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达农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3 11:11

  摘要: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教育起到关键性作用。尽管我国农业教育有了明显提升,但依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以农业教育体系作为主导方向,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澳大利亚农业院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美国4-H农业教育、日本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去阐述发展过程与经验,最后总结了这些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业教育体系做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农业教育体系;教学方式;4-H农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发达农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1我国农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政府对农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财政每年在教育费用方面开销只占GDP的4%,不足以达到世界7%的平均水平,而其中发达更是发展到9%,而当中划拨给农业教育的财政资金就更加有限,所以农业科技教育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5%[2],这也无形之中提高农业教育的发展难度。此外,截至2019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而全国农林类高校仅93所(含独立院校),仅占3.46%,相比较于师范院校的234所仍有较大差距。在农林高校招生方面,由于受到专业本身的性质影响(如:工作条件艰苦、发展周期长、待遇不高等),不少学生对农学专业产生认识偏差或排斥心态。

  1.2农业高校教学模式的不足

  尽管我国农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张,但能够实际使用的科技型与管理型人才却非常有限,我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国,但农业总体科技水平普遍不高。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受到“师授生承”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形式死板,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这不仅阻碍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且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也不能高效的应用知识技能。

  1.3社会认可度不高,就业面较窄

  受传统保守思想影响,不少考生及家长对农林类专业存在认识误区,一方面导致优质生源的流失,一方面致使选择了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也不明晰,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的工作也与农业不相关。而就业面较窄、待遇不高等社会现实也给我国农林类高校带来不小压力,从而形成社会认可度下滑的循环圈。

  2发达农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

  发达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程度较高,在农业教育方面也发展较早,体系成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此参考发达的农业教育现状,学习其先进农业教育理念方法,对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2.1澳大利亚农业院校授课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澳大利亚的高等农业教育位居世界一流,其开设的农业教育科目丰富多样,主要目标是培养专业型和综合性人才,解决农业发展实际问题。农业院校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独具特色的实践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西澳大学的农业与资源经济学院、动物生物学院、植物生物学院就开拓多媒体教室、单元框架学习模板、小组学习模式等教学资源,以此而开展4种学习方式:一是学习管理系统LMS,教师通过资源设备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因此可以接触多种学习材料和参与网上互动;二是课程记录系统LCS,用来记录教师的上课内容,自动获取之后上传到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复习之用;三是电子公文包,学生可以用来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计划;四是未来观察台,为完成课程任务,学生们可以在该平台上实现跨学科和角色分工,达到完成的目的。除教授相关知识外,澳大利亚大学从雇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积累专业化经验,提升动手能力,促进就业。

  2.2美国4-H农业教育

  为了对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以及解决美国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于是美国政府就构建了4-H农业教育体系,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H,即Head(头脑)、Heart(心智)、Health(健康)、Hand(实践)。4-H农业教育是美国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因其充分地调动了学习者的各方面感官,所以能够激发出青少年对于学习农业技术方面的热情。青少年可以选择加入4-H俱乐部、训练营或参加学校4-H训练项目,也可参加各级的4-H竞赛,获得参加各种会议的学习机会。首先,通过推广体系争取联邦政府为4-H教育的开展提供了90%以上的资金[3],这对4-H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各地的科研机构或者是学校充分发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优势,为4-H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理论基础和课题材料;然后,针对成年农民的农业教育活动为4-H教育提供了经验;最后,遍布全国的农业推广站点为4-H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培训了志愿者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美国的4-H教育一直秉承“行中求知”的理念,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题设置上,面向实际需求设置了50种以上的技能课题,既有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机驾驶和维护等农村实用技能,也有汽车养护、室内园艺等城市实用技能。在课题实施上,注重训练农村青少年自我管理和自我展示的能力,学习者们开展各类课题和活动,在州、县博览会上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从而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沟通、展示和决策能力[4]。4-H教育可以显著改变农村青少年对科学的态度,为传统农民的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

  3发达农业教育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基于对我国农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澳大利亚的农业教学模式、美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日本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讨论分析,可从中总结出我国目前农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经验。

  3.1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农业教育的实践性

  农业院校所学习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体系模式和理论化水平,如果只是一味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快会失去学习的热情。为此要将课前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农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属性,农学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就要求农科学生必须实地考察、实际操作。在教育场所上,要从书本教学中走出来,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农业生产,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增加知识储备为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征求农业劳动者意见反馈与调研农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开发出适宜我国农业特色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要遵循知易行难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程,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分部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吸取知识;在教学体系上:不仅要加强学生个人素养,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并且通过课程考核、劳动竞赛等方式让学生自我提高。

  3.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科技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但与世界农业发达相比,我国农业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而农民素质则是这差距的关键一环。为此,2015年的1号文件要求“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的1号文件更是大篇幅阐述并强调“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8]。由此可见,对于农民培育有着极大的重视与关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王萌.我国农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策略[J].农业教育研究,2015(3):11-13.

  [2]吴韡.我国农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解析[J].农家参谋,2018(8):43,73.

  [3]苏慧清.新型农民培育的4H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5.

  [4]李金龙,修长柏.美国4H教育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12):243-247

  邓祥丰a,李成彬b

上一篇:H省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谈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