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0 10:42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如若幼儿教师借助多媒体、在线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推动幼儿教育心理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并且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高效运用,也正是顺应了幼儿园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作为幼儿园教师而言,更要紧紧把握这个改革浪潮,努力构建互动立体的教育网络,以不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教育网络的构建环节入手,创新地从“物质+心理”、“团体+个人”和家园合作等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现有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阐述教师该如何深化构建教育网络体系,如何运用该教育网络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以为更多教师完善教学改革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幼儿;教育网络;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顺利成长不仅是教师、家长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整个社会需要重点探讨的话题。伴随着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网络教学也日益成为幼儿园教学的新兴模式,互动立体的教育网络也成为教学的新思路。对此,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性,扩大心理健康工作的覆盖范围,及时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确保幼儿从小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1.“物质+心理”的教育网络,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
在现有的幼儿园教育网络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想以教育网络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要从网络搭建的基础入手,妥善处理好物质和心理的关系,努力构建“物质+心理”的教育网络体系,以不断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园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会忽略幼儿的心理压力,他们认为只要教好书,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就完成了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实际上,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也是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问题,可能是来自于教学知识方面,也可能来自于别的小朋友,即同辈压力。所以教师要想办法疏解幼儿的这种紧张情绪,这里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育网络体系,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帮助幼儿完善自己,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要保证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既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开放、丰富的环境,还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一方面,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情境,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以美术活动“多变的脸”为例,教师通过白板来展示闯关游戏,让幼儿按照游戏中所给出的提示,画出六个不同的表情,只有画完以后,才能得到钥匙,成功闯关。在游戏中,有的幼儿会注重思考,观察表情的特点,然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利用标记笔在白板上绘画,每连接完一个表情,白板会发出祝贺的音效,这给了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在这种区域游戏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物质环境,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另一方面,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幼儿两者之间相互信任,不断鼓励幼儿去实践和探索,即便他们出现错误的时候,幼儿教师也不可质疑他们的能力。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其探索研究性的心理环境,借助动态的视频来呈现教学主题,接着教师提出任务,让幼儿采用合作的形式去实践,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可以采用拥抱、语言鼓励等形式,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物质+心理”的教育网络,不断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以更加互动立体的教育网络,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团体+个人”的教育网络,实行补偿性教育
个人行为和团体活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想完善教育网络的构建,还要结合幼儿的个体行为和团体活动。结合幼儿发展特点来看,在这个年龄阶段,教师更需要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要通过教育网络的构建,把幼儿个人的行为融入到团体活动之中,形成个人和团体的交融。当每一个幼儿都能够融入到大的团体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及时调整个人表现力,在教育中学会完善自身发展,同时还能够不断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完善教育网络,通过构建补偿性的教育来帮助学生融入团体活动,既完善个人发展,又能够推动团体进步,真正落实幼儿园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教学、游戏主题等,针对幼儿心理上的缺陷构建完善的立体交互网络框架,推动补偿性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针对一些刚入园的孩子,可能会存在着焦虑心理,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环境,对此教师就可以在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播放一些轻缓音乐,主要是稳定他们的个人情绪,消除他们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又或者是在早晨的锻炼中,让幼儿有秩序的坐在草地上,播放拍手歌,然后跟着节奏做动作,很容易将那些性格焦虑的孩子带入到欢快的氛围内。另外,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来构建互动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律动的形式去诠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因此在构建互动立体的教育网络时,教师要努力构建“团体+个人”的教育网络,让幼儿主动融入到团体活动之中,通过拉近个人和团体之间的距离,借助补偿性教育的深化开展,让幼儿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以网络教育推动幼儿发展的理想目标。
3.家园合作下的教育网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合作下的互动教育网络,可以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更为清楚地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学者表明:家庭不和睦的幼儿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实现多方面的心理交流。实际上,家园合作这种教学活动,已然成为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根据相关教学理论表明,幼儿园教学活动,并非单纯的是教师在园区内开展的教育活动,更需要把幼儿在家庭里接受的教育和各种表现进行总结融合,借助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不断完善现有的幼儿园教学体系,从而能够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从幼儿自身角度出发,为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作考虑。而在深化家园合作时,教师要依托现有的教育网络优势,通过已经搭建好的网络平台,不断深化现有的教育网络,以网络平台加深家园合作,帮助幼儿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针对一些挑食的幼儿,教师要通过微信询问父母,孩子在家的饮食情况,接着在网络上搜集有关食物的图片、视频等,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间播放,当幼儿观看以后,这种挑食问题有明显改善,当心理上产生预示时,幼儿也会养成珍惜食物,不挑食的良好习惯。同时,幼儿园也要组织一些心理方面的讲座活动,或者是实行一对一的咨询,将重点放在幼儿心理维护方面,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真正体现出家校合作的现实价值。通过教育网络的构建,以进一步深化家园合作教学模式,让家长也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在生活中贯彻落实,为幼儿的成长成才真正贡献教育的力量。
综上所述,伴随着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互动立体的教育网络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借助教育网络的构建,能够帮助幼儿进一步厘清教学知识,同时借助知识的学习,不断发展自己的心理健康,让幼儿园的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教育,真正以新颖的模式关切幼儿的发展。所以,在信息时代下,教师要想构建互动立体的教育网络,就要通过互动网络教育模式,在家园合作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这是优化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和团体,组织一些针对性的互动框架,以此来缓解幼儿的焦虑心理,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一涵.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5):34
[2]张帆.幼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模式初探[J].家教世界,2016(27):54-55
程正理
上一篇: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下一篇:加强海上医疗救护与后送装备建设的思考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