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4 11:03
摘要:大同农业的发展,主要应靠建立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关键词:农业主导产业:农业投入;农业支持保护
和发展农业的八大体系——农业主导产业体系、农产品生产基地体系、农业投入体系、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综合开发生产体系、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等,是大同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继续合理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和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体系
从大同市的现状看,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第一步调整基本完成,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多层次调整。一是种植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合理调整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含蔬菜、油料等)的种植比例,在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应为75∶25或70∶30。在产品结构上粮食作物应以春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等为主导产品。蔬菜要达到全部自给有余,“九五”期末“十五”期初,蔬菜产量力争每年以两亿斤的速度递增。二是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正确处理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养殖业上,要稳定发展养猪、鸡和奶牛,要大力发展养羊、肉牛和兔等节粮型、草食性家畜,要发展养鱼等水产养殖业。在林业上,要在抓好常规林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以果林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林。在果品结构上,要形成以传统的土特果树品种与引进的优良果树品种相结合的格局。通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进一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关于农业的论文范文还有农业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有哪些,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二、实行规模经营,建立和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体系
在全市巩固和发展三级(县(区)级、乡(镇)级、村级)九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粮食生产基地。要在各县(区)的粮食主产地建立、巩固和发展以春小麦、玉米、谷子和小杂粮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天镇、阳高两县的春小麦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全市春小麦生产的基地县,二是油料生产基地。要把新荣区作为全市县(区)级油料生产基地、其他县(区)要建立和发展乡(镇)级、村级油料生产基地,三是蔬菜生产基地。四是肉品生产基地。在肉品生产上,要建立和发展四个基地;要首先抓好生猪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各县(区)都要积极发展养猪生产,特别要加强阳高、天镇两县生猪生产基地的建设;第二要大力发展养羊,各县(区)都要建立和发展养羊生产基地;第三要积极发展肉牛生产,建立和发展肉牛生产基地;第四要建立和发展肉鸡生产基地。五是牛奶生产基地。要以国营大同奶牛场为牛奶生产骨干基础,同时要在各县(区)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牛奶生产。六是禽蛋生产基地。七是林业生产基地。主要是建立和发展工程造林基地,防护林基地、育亩基地和经济林生产基地,特别是要积极发展以果林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八是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主要是建立和发展各县(区)的土特名优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如在各县(区)建立和发展甜菜生产基地、瓜品生产基地;在大同县建立和发展黄花生产在地,在广灵县建立和发展葵花生产基地等。
三、积极稳定地增加农业投入,建立和发展农业投入体系
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三者的积极性,建立市、县(区)、乡、村四级农业投资体系,市、县(区)两级要根据当年的财政经济状况确定农业投资比例,要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决不能挪用。要加强集体积累,积极建立乡、村两级农业发展合作基金,要严格实行劳动积累制度。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继续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
四、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效益,建立和发展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一是种植技术体系。要推广和应用地膜覆盖、实行科学的间、套作及立体化种植和非产沟种植等,实现种植科学化。二是育种技术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和发展育种基地,继续培育本地的优良农作物品种,另一方面要引进适宜我市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的新品种,实行优种化。在技术上,要采用种子包衣新技术。三是施肥技术体系。要运用肥、叶面肥等新技术,做到科学施肥。四是植保技术体系。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治。五是防设技术体系。要搞好和加强畜禽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
五、积极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和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生产体系
各县(区)都要因地制宜,大力挖掘本地区综合生产潜力,积极发展开发农业,一是要改造中低产田,变中低产田为高效农田;二是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即开发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进行治荒造地;三是要进行小流域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四是要开发林草业,在丘陵山地可有计划地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种草养畜;五是开发水资源,尽可能地增加水浇地面积;六是发展庭院农业,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开发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庭院园艺、庭院副业。各县(区)要把发展庭院农业作为拓宽农业发展的路子,要积极发展一批庭院农业示范户,要总结庭院农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多级增值,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体系
从我市各县(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应建立种(种植)养(养殖)加(农产品加工)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看,一方面要扩建现有的农产品加工厂,另一方面要发展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发展六大农产品加工业。一是果品加工业。兴办果品加工业主要选择两种地区。二是食品加工业,在玉米产区可建立玉米羹加工厂,在小杂粮产区如绿豆、碗豆、筱面产区可加工各种豆面及筱面片等食品,在马铃薯产区可以加工粉面及粉条,在黄黑豆产区可加工豆腐、腐干等各种豆制食品。三是蔬菜加工业,在蔬菜产地可以建立和发展蔬菜保鲜加工及脱水蔬菜加工厂。四是油品加工业,在油料产地要扩建和新建油品加工厂。五是肉品加工业,可进行肉品冷冻加工及熟肉制品加工。六是饲料加工业,主要是在养殖生产基地建立发展饲料加工厂,为发展养殖业提供饲源。
七、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和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对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和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市、县(区)、乡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协调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关系;要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如农产品仓储、运销、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及各县(区)安排基本建设,应增加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并纳入计划;要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如粮食的企业经营与专项储备管理的分流。二是要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全市及各县(区)都要有计划地在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农产品集散地、交通要道建立一批跨区域、开放式、多层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要在全市内建立各县(区)土特名优农产品展销市场,市、县(区)可建立和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逐步形成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批发市场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县(区)流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多渠道流通。
八、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
从全市各县(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出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立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一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稳定基本农田面积。要从全市耕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锐减的现状出发,建立健全永久性耕地保护制度。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的储备体系,要建立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制度和农产品风险调节制度以及农产品购销基金制度,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实施保护价,购销基金主要用于兑现,不给农民打白条。三是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管理,稳定生产资料价格,对化肥、农药、地膜、农用柴油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要实行最高销售限价。农业生产资料专供、专营、专办部门和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保证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标准,严防假冒伪劣的农业生产资料,使农民能够得到货真价实的农业生产资料。四是要搞好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凡是在农业生产地区建立工矿企业,一定要严格防止工业废水、废气、废品等对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水源、农作物的污染,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薛亮.应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六大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00,(6).
[2]陈耀邦.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J].农村工作通讯,1999,(8).
[3]聂振邦.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1999,(8).
[4]刘更另.农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9,(6).
朱雪青
上一篇: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数学教学 下一篇:教育与信息科技交叉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