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8 11:29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文章品鉴及创造能力,特别是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已逐步完善,需要教师明确语文课程的指导方向。以简单、科学的方式展现出语文课文的内涵及意义,有利于让学生利用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掌握课文的内涵及含义。基于此,文章就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限制,采用优质、合理、科学的教学思路进行创新,消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认识语文阅读课程中的难点及重点,及时改进不合理的授课部分,及时向学生提出优质的语文学科思想,以利于全面提升高中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集知识积累、语言逻辑建构、思维模式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目,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记忆学科知识以及明白应用场景,并在自主阅读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侧重指导学生以新颖、个性的思维进行阅读理解,学会将阅读资料、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融入语文阅读学习过程当中,努力消除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1]。通过在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趣味性、多样性的学习体验中形成高效化阅读学习的理念,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一)拓展阅读不全面
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期间,若教师仅侧重讲解课本内的课文及知识点,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对课本内的知识点已经理解透彻,但对于语文学科的应用及拓展不全面,可能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树立与提升。另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教师对课外的语文内容渗透较少,就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训练方法不科学
在语文阅读训练过程中,若教师融入了大量的阅读题型,而学生在长期学习中采用了通读的方法,即大致了解文章的含义,但对于文章的引申义、情感、思想的认知度不高,也势必会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高与阅读能力的发展。另外,若教师没有对阅读内容进行拆解,而仅仅使用了讲题目、做题目的方式,便会使学生对阅读过程缺乏自主带入意识及体会思想,也会降低文本的鉴赏价值。
(三)学生对文字阅读的积极性较差
语文阅读期间,学生需要长时间面对枯燥的文字,在高中高强度学习的影响下,学生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文字的阅读,可能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喜欢在课余时间刷短视频、微博和社交软件,但对于课外语文内容的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故长篇文字阅读的综合效率较差。[2]
三、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措施
(一)重视文章引导,凸显文字的魅力
为了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在课堂中说明语文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在科学地指导、引导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所涵盖的学科元素,侧重展示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指出阅读的意义、学习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理解期间掌握不同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自主阅读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在科学、完善的阅读思考中品鉴阅读、写作的魅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形成正确阅读意识及阅读思维,在完整的阅读体验、语文学习后掌握文章内文字的魅力。[3]
例如在《拿来主义》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生平及他笔下著作的特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少年闰土》等文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所讲述的重点及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揭示“国内外文化遗产”的特点,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拿来主义是错误的”。在具体探索期间,学生需自行建立探讨小组,分析“什么是拿来?拿来主义的弊端是什么?”。通过指导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内容及深层含义进行解析,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理解、思考,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而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讨论,教师可说明关于《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延伸,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大宅子”,在此过程中以个性化的表达说明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学会在阅读期间进行表达。当完成课本内知识点的探索后,教师可进一步引申本课的关键点,同时展示关于“拿来主义、传统文化”的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期间提炼关键字词,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这对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极为有利。
(二)借助互联网信息,拓展阅读深度
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新颖的、高质量的学科资料,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互联网阅读,并利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快速提炼出文章的内涵及要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人文、社科、学习方法技巧方面的内容资料,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研讨期间掌握文章所特有的意义及深度。[4]通过让学生们及时表达自己关于学习、人生、生活的见解,在体验过程中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也能打造出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及阅读空间。
例如在《一碗阳春面》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可采用渗透精读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以下思路挖掘文章的内容:1.标注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2.解释生词及重点字词的概念及内容;3.归纳文章内容,并逐字逐句体会;4.比较相同的事物结构及结论,采用研究对比的方式进行思考;5.带入经典的案例及学科内容,分析关于该问题的理解方式及所涉及的领域,并假设性提出关于阅读内容的问题;6.陈述自己所理解的内容,通读全文,感受是否与前期理解存在偏差。
(三)设立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立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思考,认识到语文阅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让学生在课外练习期间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教师应当收集优质的语文资料,组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各类文章,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语文综合能力。[5]例如《我有一个梦想》的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可说明马丁·路德·金的理念及演讲思维,可让学生意识到“梦想是平等的”这一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了解《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了不起的盖茨比》《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等小说,让学生深入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及价值。其中,在《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小说中,作者以纪实的手法讲了一个在微软工作了12年的管理者在南极逐梦的故事,以及在逐梦期间他的感悟与思考,最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教师可设立课外阅读课程,要求学生自主了解与课外阅读相关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完成课外书籍的阅读后,学生也可自主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思考作品对现实、未来的潜在价值。这些都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性格及爱好,指导学生在体验、思考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构建和谐的阅读氛围。通过提升语文阅读的质量,在教学、渗透期间掌握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之,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不断探讨、不断理解、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明白不同文章的潜在价值及引申义,才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优质、合理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习得主动阅读思维,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创造力。另外,教师也应当在阅读中融入社会、生活方面的学科内容,大有裨益,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主动性,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学科要求下的核心素养。因此,老师应结合具体的历史课堂,分析史料教学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史料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徐长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60-261.
林庆迁.初中历史新教材背景下加强史料教学的探讨[J].名师在线,2021(15):29-30.
吴捷.基于史料实证的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123-125.
蒋晓旭.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5):50-52.
文/满继成
上一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一篇:光纤传感技术在医疗物联网中的应用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