事本身就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银行的权威性可以加快农民的接受速度。但也正因为银行的经营模式稳定,导致在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时不会创新,且没有深入农村,在农村设立的网点极少。银行这类成熟的机构需要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在制定服务、推广策略的时候要更能与农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建议这类金融机构多寻求政府和村内干部的帮助,在农村多设立服务窗口,简化农民办理业务的手续,降低农民选择金融服务的技术门槛。而对于那些不正规的金融机构来说,政府需要加大监督力度,不要给其留有诈骗农民钱财、利用优惠政策做“保护伞”行投机钻营之事的机会。如果这些金融机构损害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信誉,导致政策无法在农村推行,那么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将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政府有必要利用自己的调控职能和监管职能,加强金融服务机构队伍的建设。

  (三)金融机构应该开发多样的金融工具

  金融机构有必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以此来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服务水平,机构首先需要开发多样的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基金、证券、股票和保险。以保险为例,有关金融机构需要健全自身的农业保险制度。农业本身属于较为弱势的产业,有很多影响因素可以导致农业的收益发生波动。另外,农业很依赖气候,正常的温度和湿度变化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一旦遭遇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例如霜冻、冰雹、洪水、干旱等,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更大损失,农业发展就会遭遇重大打击。这也是近年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为了帮助农业稳定发展,吸引劳动力回到农村投身农业建设,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保险项目,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民造成的损失。政府也有义务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保障,维护好金融市场环境,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应对金融服务中出现的纠纷。以金融保险为例,未免有人意图通过灾害保险来骗取赔偿金而故意荒废自家农业的生产,政府有必要对这种现象作出相应的处罚,制止行业乱象。这是为金融机构和农民共同提供的保障,对于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四)金融机构应该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

  现阶段的金融机构如果想要真正扶持农业经济发展,就有必要在传统的业务范围上进行改进和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主要目的是惠民和保障农业发展,但是金融机构在规划业务范围的时候,更多还会集中在农产品的种植方面。农业是由很多的经营项目共同构成,除了农产品种植以外,还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金融机构应该扩宽自己的贷款范围,让农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都担心自己会承担过大的风险,只敢于向规模较大的农户发放贷款,普通的散户和小型农户在贷款时遭遇的障碍很多,而且很难达到贷款要求,只能进行小额贷款。这都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战略目标相背离。农业经济的发展靠的是全体农户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扶持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制定不同的贷款资格,积极鼓励农户参与到金融业务中来。金融机构也需要和政府达成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对于本区域内的农业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作出导向作用。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区域内农业的发展条件,有目的地调节对不同产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大本区域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资金投入,给予更高的贷款份额和更低的贷款门槛。在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会自然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只要方向正确,就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推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施行。农业经济在我国整个经济体系中都占据着不小的比重,更是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民生经济。我国一直在寻求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协调进步,缩短城乡差距,帮助农村人口脱离贫困也一直是的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总结在政策性金融实行过程中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秀红.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新农业,2020(13).

  [2]李淑梅.探讨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J].农家参谋,2020(10).农经透视NONGJINGTOUSHI13

  刘子琪

上一篇: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教育在线管理系统 下一篇: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