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模型四川铁路通达性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2 10:25

  摘要:基于2009~2018年四川省铁路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历时数据,在建构铁路通达性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9的十年间,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整体提升明显,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状态,铁路通达性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改善,但整体协调效应较差,协调等级还不高,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濒临失调(2009~2015年)、从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2016~2018年)的阶段变化.由此,提出了加快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调整策略.

  关键词:耦合模型;铁路通达性;旅游经济;四川

  交通通达性也称交通可达性,是衡量地区交通状况和社会经济交往便利程度的重要指标,[1]它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开发利用、[2-4]城市空间规划、[5-7]交通网络结构优化、[8-10]通达性与社会生活关系[11-13]等多个领域.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交通通达性可分为航空通达性、铁路通达性、公路通达性、水路通达性等多个类型.[14]交通通达性水平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地区旅游业发展在交通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5]近些年,以高铁、动车为代表的铁路建设在我国发展迅猛,直接导致了地区铁路通达性水平的极大提升.铁路通达性水平的提升缩短了游客的旅行时间,增加了游客的出游半径,使得更多的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游玩消费,这样便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从而,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两个系统,地区铁路通达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16]这一关系可以用耦合协调度来进行测量和评估,显而易见,耦合协调度越高,说明两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越明显,越有利于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耦合模型四川铁路通达性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1研究设计

  本文截取2009~2018年十年间四川省铁路建设和旅游发展相关数据,分别建构了铁路通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评估两个系统的协调程度,以期为四川铁路建设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1建构评价指标体系

  1.1.1铁路通达性指标体系

  通达性指标可以分为静态通达性和动态通达性两类,静态通达性通常采用路网回路指数(α指数)、路网连接率(β指数)、路网连通度(γ指数)三个指标度量,这三个指标用来描述路网发育和连接状况,计算公式如下:(1)(2)(3)式中,E为网络中子图的边数;V为子图的节点数;G为子图的数目,在旅游交通网络中G=1.动态通达性通常采用网络中心势、中介势两个指标度量,这两个指标用于衡量由于交通工具发车频次而产生的客流集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4)(5)式中,ND是网络中心势,数值越大,说明网络中心化程度越明显.NDi为节点i的中心化程度,NDmax为中心化程度最大值.NB是网络中介势,数值越大,说明网络中转能力越强.NBi为节点i的中介化程度,NBmax为中介化程度最大值.n为节点个数.另外,还要考虑由于铁路建设带来的营业里程、旅客周转量、客运量的变化情况,综上,在铁路通达性指标体系中采用以上8个指标.

  1.1.2旅游经济指标体系

  旅游经济指标体系的建构兼顾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旅游业增长情况,[18]主要从旅游收入、游客数量和旅游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考虑,[19]在选取具体指标的时候,采用理论分析法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20-21]再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筛选,[22]最终选取了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数等6个指标.

  1.2建构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与影响,促使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23]耦合度是描述多个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通常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进行计算和度量.[24]本研究涉及铁路通达性和旅游经济两个系统,由此建构模型为:(6)考虑到系统间的协同效应,故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7)(8)该模型反映了系统耦合程度及协调发展状况.[25]在模型(6)~(8)中,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综合协调指数,反映铁路通达性与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贡献;a、b为系数,这里参照孟德友、陆玉麒等人的研究取a为0.4,b为0.6.[26]耦合协调度范围取0~1区间,从极度失调到优质协调共分十个等级,如表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利用公式(1)~(3)计算得到2009~2018年四川省铁路通达性变化情况;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9~2018年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利用公式(6)~(9),计算得到2009~2018年四川省铁路通达性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情况.

  2.1铁路通达性水平分析

  图1为2009~2018年四川省铁路通达性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8的十年间,四川铁路静态通达性基本没有变化,相关指数都保持一个平稳的位置:路网回路指数(α指数)保持在0.2左右,路网连接率(β指数)保持在1.3左右,路网连通度(γ指数)保持在0.5左右,与此相对,铁路动态通达性变化比较明显,铁路网络中心势由2009年的20.8%上升到2018年的40.8%,铁路网络中介势由2009年的22.2%上升到2018年的44.2%.由此可见,近些年,虽然四川省开通运营了多条铁路线,营业总里程已经突破0.5万公里,但从铁路网络连接角度看,铁路建设仍不够发达,铁路网络仍有延伸和拓展的巨大空间,同时,随着铁路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2016年),铁路客运周转量逼近500亿人公里(2018年),省会成都聚集和中转铁路客流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2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图2,图3的数据反映了2009~2018年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的十年间,四川省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4项代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数据,除旅游外汇收入个别年份稍有回落外,其他年份均为增长态势.经过计算,十年间,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5.7%,国内旅游人数增长15%,入境旅游收入增长22.2%,入境旅游人数增长19%.截止2018年年底,全川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亿人次,增长4.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12.7亿元,增长13.5%;接待入境游客369.8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亿美元,增长4.5%.另外,截止2018年底,全川共计旅行社965家,星级饭店398个。

  3结论与讨论

  铁路交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铁路建设已经成为影响现在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7]本文通过建构铁路通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分析了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估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得到以下4点结论.2009~2018年的十年间:

  (1)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整体提升较为明显,虽然静态通达性水平变化不大,但动态通达性水平有显著提高.

  (2)四川省旅游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15%.

  (3)四川省铁路通达性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稳步上升状态,但在多数年份时间里,铁路通达性综合评价指数增长速度逊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4)四川省铁路通达性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平稳向上发展的态势.耦合协调度十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2009~2015年,耦合协调度未达到0.5,协调等级多年处于失调状态,从2016年开始,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开始显现,耦合协调度突破0.70,协调等级到达中级协调水平.

  参考文献:

  [1]Hansen,WalterG.Howaccessibilityshapeslanduse[J].JournaloftheAmericanInstituteofPlanners,1959(2):73-76.

  [2]ZakariaT.Urbantransportationaccessibilitymeasures:modificationsanduses[J].TrafficQuarterly,1974(3):467-479.

  [3]尹凌,李满春,陶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1):62-66.

  [4]杨忠振,宫之光,董夏丹.基于土地利用模型的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格局布置研究[J].经济地理,2013(10):151-156

  杨春华*1,马晓路1,严利强2

上一篇:论知识经济与财务人员的终身教育 下一篇:新常态下地矿经济特征及四川地质工作思路浅谈