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8 11:26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国本科教育的系列变革。新的教育理念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离不开“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教”与“学”进行良好结合是后期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前提。通过改变课程教学模式、推广项目式教学、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文章综合目前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设备教学模式效果及改革趋势。
关键词: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医学影像设备;教学模式探索
0引言
现代医疗设备是集光、电、机械、软件和数学模型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系统。对现代化的医院来说,不仅医护人员需要大致了解医疗设备的原理和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更需要一批真正懂得医疗设备工作原理和了解相关医学知识,能够实际动手解决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和工程管理问题的临床工程专业人才。“医学影像设备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应用为导向培养人才的一门典型课程。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种医学工程技术类工作及研究等。而“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基础医学、信号处理、高等物理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医疗设备的各种功能;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法和相关的医学伦理学;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等。若能做到对该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较熟练,则能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能为其后续深造提供更多选择。
该课程以大学数学、物理、医学电子学、微机接口技术以及信号处理和传感器等作为基础学科背景,主要研究临床经常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其结构、原理、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1]。医学影像设备获取信息的具体过程是以X线、超声波、红外线、核素等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将人体内部解剖或功能结构以影像形式重现的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结构有着时空上的清晰对应关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此“影像信息”不再仅指初期发展阶段时的“影像”,所具有的形态学分析功能只是其基本功能,此外,它还可以反映人体机能及生化成分等信息[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从根本上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的学习基于学生具有大学数学、物理、医学电子学、微机接口技术以及信号处理和医学传感器等基础学科知识,而实际上,学生的基础知识要么比较薄弱,抑或缺乏相应知识,尤其是物理、电子学等学科,学生知识掌握普遍较差,造成学生在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1.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医学影像设备授课,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极少采用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方法[3-4]。当涉及抽象概念与复杂的电路图时,由于学生实际接触这类设备电路不多,很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深刻理解设备的原理,晦涩难懂的电路原理加重了学生学习的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和激情。
1.2理论和实践结合不足
课程中涉及的医学影像设备多为大型检查检验类设备,功能较强大,价格通常也非常昂贵,然而,对于学校来说,配备种类齐全的医学影像设备不切实际,因此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亲自动手操作和实验,这更加大了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为学生学好该课程增加了难度。
1.3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校本科学生尚处于专业教育阶段,没有工作经历,对实际就业及岗位要求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容易误以为所学知识技能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进而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后果[5]。
2课程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知识的整合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确定该课程的内容为:(1)普通X线摄影设备;(2)X线断层成像设备;(3)磁共振成像原理与设备;(4)超声波诊断设备;(5)核医学影像设备;(6)内镜设备。根据本科教学的特点和课时要求,注重于医疗设备对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介绍,重在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拘泥于某一型号的设备的具体构造。鉴于学生所具备的课程相关基础知识较薄弱,直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困难,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考虑对课程内容以项目为主线进行整合,开发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6],通过项目研究促进学生逐渐主动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如以CT成像作为一个教学内容,以设备为主线将CT成像及临床诊断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增加CT设备的安装与维修、CT设备的质保与质控、CT对比剂的使用等内容[7]。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外请医疗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医学影像设备维护保养的实践介绍,使学生明白医疗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预防与预测故障的重要性,提前培养本科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8]。
2.2教材的选取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主题,在此也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学质量生成的要素之一。目前选取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医疗设备原理与应用》,该教材涵盖常规医疗设备和医学成像设备,以临床使用视角全面介绍了各种常用的医疗设备,可用于医学或工学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参考,也适用于没有医学工程背景而进入医疗仪器领域工作的人员。
3教学方法与教学反思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首先需要转换思路,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及案例教学法等。此外,课程导入要完善。在学生进行“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学习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不了解,在不了解相关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渗透,导致对该课程的学习重要性误判。在学生进行“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学习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感知。为此相关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与其专业知识内容相关的课程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逐步了解到“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进入该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9]。通过采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增加微课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应用[10],针对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将枯燥的知识情景化、动态化,然后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该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还能通过学习软件自动统计学生签到情况及出勤率,方便教务管理,节省了课堂点名的时间。
3.2重视实践学习
除学校组织的实验外,鉴于学校不可能配备种类齐全的医学设备这一现实情况,可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去医院实地见习,使学生真实感受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该方法既可增加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又能使学生对就业与工作实景有清晰客观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前规划。此外,见习也有助于医疗机构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和吸纳。
4考核方式改革
考虑到本课程面向的学生对象特点及课程的特点,课程在考核时需做到考核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完善,则要有多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课程的最终成绩应包含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这些基本部分,并应适当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平时成绩也要由多方面反映,如增加考勤、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及课堂测试等方面所占比例。实践考核成绩应涵盖较广,如课后作业、实验项目、项目合作等的完成情况。对于团队合作项目,不能给予团队成员几近类似的成绩,而是要将任务分配至小组,小组人员分解任务,具体考核时除了要综合考察团队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具体考察各成员的态度和表现及其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等,通过小组互评环节,对团队每个成员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定,并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从而逐步将课程考核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5总结与展望
针对“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本文分别从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反思与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保证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理顺知识点,注意知识的体系,注重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动画与实例演示,要注重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化,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在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实现协同育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直观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要特别注意营造积极的课堂秩序,建立完善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也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做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确保教学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张涛.医学影像设备学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7(13):45-46.
[2]贝晶晶.关于介入导向治疗影像设备的研究[J].民族民间医药,2010(14):1-2.
[3]邹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宋鑫.“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教学,2015(11):27-30.
何伟,李鑫*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